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挖掘——第八章因子分析
一、因子分析的基本理论
1、什么是因子分析
利用降维的思想,由研究原始变量相关矩阵或协 方差矩阵的内部依赖关系出发,把一些具有错综复杂 关系的多个变量归结为少数几个综合因子的一种多元 统计分析方法。
2、历史 由心理学家发展起来的,1904年,斯皮尔曼 在美国心理学杂志上发表了第一篇有关因子分析 的文章,来解释人类的行为和能力。50年代后, 在社会学、经济学、医学、地质学、气象学和市 场营销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3、应用方面
1、寻求基本结构summarization
2、数据简化 data reduction
应用多变量如果存在较强的相关 性。意味着他们所反映的信息高度重合, 通过因子分析可以找到较少的代表因子。 例如,某快餐店为了了解市场竞争力进行 消费者调查,通过定性研究设计了30个调 查项目,这30个项目可能反映了快餐的质 量、价格、就餐环境和服务四个基本方面 。通过因子分析我们能找到反映这四个 因 子和30个观测变量之间的关系。
或X μ AF
(m p)
a1m F1 1 a2 m F2 2 a pm Fm p
a12 a22 ap2
称为 F1 , F2 ,, Fm公共因子,是不可观测的变量, 他们的系数称为因子载荷。 i 是特殊因子,是不能被 前m个公共因子包含的部分。其中:
中原始变量与因子分析时抽取出的公共因子的相关程 度。 x* a F a F a F
i i1 1
* i
i2 2
im m
i
Cov(x ,Fj ) cov( aik Fk i ,Fj )
i 1 m
m
cov( aik Fk ,Fj ) cov( i ,Fj)
二、因子分析的基本内容
1、因子分析的基本步骤
(1)因子分析的前提条件鉴定 考察原始变量之间是否存在较强的相关关系,是否适 合进行因子分析。因为: 因子分析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对原有变量中信息重叠 的部分提取和综合成因子,最终实现减少变量个数的目的。 所以要求原有变量之间应存在较强的相关关系。否则,如 果原有变量相互独立,不存在信息重叠,也就无需进行综 合和因子分析。 (2)因子提取 研究如何在样本数据的基础上提取综合因子。
应用第二方面:数据简化
数据简化 通过因子分析把一组观测变量化为较少的几个 因子后,利用这些因子代替原来的观测变量进 行其他的统计分析,比如:回归分析、路径分 析、判别分析和聚类分析,利用因子值还可以 直接对样本进行分类和综合评价。
因子分析的基本思想
把每个研究变量分解为几个影响因素变量, 将每个原始变量分解成两部分因素,一部分 是由所有变量共同具有的少数几个公共因子 组成的,另一部分是每个变量独自具有的因 素,即特殊因子。
2 1 aij i2 hi2 i2 j 1
所有的公共因子和特殊因子对变量 X i* 的贡献为1。 hi2反映了全 部公共因子对变量Xi*的影响,是全部公共因子对变量方差所做出的 贡献,或者说Xi*对公共因子的共同依赖程度,称为公共因子对变量 Xi*的方差贡献。 hi2接近于1,表明该变量的原始信息几乎都被选取的公共因子 说明了。 i2 特殊因子的方差,反映了原有变量方差中无法被公共因子 描述的比例。
建模
因子分析
(Factor Analysis)
小组案例分析
第7组:因子分析 第9组:回归分析 第10组:聚类分析(与因子分析相关) 第13组:判别分析 第15组:k-中心点算法
演讲时间:第14周。
小组大作业
自主选题,利用之前所讲过的算法和模型 , 进行分析。 要求:上交分析报告。 模型流程图。 上交时间:期末考试前。
i 1
aij
r ij r
cov( xi *, F j ) var( xi *) var( F j )
注意: 在各公共因子不相关的前提下, ij(载荷矩阵中第i行, a 第j列的元素)是随机变量 xi*与公共因子Fj 的相关系数, 表示xi*依赖于Fj的程度。反映了第i个原始变量在第j 个公共因子上的相对重要性。因此 绝对值越大,则 aij 公共因子Fj与原有变量xi的关系越强。
重点
什么是因子分析? 理解因子分析的基本思想 因子分析的数学模型以及模型中公共因子、因 子载荷变量共同度的统计意义 因子分析的基本步骤 因子旋转的意义
引入
研究事物时候,需要影响该对象的各种变量的大量 数据。但是过多的变量会影响数据的采集和数据的 分析。 大多数情况下,多变量会出现相关,利用传统的多 元回归就出现了大问题。 如果删减指标,有时会损失很多有用的信息。 需要在减少指标的同时,尽量减少对于原指标所包 含信息的损失。 由于各变量之间相关,所以有可能用较少的综合指 标分别综合存在于各变量中的各类信息,从而达到 降维的目的。
(2)共同度----又称共性方差或公因子方差(community
或common variance)就是观测变量的方差中由公因子决 定的比例。当因子正交时,等于每个公共因子之负荷量的 平方总和(一行中所有因素负荷量的平方和)。变量 X i 的共同度是因子载荷矩阵的第i行的元素的平方和。记为
2 h aij。 2 i j 1 m
x1=代数1
x2=代数2 x3=几何 x4=三角 x5=解析几何
0.896
0.802 0.516 0.841 0.833
0.341
0.496 0.855 0.444 0.434
该案例是对数学专业的五门专业课进行相关性因子分析
6、因子分析模型中的几个重要统计量的意义 (1)因子负荷量(或称因子载荷)----是指因子结构
从共同性的大小可以判断这个原始实测 变量与公共因子间之关系程度。特殊因子方差 (剩余方差)----各变量的特殊因素影响大小就是1
减掉该变量共同度的值。
统计意义:
m
X i* ai1F1 aim Fm i
两边求方差
Var ( X i ) a 2 i1Var ( F1 ) a 2 imVar ( Fm ) Var ( i )
设 X i (i 1,2,, p ) p 个变量,如果表示为
X i i ai1F1 aim Fm i
X 1 1 a11 X a 2 2 21 或 X a p p p1
因子分析案例2
公因子F1 x1=代数1 x2=代数2 x3=几何 x4=三角 0.896 0.802 0.516 0.841 公因子 F2 0.341 0.496 0.855 0.444 共同度 hi 0.919 0.889 0.997 0.904 特殊因子
δi
0.081 0.111 0.003 0.096
在因子分析的公共因子抽取中,应最先抽取特征值最大 的公共因子,其次是次大者,最后抽取公共因子的特征 值最小的,通常会接近0。
案例1:在企业形象或品牌形象的研究中,消费者可以通 过一个有24个指标构成的评价体系,评价百货商场的24个 方面的优劣。 但消费者主要关心的是三个方面,即商店的环境、商店的 服务和商品的价格。因子分析方法可以通过24个变量,找 出反映商店环境、商店服务水平和商品价格的三个潜在的 因子,对商店进行综合评价。而这三个公共因子可以表示 为:
7、主成分分析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s与因子分析的联系和差异 联系:(1)因子分析是主成分分析的推广,是主成分分析的逆问 题。(2)二者都是以‘降维’为目的,都是从协方差矩阵或相关系数 矩阵出发。 区别:(1)主成分分析模型是原始变量的线性组合,是将原始变 量加以综合、归纳,仅仅是变量变换;而因子分析是将原始变量加以分 解,描述原始变量协方差矩阵结构的模型;只有当提取的公因子个数等 于原始变量个数时,因子分析才对应变量变换。(2)主成分分析,中 每个主成分对应的系数是唯一确定的;因子分析中每个因子的相应系数 即因子载荷不是唯一的。(3)因子分析中因子载荷的不唯一性有利于 对公共因子进行有效解释;而主成分分析对提取的主成分的解释能力有 限。 目的不同!一个侧重降维,一个侧重解释!
xi i i1F1 i 2 F2 i 3 F3 i
F1、F2、F3
是不可观测的潜在因子,称为公共因子。24个变量共享这三个因 子. 但是每个变量又有自己的个性,不被包含的部分,称为特殊因 子。
i
因子分析案例2
公因子F1 x1=代数1 x2=代数2 x3=几何 x4=三角 0.896 0.802 0.516 0.841 公因子 F2 0.341 0.496 0.855 0.444 共同度 hi 0.919 0.889 0.997 0.904 特殊因子
。
如果(2)不成立,即 D( F ) 各公共因子之间不独立, I 则因子分析模型为斜交因子模型.
5、因子分析的目的
因子分析的目的之一,简化变量维数。即要使因素结构 简单化,希望以最少的共同因素(公共因子),能对总 变异量作最大的解释,因而抽取得因子愈少愈好,但抽 取因子的累积解释的变异量愈大愈好。
x5=解析几何
0.833
0.434
0.882
0.118
第一个观测变量共同度h12=(0.896)平方+(0.341)平方=0.919 同时,它的剩余方差是:
(3)特征值----是第j个公共因子Fj对于X*的每一分量Xi* 所提供的方差的总和。又称第j个公共因子的方差贡献。 即每个变量与某一共同因子之因子负荷量的平方总和 (因子载荷矩阵中某一公共因子列所有因子负荷量的平 方和)。 如因子分析案例中 F1的特征值 G=(0.896)平方 +(0.802)平方 +(0.516)平方 +(0.841)平方 +(0.833)平方 =3.113 表示了每个公因子 对数据的届时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