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龙岗环境环境生态区规划使用说明

龙岗环境环境生态区规划使用说明

深圳市龙岗区环境保护2011-2020年总体规划规划说明书深圳市龙岗区环境保护和水务局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2011年8月目录第一章环境保护建设必要性分析 (1)1.1环境保护建设的基础条件 (1)1.2主要环境问题及制约因素分析 (3)1.3深入推进环境保护建设的必要性 (6)第二章龙岗区环境保护总体规划(1995年)回顾性评估 (8)2.1水环境规划 (8)2.2大气环境规划 (8)2.3噪声控制规划 (9)2.4固体废物综合整治规划 (10)2.5生态规划 (10)2.6产业导向及工业发展布局 (11)第三章规划主要依据、理论方法与成果 (13)3.1规划主要依据 (13)3.2本规划与其它相关规划的衔接 (16)3.3规划采用的主要技术方法与基础信息来源 (17)3.4规划成果表现形式 (19)第四章规划目标与指标可达性分析 (21)4.1指导思想与目标确定原则 (21)4.2规划指标体系 (22)第五章环境与生态功能区划 (23)5.1环境功能区划分 (23)5.2生态功能区划分 (24)第六章环境容量测算 (25)6.1水环境容量 (25)6.2大气环境容量 (26)第七章规划主要对策编制说明 (27)7.1跨界水污染防治对策 (27)7.2水污染防治规划 (28)7.3大气污染防治规划 (30)7.4声环境污染防治规划 (31)7.5固体废物处理处置规划 (32)7.6生态保护与建设规划 (32)7.7社会经济和环境协调发展规划 (33)7.8大鹏半岛生态环境保护规划 (35)第八章规划实施预期效果 (38)8.1实现全区环境质量的显著改善 (38)8.2优化经济增长,促进产业转型 (39)8.3促进生态文明建设,提高群众生活质量 (40)第一章环境保护建设必要性分析1.1环境保护建设的基础条件1.1.1社会经济发展1.人口结构及变化2007年至2010年龙岗区常住人口数(不含坪山新区)由172.90万人增至201.12万人1。

全区户籍人口变化不大,从2007年的33.49万人增至2010年的34.40万人。

非户籍人口由139.41万人增至166.72万人。

非户籍人口的增加是全区常住人口增加的主要原因。

龙岗人口年龄结构年轻,劳动力资源丰富,但是人口的文化程度整体水平偏低,这主要是由以劳动密集型加工贸易产业为主的产业结构所决定的。

而且由于人口组成主要为非户籍的外来务工人员,因此龙岗区的人口变化表现为机械性增长,与产业发展密切相关。

2.经济发展现状“十一五”期间龙岗区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达到14.9%2。

龙岗区的产业以工业为主导,同时现代物流、商贸、运输、文化产业、房地产及海滨旅游等现代服务业初具规模。

2007年至2010年第一产业占生产总值的比重由0.17%降至0.05%,第二产业所占比重由65.88%增至67.74%,第三产业所占比重由1数据来源:2007年至2009年《深圳市龙岗区统计年鉴》,以及《深圳市龙岗区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

2《深圳市龙岗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2011年1月。

33.95%降至32.21%3,可见近几年龙岗区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比重略有降低,第二产业比重有所增加。

深圳市2010年一、二、三产比重4为0.1:47.5:52.4,第三产业占主导地位。

与全市相比龙岗区的三产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需逐步提升第三产业的比重。

工业支柱产业地位进一步巩固。

2010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到945.3亿元(不含坪山新区),约占全市的1/4。

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以及电力生产等三个行业是龙岗的支柱行业。

2010年三大产业总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的69%,其中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它电子设备制造业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50.9%。

服务业结构有所优化。

房地产业、批发零售业及商务服务业为主的其他服务业三大产业已经成为全区服务业的主体产业。

2010年全区房地产业增加值为102.82亿元,占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的20.3%。

2010年累计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61.42亿元,比2007年增长45.64%。

其中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总额333.07亿元,餐饮业零售总额28.35亿元。

金融业快速发展。

2010年末全区金融机构(含坪山新区)5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为1535.01亿元,比2007年增长59.26%。

其中2010年居民储蓄存款余额792.40亿元,比2007年增长65.39%。

2010年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959.58亿元,比2007年增长111.81%。

旅游业加速发展。

2010年累计接待游客1037.00万人次,比2007年增长40.59%。

2010年实现旅游业总收入58.31亿元,比2007年增长39.50%。

32010年数据来自《龙岗区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7年数据来自《深圳市龙岗区统计年鉴2009》,“深圳市龙岗区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后对2007年的数据做了调整。

4《深圳市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5《龙岗区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中的数据未扣除坪山新区。

1.1.2环境质量1.卓有成效的前期工作为环境保护建设打下了坚实基础自2003年6月龙岗区被国家环保总局批准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建设试点以来,区委、区政府通过建立环保综合决策和协调机制、建立健全产业退出机制、编制和实施生态规划、划定基本生态控制线、发展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等多种手段和措施,使全区生态建设大见成效。

与此同时,大力开展全国环境优美乡镇、广东省生态示范镇(村)、深圳市生态优美街道的建设。

经过三年的努力,2006年顺利通过了“国家级生态示范区”的考核验收,成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

2007至2010年龙岗区进一步加大了环保投入,重点治理了龙岗河及布吉河等水环境污染,取得了良好的成绩。

2.水环境污染严重2007年~2010年龙岗河和布吉河部分水质指标未达到Ⅴ类标准,但水质逐步好转。

其中,2010年龙岗河氨氮、总氮、总磷三项指标分别达到V类标准的5.75倍、8.00倍和3.14倍。

大鹏半岛河流已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

3.空气质量总体优良2010年达到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一级(优)和二级标准(良)的天数共计362天。

2010年龙岗区空气综合污染指数为1.321,比2007年下降24.64%,环境空气质量有所改善。

4.固废处理处置情况良好龙岗区2010年产生生活垃圾3500吨/日(不含坪山新区),生活垃圾清运率为100%,无害化率为80%,资源化率为57%。

工业危险废物安全处理处置率为100%。

5.城市声环境质量稳定2007年至2010年区域环境噪声平均值维持在56.0分贝左右,达标率约为82%,处于轻度污染水平。

交通干线噪声年均值维持在65.6~67.3分贝之间,达标率约为68%,主要是因为部分路段交通噪声超标比较严重。

6.生态环境良好龙岗区2010年森林覆盖率为52.7%,是深圳市内覆盖率最高的行政区。

截至2010年底,龙岗区共有各类公园115个,公园总面积1756.035 hm2,街旁绿地总面积686.365 hm2。

1.2主要环境问题及制约因素分析1.2.1主要环境问题1.地表水环境污染问题目前,龙岗河流域、布吉河流域及大鹏半岛的主要河流水质劣于V类标准。

近年来龙岗区大力加强水污染治理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2010年各河流的水质比2007年有较大改善,但整体情况依然不容乐观。

随着新建、改扩建的污水处理厂陆续投入使用,未来龙岗区的污水处理能力已经能满足需求,但由于全区仍处在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中,水污染治理依旧存在不少问题,集中体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城市污水收集管网建设滞后,污水厂仍从河道取水。

龙岗区各污水处理厂及配套主干管工程完工之后,区域内污水收集处理的骨架体系已经形成。

但是由于支管网不完善,全区污水管网覆盖率不高,污水收集率不高,通过管道收集进入污水处理厂的污水量不足,达不到污水厂的设计处理规模。

为满足处理水量的要求,龙岗区已建的所有污水处理厂仍然从河道内取水。

同时为实现龙岗河远期达标交接,由于污水处理厂现有工艺的限制,氨氮和总磷的治理与削减任务十分艰巨。

二是城市排水体制不健全,大量城中村仍为合流制排水,且已建管网错接乱排现象严重,导致大量污水仍然流入河道,河流水体污染严重。

三是由于河道基流量非常小,几乎无纳污容量,城市点、面源污染对水体冲击非常大,水质保障率不高。

四是污泥处理设施建设滞后于城市发展。

龙岗区目前日产污泥约330吨/日,除布吉河水质净化厂的污泥运至下坪固体废弃物填埋场污泥临时处置区固化后填埋处置外,其余各厂的污泥均是运至区内的简易垃圾填埋场填埋处置。

污泥处理设施的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

2.大气污染问题多种大气污染源影响并存。

平湖街道钰湖电厂、中心城垃圾焚烧发电厂以及工业燃煤、燃油锅炉的废气和烟尘对周边大气环境质量有一定不利影响。

建筑施工、清扫街道等所产生的粉尘,餐饮业的燃料燃烧和油烟等是龙岗区大气可吸入颗粒物的主要来源。

机动车尾气污染逐渐显现。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私家车拥有量增长迅猛,同时大货车、货柜车数量也在快速增长,其机动车尾气污染所带来的影响将逐渐显现。

3.固体废物问题由于大型垃圾处理设施建设滞后,龙岗区生活垃圾处理形势日益严峻。

2010年龙岗区生活垃圾产生量为3500吨/日,其中2800吨/日得到无害化处理,其余700吨/日在葵涌、大鹏、坪地的3个简易填埋场处理。

随着垃圾产生量的增长和填埋场库容接近饱和,若大型垃圾处理设施无法及时配套,至规划期末全区可能有部分生活垃圾无法得到妥善处理。

4.生态环境问题近几年龙岗区土地利用结构的变化主要表现为城镇建设用地(包括居民点用地、工矿用地和交通用地)总量迅速增加,农林用地(包括耕地、园地、林地及灌草地)总量持续减少。

与2007年相比,2009年基本生态控制线和水源保护区内的建设用地有所增加。

基本生态控制线保护及自然生态安全网络的构建面临考验,生态保护与建设任务艰巨。

1.2.2制约因素分析1.水资源约束受自然条件制约,龙岗区城市用水主要依靠外调水源。

《深圳市供水水源修编规划报告》中分配给龙岗区的用水量分别为:2012年6.85亿m3,2020年9.09—10.49亿m3。

在供给能力不变的前提下,现有供水能力难以满足龙岗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需求。

预计在2012年和2020年,供水缺口分别为0.4-2.29亿吨,0.04-3.1亿吨之间。

2.水环境容量约束龙岗区内无大江大河,水环境容量极其有限。

目前,龙岗区所有河流纳入的污染物均达到了河流容量的2-6倍6,纳污量远远超过其环境容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