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肌瘤常规护理
(2)腹部肿块
随肌瘤长大,病人下腹正中可扪及块物,尤其是凌晨膀胱充盈将子宫推 向上方时更容易扪及。
(3)白带增多
肌壁间肌瘤使宫腔面积增大,内膜腺体分泌增多,并伴有盆腔充血致使 白带增多。 脱出于阴道内的黏膜下肌瘤表面极易感染、坏死,产生大量脓血性排液 ,或有腐肉样组织排出,伴恶臭。
(4)腹痛、腰酸、下腹坠胀
2、保持环境安静、舒适,减少不良刺激;
3、认真倾听患者的疼痛感受,及时做出回应,减轻患者的孤独无助感;
4、按医嘱术后用止痛泵止痛,保证患者的充分休息,止痛剂的使用应在 术后48h逐渐减少,否则提示伤口血肿、感染等异常情况,教会患者一些 放松和转移注意力的方法,如做深呼吸、听音乐,与病友交谈等。
(三)预防感染的护理
粘膜下 肌瘤
多发性子宫肌瘤
子宫肌瘤常为多发性,有时几种类型的肌瘤可以同时发生在同一子宫上
五、临床表现
一、症状:
(1)月经改变 是肌瘤病人最常见的症状
浆膜下肌瘤、肌壁间小肌瘤常无明显月经改变 大的肌壁间肌瘤可致宫腔及内膜面积增大、子宫收缩不良或子宫内膜增 生过长等,可导致经量增多,经期延长,周期缩短,不规则阴道流血。 粘膜下肌瘤常表现为月经量过多,随肌瘤逐渐增大,经期延长。 肌瘤一旦发生坏死、溃疡、感染时,则有持续性或不规则阴道流血或脓 血性排液。
贵州省人民医院 妇科 钱家凤
目录
01/ 子宫肌瘤概述 03/ 子宫肌瘤临床表现 05/ 子宫肌瘤护理常规
02/ 子宫肌瘤病因、病理、分类 04/ 子宫肌瘤诊断、治疗
子 宫 组 成
一、子宫肌瘤概述
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器官中最常见的一种良性肿瘤,由子宫平滑肌及结 缔组织组成。常见于30~50岁妇女,20岁以下少见。
(二)手术治疗:
肌瘤大于2.5月妊娠子宫大小或继发性贫血时,需手术治疗。 肌瘤切除术:年轻有生育要求,术前排除子宫及宫颈癌前病变。 子宫切除术:肌瘤大于2.5月妊娠子宫大小,临床症状明显,药物治疗 不明显,无保留生育功能的患者。 50岁以下,卵巢外观正常的患者,可 保留卵巢。
八、子宫肌瘤术后护理常规
当肌瘤压迫盆腔器官、神经、血管时,可有盆腔淤血,出现腰酸、下腹坠 胀,月经期加重。当浆膜下肌瘤蒂扭转时,可引起急性腹痛。肌瘤红色变时腹 痛剧烈,伴发热、恶心。
(5)压迫症状
肿瘤增大可压迫邻近器官,出现相应器官受压症状。
(6)不孕和流产 (7)贫血
(二)体征
与肌瘤大小、数目、位置及有无变性有关
较大的浆膜下肌瘤可于腹部扪及,盆腔检查子宫不规则或均质增大,表面呈 结节状,质硬,无压痛。 黏膜下子宫肌瘤突出于宫颈口或阴道内,呈红色,表面光滑;伴有感染时表 面则有渗出液覆盖,或形成溃疡。
(五)饮食护理
术后6小时禁食禁饮,排气后可进流质,但避免牛奶、豆浆等容易 引起胀气的食物, 逐步改为半流饮食,排便后再过渡到普食。
(六)活护理
1、患者术后6h内应保持去枕平卧位,家属可为其翻身以及按摩腿部。 2、平卧6h后即可进行床上活动,翻身。 3、术后24小时可下床活动,第一次起床活动时,家属或护士要搀扶站立 并注意观察患者的面色脉搏,防止直立性低血压(起床三步曲)。 早期下床活动有利于促进肠道蠕动,加快肛门排气,减少肺部感染,预防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二、病因
有关子宫肌瘤确切的发病病因尚不清楚。 一般认为其发生和生长与雌激素长期刺激有关。 近年来发现,孕激素也可以刺激子宫细胞核分裂,促进肌瘤生长。 此外卵巢功能、激素代谢均受高级神经中枢的控制调节,故神经中枢活动对
肌瘤的发病也可能起重要作用。
三、病理
巨检
实质性球形结节,表面 光滑,呈灰白色,质硬, 切面呈漩涡状结构
玻璃样变
囊性变
红色样变
肉瘤变
钙化
四、分类
按肌瘤生长部位分:
宫体肌瘤(90%) 宫颈肌瘤(10%)
子宫体部 肌瘤 (90%)
子宫颈 部肌瘤 (10%)
按肌瘤与子宫肌层关系不同分:
肌壁间肌瘤(60%-70%) 浆膜下肌瘤(20%) 黏膜下肌瘤(10%-15%)
浆膜下 肌瘤
肌壁间 肌瘤
外面有假包膜,假包膜 的血管呈放射状,易受 压致肌瘤发生各种退行 性变
镜检
由梭形平滑肌细胞和不等 量纤维结缔组织交叉构成。
排列成漩涡状。 细胞呈卵圆形或杆状,核
染色较深。
肌瘤变性
玻璃样变(最常见) 囊性变 ---继发于玻璃样变 红色变---多见于妊娠期或产褥期 肉瘤变---恶变 钙化---供血不足
(七)心理护理
1、详细评估病人所具备的子宫肌瘤相关知识及错误概念,通过连续性护 理活动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讲解有关疾病知识,纠正其错误认 识。
2、为病人提供表达内心顾虑、惊恐、感受和期望的机会和环境,帮助病 人分析住院期间及出院后可被利用的资源及支持系统,减轻无助感。
3、使病人确信子宫肌瘤属于良性肿瘤,并非恶性肿瘤的先兆,通常不会 出现其他问题,消除其不必要的顾虑,增强康复的信心。
(一)一般护理
1.体位:全麻的病人去枕平卧,头偏向一侧;硬膜外麻醉者,去枕平卧 6~8小时。病情稳定的病人,术后次晨可采取半卧位。 2.监测生命体征: 通常术后每15分钟观察一次生命体征并记录,观察3 次正常改每小时观察一次,持续24小时。 3.低流量上氧。 4.保暖。
(二)疼痛的护理
1、做好病情观察,观察患者疼痛的部位、性质、程度、持续时间及伴随 症状,及时发现并处理异常情况;
六、诊断
1、育龄妇女有经量增多、经期延长、周期缩短等病史 2、查体子宫增大,表面不规则、有结节感或在宫口内或阴道内可见肌
瘤 3、B型超声检查 是诊断子宫肌瘤的常用方法 4、腹腔镜和宫腔镜检查
七、治疗
(一)保守治疗
1.随访观察:肌瘤小、无症状、围绝经期。 2.药物治疗:子宫小于2个月妊娠大小,症状不明显,围绝经期,不能耐受手 术,常用雄激素。
1、医护人员接触病人前后要洗手,减少感染因素。 2、治疗护理操作严格遵循无菌原则,预防伤口以及尿路感染。 3、鼓励患者根据天气变化增减衣服,注意保暖,预防感冒;避免与上呼 吸道患者接触。 4、减少或限制来访者探视,患者可带上口罩,出院后避免到人群密集的 公共场所,避免到疫区。
(四)伤口及管道的护理
1、定期观察伤口敷料情况,定期换药,保持辅料干洁,预防伤口感染。
2、妥善固定尿管,保持引流通畅,防折管防脱管,注意观察尿液的色、 量、性状有无改变。保持外阴清洁卫生,每日用碘伏棉球擦洗会阴2次, 直至尿管拔除,以免感染。术后病人每小时尿量至少50ml以上,通常子宫 肌瘤挖除术24小时后拔除尿管,子宫次全切除术后48小时拔除尿管,子宫 全切除术后72小时拔除尿管。如每小时尿量少于30ml,伴血压逐渐下降, 脉搏细速,病人烦躁不安或诉说腰背疼痛或肛门处下坠感,应考虑有腹腔 内出血。
(八)健康教育
1、饮食:饮食除医生特别指定外不需要任何禁忌,建议多摄取高蛋白、 高纤维食物。 2、休息:居室保持清洁,通风良好。注意个人卫生,可于出院后一周沐 浴,但要注意保护伤口,定期使用洁悠神消毒伤口以及外阴。生活规律、 睡眠充足、家庭和睦、心情愉陕均有利于身体尽早康复。 3、运动:术后2 月内避免提重物、抱小孩、拖地板、登高取物等动作, 以防伤口开裂。半年内避免从事增加骨盆充血的活动,如:久坐、跳舞等。 4、复诊:定时服药、术后1个月进行复查,如出现高热、大量阴道流血休
克、异常分泌物或伤口红肿、疼痛、化脓等情况应立即返诊。
5、月经:术后2~6周内若有少量阴道出血,可自行处置干净,以免 感染。子宫全切术后不会再有月经,但会有一些不适感,如皮肤潮红 等。 6、性生活:术后禁止性生活一个月。子官全切术分别待三个月上医 院复查正常后可恢复性生活。
Thank you for watch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