重症患者气道管理
插管困难 会厌水肿 颈椎损伤引起呼吸道受损者 咽喉骨折
27
主要内容
1.概述
2.气道评估
3.人工气道的类型 4.人工气道的管理 5.紧急情况的处理
28
人工气管的管理
管理目的: 是使病人气道通畅、进行有效引流和/或机械通 气治疗,保证肺的氧合,防止肺部感染
29
人工气管的管理
机械因素
呼吸机故障 呼吸机参数不合适 患者因素 疾病或病理状态导致呼吸频率增快、人机对抗
患者无咳痰反射、痰液聚集:镇静过深?原发病?
长时间未吸痰,或每次吸痰不充分,痰液堵塞 气道湿化不到位,痰痂堵塞
。。。。
47
气道高压报警处理
机械因素
机械通气参数不正确?吸气时间过短?潮气量过大?
压力报警限值过低? 导管打折?
有效咳嗽
叩击法(拍背吸痰) 震动排痰仪 体位引流 药物:氨溴索、溴己新
44
膨肺吸痰
气囊膨肺吸痰
呼吸机膨肺吸痰(肺复张)
注意:肺大泡、肺气肿、气胸、颅内压患者慎用
45
主要内容
1.概述
2.气道评估
3.人工气道的类型 4.人工气道的管理 5.紧急情况的处理
46
氧合下降的处理
10
气道评估
气道评估对重症患者十分必要!!!
1.立即建立人工气道:如呼吸、循环停止;
2.紧急建立人工气道:如呼吸功能衰竭;
3.比较急迫建立人工气道:如意识障碍伴痰液引流不畅。
11
气道评估内容
1.疾病诊断(呼吸衰竭病因重要) 2.呼吸状况(频率、咽反射等)
3.气道保护能力
4.气道阻塞程度 5.皮肤黏膜损伤 6.意识状态
气管插适应证:气道阻塞时保持呼吸道通畅,消除气管内分泌物;
呼吸衰竭,呼吸肌麻痹和呼吸抑制者行机械通气; 呼吸心脏骤停行心肺复苏; 气管内麻醉及气管内给药提供条件; 特殊部位手术难以保持呼吸道通畅者。
22
经口气管插管
导管位置判断:直视下进入声门
压胸导管口有气流 人工通气时,可见双侧胸廓对称起伏,听诊 双肺可听到有清晰的肺泡呼吸音 吸气时管壁清亮,呼气时可见 “白雾” 如有自主呼吸,可见呼吸囊随呼吸运动 ETCO2可确诊
23
经鼻气管插管
易于固定且相对安全
病人多能耐受 易于口腔护理 不会发生病人咬住气管插管的危险 操作较复杂,不易迅速置入导管
使用持管钳将导管气管夹至破裂而需更换导管
24
气管切开 Nhomakorabea易于固定且安全
多能耐受,适于长期需要人工气道的病人 易于口腔护理 病人可进食 导管较短,管腔较大,易于吸痰
加湿器。
40
湿化液选择
无菌注射用水:低渗,保持呼吸道粘膜纤毛功能,主要用 于痰液极度粘稠、严重脱水、高热患者。
NS:等渗,维持纤毛功能,较常用。但因蒸发后形成高盐 环境,加重局部刺激及脱水,所以不作常规滴药。 0.45%氯化钠:低渗,失水后接近等渗,局部刺激性小, 现较常用。 1.25%碳酸氢钠:具有皂化功能,使局部形成弱碱性,可 软化痰痂,时痰液变稀薄,湿化效果可靠。
便于呼吸道分泌物的吸引清除。
为机械通气提供一封闭的通道。
7
人工气道建立的适应症
1.上呼吸道梗阻
2.保护呼吸道以防止误吸
3.作为清除呼吸道内积聚分泌物与痰液的通道
4.呼吸功能不全或衰竭需要机械通气着 5.意识障碍及神经功能障碍 6.手术麻醉
8
人工气道应用过程中存在各种问题
要求近端气道温度达37℃,相对湿度100%。
机械通气是应实施气道湿化。
35
气道湿化重要性
气道湿化不足可引起:
破坏气道纤毛和黏液腺
假复层柱状上皮和立方上皮的破坏和扁平化
基底膜破坏 气道、支气管黏膜细胞膜和细胞质变性
36
气道湿化
有创通气患者均应进行气道湿化
主动湿化可以增加无创通气患者的舒适度
38
持续湿化法
持续气管内滴注法:输液管法、微量泵注射法、输液泵 法、密闭式吸痰管湿化
电热恒温湿化法:呼吸机上的电热恒温蒸汽发生器使吸 入的温度维持在32-37 ℃。
热量和温度交换器:即人工鼻、由吸水材料和亲水化合 物构成,氯化锂具有结合化学水和储热作用。
39
空气湿化
在室内放置大量热水任其自然蒸发,使湿气布满全病室 。 采用拖地、洒水等方式经常湿润地面,维持室内温度22 ℃,相对湿度60%。
上人工气道包括口咽道和鼻咽气道;
下人工气道包括气管插管和气管切开。
15
人工气道分类
口咽通气道
鼻咽通气道 喉罩 双腔通气道 气管内导管
经口气管插管
经鼻气管插管 气管切开 环甲膜穿刺
16
口咽通气管
易插入,使用方便且迅速
可防止舌和咽部软组织松弛引起的呼吸道梗阻
患者因素 患者咳嗽?吸痰操作? 患者烦躁?人机对抗? 痰液堵塞?(气道峰压与平台压压差增大) 肺水肿?(气道峰压与平台压均增高,气道阻力增大,
气道顺应性降低)
48
气管插管、气切套管堵塞
吸痰管不能顺利进入人工气道: 导管打折:调整人工气道位置;
痰液或血痂堵塞:湿化痰液,若不能解除,更 换气管导管。
12
主要内容
1.概述
2.气道评估
3.人工气道的类型 4.人工气道的管理 5.紧急情况的处理
13
气道类型
开 放 呼 吸 道
人 工 气 道 的 建 立
根据患者选择合适的类型
14
人工气道分类
人工气道是为了保证气道通畅而在生理气道与其他气源 之间建立的连接,分为上人工气道和下人工气道。
49
50
吸痰压力:吸引负压400-500mmHg,(小儿200-300mmHg)
以免损伤气道黏膜。
吸痰时间:一次吸痰时间<15s 吸痰顺序:气管—鼻咽腔 吸痰手法:关负压—植入吸痰管—开负压—吸痰—轻轻外提 注意:无菌操作 防止缺氧 吸痰管选择 气道湿化 吸痰负压
43
排痰吸痰
32
持续声门下吸引
长期进行机械通气患者中持续声门下吸引可减少呼吸机相 关肺炎发生;
建立人工气道的患者应进行持续声门下吸引。
33
呼吸机管道的更换
呼吸机管路不必频繁更换,一旦污染则应及时更换。
34
气道湿化
气道湿化包括主动湿化和被动湿化:
主动湿化指在呼吸机管路内应用加热湿化器进行呼吸气体的 加温加湿; 被动湿化:指应用人工鼻(热湿交换器型)吸收患者呼出气 的热量和水分进行吸入气体的加温加湿。
刺激咽后壁易引起恶心、呕吐,有吸入性风险 容易异位和滑脱 易引起喉痉挛 可引起舌和牙的损伤 放置不当可加重梗阻
17
鼻咽通气管
利于口腔护理,无恶心及呕吐
病人耐受性好,避免损伤舌牙 鼻粘膜溃疡坏死 导管易滑进食道造成胃胀气及换气不足 凝血机制障碍和脑脊液鼻漏者禁用
鼻咽腔感染禁用
鼻中隔畸形着禁用
1.位置不正确 2.气道出血、痰/血堵塞 3.湿化问题、局部黏膜坏死 4.气管食管瘘
5.套囊漏气、意外拔管
6.口腔溃疡 7.鼻窦炎
对人工气道进行管理重要性
8.院内交叉感染、呼吸机相关肺炎 9.其它(语言交流及自尊)
9
主要内容
1.概述
2.气道评估
3.人工气道的类型 4.人工气道的管理 5.紧急情况的处理
解剖死腔相对减少,气道阻力小
易于鼻咽部分泌物的引流
25
气管切开
操作复杂,创伤较大
局部伤口需特殊护理 痊愈后颈部留有瘢痕 并发症多 出血 短期内不能撤出人工气 道的患者应尽早选择或 更换为气管切开!!!
皮下气肿
纵膈气肿 气胸 切口感染
26
环甲膜穿刺
紧急情况
3
概述
自然气道:自然气道有发音、湿润、防止误吸、咳嗽以及维 护气管的功能。
人工气道:为保证气道通畅而在生理气道与空气或其他气源 之间建立的有效连接。
4
概述
1543年Vesalius报道经气管造口处置入空心芦苇杆等以吹气 使肺膨胀的方法救治患者,首次提出了人工气道的概念; 1667年 Hooke进行的动物狗实验进一步证实了经气管切开置 管吹气可以挽救患者的生命,人工气道的概念和意义应用于 危重症患者的复苏治疗; 1880年Macewen认识到经过声门进行气管插管替代气管切开术 ,可以减少对患者的损伤;而导丝的使用使气管插管难度降 低。 1909年由Jackson首先对气管切开技术进行了相应的改良,标 志现代气管切开术的开始。
并发症: 咽喉部不适 语音障碍 返流误吸
20
经口气管插管
操作简单,可在紧急情况下直观导管,可置入相对较粗 的导管,吸痰容易并发症少
导管固定不安全,易移位、脱出 清醒病人不易耐受、牙垫增加病人的不适 口腔护理困难
影响吞咽功能,不能经口进食
气囊充气后会阻断发声,影响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