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红火蚁疫情特点分析及发生原因与防控对策
红火蚁疫情特点分析及发生原因与防控对策
针对红火蚁疫情发生的严重性,各地政府已紧急 启动了相关部署和方案,其中包括对住建、交通、林 业、环保部门的职责管理,有效防控了红火蚁疫情的 蔓延和危害。但也有部分经济较为落后的地区,由于 植物产品运输检疫系统的不完善,在防控红火蚁环节 上存在不足,特别是临时植物检疫站面临人员不足、 经费不足的困难,药剂不足、不按时、不按点,各地 对外省调入的绿化植物检疫工作难以开展,加之跨系 统组织协调机制尚未真正完善,很难将红火蚁疫情防 控工作落实到实处,使得公共绿地、工业园区等地成 为红火蚁防控的薄弱环节,降低了整体红火蚁疫情防 控力度。
※农业科学
农业与技术
2019,V与防控对策
李思梅 李定超 黄德刚 杨远志 陈曦
( 贵州省黔西南州植保植检站,贵州 兴义 562400)
摘 要: 红火蚁属于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收录的最具破坏力的入侵生物之一,对当地农业、林业、畜牧业、居民生
活、自然环境带来严重的危害,甚至威胁到人的健康和生命。我国发生红火蚁疫情的地区有多处,且发生原因越
红火蚁疫情的常发期为春秋两季,对此要作好严 密监控,分类处置,坚持群防群治的原则,及时组织 专业人员定期巡查,重点巡查地位有公园、小区、广 场、农田、堤坝等,摸清蚁群的捕食状况及蚁巢分布 区。建立疫情台账,设立公共投诉和咨询电话,广泛 调动群众积极参与生活环境的普查工作。在全面开展 监察普查的基础上组建专业红火蚁防控队伍,在疫情 常发季节进行统一防控,做到及早发现及早治理。按 照未发区先监管阻截、新发区立足消除、常发区持续 控制的防控思路,分类处置红火蚁疫情,认真督促疫 情防控效果,杜绝防控不到位的状况发生,确保各项 防控措施均得到落实。各地要结合疫情的实际发生情 况强化资金保障,加大防控资金投入,完善防控基础 设施,如监测仪器、消除药剂等,做好财政预算,避 免支出不足的现象。对于业主,要督促各单位做好资 金的筹措,确保工作的有序开展,逐步引导工业园区 对附属地进行日常监管。经济发达区可通过政府购买 服务的模式,让专业公司加入到疫情防控中来,通过 多方的持 续 协 调 有 效 遏 制 疫 情,逐 渐 降 低 蚁 巢 的 密 度、危害面积。 3. 4 创新探索,长期防控
随着城镇化建设脚步的不断加快,绿化面积与林 业的高速发展,使 得 草 皮、 苗 木 市 场 变 得 尤 为 活 跃。 在此背景下,大量的红火蚁成为制约市场健康发展的 关键因素。红火蚁是一种极具危害力的外来生物,生 命力极强、习性凶猛,对我国自然生态环境带来严重 的危害。笔者对各地出现的红火蚁疫情发生特点进行 了分析,并做出总结。 1. 1 区域主体改变
2 红火蚁疫情发生的原因
2. 1 绿化植物的运输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特别是城市
对绿化植物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地方绿化植物的品种 和数量已无法满足需求,并且外地绿化市场的价格低 于本地,特别是广东、湖南一带,各地纷纷引入不同 品种的绿化植物,红火蚁则随着带土绿化植物这一媒 介迅速传播到引入之地,对当地居民带来威胁。 2. 2 监管难度大
分析红火蚁疫情发生的主要特点和原因,相关部 门要加强对草木、花卉等带土植物的运输监管,做好
44 2019,Vol. 39,No. 07
农业与技术
※农业科学
检疫工作,严把检疫关。强化源头管理,禁止业主私 自调运草木等带土植物,需要调运的,应由植物检疫 部门经过检测合格后方可进入。对于非发生区绿化单 位向外调入绿化植物的应与承包商签订红火蚁检疫防 控合同。产品调入后应由县级以上部门进行复检,对 其进行药物除害的预防处理,以防止红火蚁随着应检 植物的调运而发生扩散。红火蚁作为一种新型的外来 生物,要防治其入侵和破坏,就要凝聚广大群众和专 业人员的力量,共同协作抵御红火蚁的侵入。提高他 们对红火 蚁 的 习 性 认 知,掌 握 基 本 的 红 火 蚁 防 控 对 策,以防人身危害; 各级防控单位应加强对技术人 员、绿化 人 员 的 培 训 力 度, 熟 练 掌 握 红 火 蚁 识 别 技 能、防控技术等,提高总体疫情防控水平; 疫情防治 部门应扩大宣传,采取专栏、张贴挂图、公开电话咨 询、知识讲座等形式大力宣传防控知识和救助方案, 调动群众的参与性。对于个别红火蚁伤人事件,应跟 进应对,及时采取应急方案,加强正面宣传,切忌夸 大炒作,以免引发市民恐慌。 3. 3 分类处置,确保实效
来越复杂,对此,深入展开对红火蚁疫情产生的原因探究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基于此提出有效的控制措施,今
早控制疫情的蔓延。
关键词: 红火蚁; 特点; 发生原因; 疫情控制
中图分类号: S4
文献标识码: A
DOI: 10. 19754 / j. nyyjs. 20190415018
1 红火蚁疫情发生的主要特点
在十年以前,红火蚁疫情发生的主要区域为广西 一带的农区和荒地,灾害区域面积可达 75%。后来红 火蚁疫情发生的主要区域逐渐演变到城镇绿化区域、 林业集中区域、农用地、荒地等,灾害面积达 87%。 1. 2 传播途径改变
红火蚁疫情的传播主要是通过废旧物品、包装材 料等,为远途传播。当前红火蚁疫情的传播媒介主要 是绿化植物,如草坡、树木等,传播方式有自然扩散 和人为传播,且传播速度逐年加快。自然扩散主要是 指红火蚁随洪流、搬巢扩散,人为传播则是因为上述 的园艺植物污染。近两年我国新发现的红火蚁疫情发 生区域已超过前几年的综合,导致受伤害人群主体也 发生了重大变化。以往红火蚁主要伤及下田劳作的农 民,使得田地土壤恶化,农民弃耕弃牧,影响农民的 正常生活,伤害方式为叮咬。一些体制敏感的人群被 叮咬后一旦处理不及时很容易引发休克,甚至死亡。 近年来公园、小区等城镇地区也出现了大量的红火蚁 伤人事件,对市民生活产生了影响。
3 控制红火蚁疫情的有效对策
3. 1 统一思想,提高认识 对于红火蚁疫情发生严重的区域,要充分认识到
疫情发生的危害性和本地防控面临的重点和难点,清 醒地认识到红火蚁防控工作的复杂性、艰巨性和长期 性,要做好 “持久战” 的准备,讲究思想高度、工作 高度,要持着对群众生命健康安全高度负责的态度提 高责任感,明确疫情防控属地职权,大力推动工作向 基层转移,确 保 红 火 蚁 疫 情 的 蔓 延 势 头 得 到 显 著 抑 制。 3. 2 严防扩散,扩大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