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管理思想发展史
● 科学管理的中心是提高劳动生产率
5
2. 法约尔 — 提出一般管理思想 ,“经营管理之父” 代表作: 《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 1916年发表 主要观点: ● 企业活动类别及人员能力结构研究 ﹡ 活动类别: ● 技术性工作 ● 商业性工作 ● 财务性工作 ● 会计性工作 ● 安全性工作 ● 管理性工作 ﹡ 不同层次管理人员必要能力相对重要性不同 ﹡ 不同层次人员所需管理能力不同 ● 确定组织经营管理的一般原则 ● 提出了管理工作的五大要素(五大职能) ● 计划 ● 组织 ● 指挥 ● 协调 ● 控制
25 45 5 - 10 15 100
分厂长(d)
30 30 5 5 10 20 100
部门领导(e)
35 30 10 5 10 10 100
经理(f)
40 15 15 10 10 10 100
联合企业总经理(g) 50 10 10 10 10 10 100
国家企业部长(h) 50 10 10 10 10 10 100
巴贝齐的思想在深度上广度上都较同代人有较大进步。
3
§2.2 科学管理思想阶段
一. 时间
● 19世纪末 — 20世纪三、四十年代
二. 背景
● 劳资双方的矛盾尖锐
● 由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过渡
● 生产水平的发展急需一套管理理论和科学的
管理方法与之适应
三. 主要特点
● 资本所有者与企业管理者分离
● 用科学管理代替单纯的经验管理
● 工人是“社会人”,而不是“经济人”
● 生产效率主要取决于职工的工作态度以及他和
周围人的关系
● 企业中存在着非正式组织
12
2. 马斯洛 — 需要层次理论的的创始人 主要观点:
– 把人类多种多样的需要,按其发生的顺序,分为五个层次: 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社交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 我实现的需要,较低层次的需要满足以后,较高层次的需 要才会产生。
总统(i)
60 8 8 8 8 8 100
7
70
60
50
管理能力(%)
40
30
20
10
0
abcdefghI
人员类别
人员类别与管理能力相关图
8
法约尔经营管理的一般原则
● 劳动分工 ● 权利与责任 ● 纪律 ● 统一指挥 ● 统一领导 ● 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 ● 合理的报酬
● 适当的集权与分权 ● 等级层次 ● 秩序 ● 公平 ● 保持人员稳定 ● 首创精神 ● 团结精神
一. 时间:
● 起源于第二次世界大战
二. 时代背景
● 美国在解决复杂的军事问题过程中,显示了 由各学科专家联合起来解决重大的复杂问题
的优越性
● 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世界政治形式趋于稳定, 各国家都致力于发展本国经济,研究自己的
管理理论
三. 主要特点
四. 代表人物、著作及观点
15
现代管理思想主要特点:
第二章 管理思想发展史
管理思想:是由一系列管理观念或观点组成的知识体系,是
从事各种管理工作的方向和指南,是对管理中各 种关系认识的总和。自18世纪80年代工业革命开 始至今,管理思想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
§2.1 传统管理思想阶段 §2.2 科学管理思想阶段 §2.3 行为科学思想阶段 §2.4 现代管理思想阶段
9
§2.3 行为科学思想阶段
一. 时间
● 起源于20世纪30年代
二. 时代背景
● 经济发展出现国际化趋势 ● 产品竞争更激烈,产品升级换代频率加快,对管理
决策提出新要求 ● 科学管理的管理方法的局限性暴露出来,在应用中
常常失效
三. 主要特点 四. 代表人物、著作及观点
10
• 提出以人为中心来研究管理问题 • 否定了“经济人”的观点,肯定了人的社会性和复杂
3. 韦伯 — 提出古典组织理论,“古典组织理论之父” 提出了理想的行政组织体系理论
6
大型工业企业技术职能人员必要能力的相对重要性比较
人员类别
能力(%) 管理 技术 商业 财务 安全 会计 总计
大型企业
工人(a)
5 85 - - 5 5 100
工长(b)
15 60 5 - 10 10 100
车间主任(c)
性
11
行为科学思想阶段的代表人物、著作及贡献:
1. 梅约 — 人群关系理论的创始人 代表作: 《工业文明中人的问题》 《工业文明中的社会问题》
主要贡献:亲自参与并指导了霍桑试验,取得了重要成果
● 霍桑实验: ● 照明试验
● 继电器装配工人小组试验
● 大规模访问交谈 ● 对接线板接线工作室的研究
主要观点:
• 强调系统管理 • 突出经营决策的战略地位 • 重视管理方法的定量化和管理手段的自动化
16
现代管理思想阶段代表人物、著作及观点:
1. 巴纳德 — 提出组织理论和系统管理思想
● 强调了组织形式而忽视了人的社会性
四. 代表人物、著作及观点
4
四 科学管理思想阶段主要人物、著作及观点:
1. 泰勒 — 科学管理理论的创始人,“科学管理之父” 代表作: 《科学管理原理》 1911年发表 主要观点:
● 管理职能和作业职能分离(计划和执行相分离) ● 管理的一切问题要科学化
● 工作定额 ● 标准化 ● 差别计件付酬制
13
3. 赫茨伯格 — 双因素理论的创始人 主要观点:
– 引起职工不满的因素主要是金钱、地位、安全、工作环境、 人际关系等,这些因素的满足只能起到安抚职工情绪的作 用,而对激励不大起作用,称之为“保健因素”;工作成 就感、事业上的发展等因素能直接引起劳动效率的提高, 称为“激励因素”。
14
§2.4 现代管理思想阶段(管理科学思想阶段)
1. 亚当. 斯密(Adam Smith) 代表作: 《国富论》 1776年发表 主要观点:
● 认为劳动是国民财富的源泉
● 强调劳动分工的重要性
● 提出经济人的观点 2. 罗伯特. 欧文
英国空想社会主义者,被称为人事管理之父 3. 查尔斯. 巴贝奇
主要观点: ● 奉劝经理尽量采用劳动分工方法 ● 用科学方法有效使用设备、原料及动力 ● 对工作方法进行研究 ● 报酬制度研究
1
§2.1 传统管理思想阶段
一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时间
●18世纪80年代的工业革命 — 19世纪末
二. 背景
● 西方国家开始进行产业革命 ● 计划、组织、控制职能相继出现
三. 主要特点
● 由资本家直接担任管理者 ● 依靠个人的经验从事生产和管理 ● 管理的重点是解决分工和协作问题
四. 代表人物、著作及观点 2
四 传统管理思想阶段主要人物、著作及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