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三章DNA的损伤、修复及突变

第三章DNA的损伤、修复及突变


4).细胞正常代谢产物对DNA的损伤 在所有需氧细胞中,细胞呼吸作用产生 的副产物超氧阴离子(O2- )和H2O2 非常活 跃,由于这些超氧化物、氢过氧化物及羟 基自由基(· OH)等活性氧的存在,导致 DNA在正常条件下发生氧化损伤。这些自由 基可在许多位点上攻击DNA,产生一系列特 性变化了的氧化产物, 8-氧化鸟嘌呤,2氧化腺嘌呤和5-羟甲基尿嘧啶。
• • •

(五).SOS修复: 这是一种在DNA分子受到较大范围损伤 并且使复制受到抑制时出现的修复机制, 以SOS借喻细胞处于危急状态。 DNA分子受到长片段高密度损伤,使DNA 复制过程在损伤部位受到抑制。 损伤诱导一种特异性较低的新的DNA聚 合酶,以及重组酶等的产生。 由这些特异性较低的酶继续催化损伤部 位DNA的复制,复制完成后,保留许多错 误的碱基,从而造成突变。
• 大肠杆菌通过对模板链的甲基化来区分新合成的DNA链。 • Dam甲基化酶对DNA模板链的5′- GATC序列中腺嘌呤的N6 位置进行甲基化;复制完成后,在短暂的时间内只有模板 链是甲基化的,而新合成的链是非甲基化的。 • 子代DNA链中的这种暂时半甲基化,可以作为一种链的识 别标志,以区别模板链和新合成的链,从而使存在于 GATC序列附近的复制错配将按亲代链为模板进行修复 • 新合成链也被甲基 化,从而成为全甲基化DNA。一旦两 条链都被甲基化,这种错配修复过程几乎不再发生。
2.物理因素:
• 由紫外线、电离辐射、X射线等引起的DNA损伤。 其中,X射线和电离辐射常常引起DNA链的断裂, 而紫外线常常引起嘧啶二聚体的形成,如TT, TC,CC等二聚体。这些嘧啶二聚体由于形成了 共价键连接的环丁烷结构,因而会引起复制障 碍。
3.化学因素: (1)脱氨剂:如亚硝酸与亚硝酸盐,可 加速C脱氨基生成U,A脱氨基生成I。
根据点突变发生的性质和部位的不同,可进一步将 其化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同义突变(consense mutation):也称沉寂或沉默突 变(silent mutation)。由于遗传密码具有简并性,即同一 氨基酸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密码子编码,而且同义密码间通 常只有第3位碱基不同。如果点突变发生在第3位碱基位置, 那么它就不会影响掺进蛋白质中的氨基酸 同义突变不会造成蛋白质一级结构的变化,但可形成基 因多态性。 如果突变发生在DNA的非编码区或非调节区,则该突变也 将是沉默突变
特异性的核酸内切酶识别 DNA 的损伤部位,并在该部位的 5' 端作一切口
DNA 糖苷酶识别受损伤的 碱基,并将该碱基切除
由核酸外切酶(或 DNA 聚合 酶Ⅰ)从 5'→3'端逐一切除损 伤的单链片段
在插入酶的催化下,以正确 的碱基插入空位,修复 DNA
在 DNA 聚合酶的催化下,以 互补链为模板,合成新的单链 片段以填补缺口
DNA的损伤、修复
基因突变与DNA的损伤与修复
• 作为一种能决定生命状态存在和延续的 生物大分子,DNA在遗传过程中必需保持 高度的精确性和完整性。 • 在DNA复制过程中,仍难免会存在少量未 被校正的差错。 • DNA还会受到各种物理和化学因素的损伤。
1. 生物体演化出能纠正复制错误的“校正” 系统,而且在细胞中形成了多种多样的 DNA修复系统,能对各种DNA的损伤进行 修复,恢复DNA正常的超螺旋结构,以 保持每个世代遗传信息的稳定性。 2. 极少数不能修复的DNA损伤将会导致基 因的突变,其中一部分突变将有利于物 种的进化,而另一部分突变将导致细胞 发生变异和死亡。
由于甲基化DNA成为识别模板链和新合成链的基 础,且错配修复发生在GATC的邻近处,故这种 修复也称为甲基指导的错配修复(methyldirected mismatch repair)。
(四).重组修复 (recombination repairing): • 这 是 DNA 的 复 制 过程中所采用的 一种有差错的修 复方式。
目前人们最了解和最常见的基因突变主要有以下两类:
1、碱基置换突变
• 指基因中一个或少数几个碱基被替代的突变。最简单 的碱基置换突变是点突变,即DNA序列上单个碱基的改 变。 • 点突变如果是嘌呤与嘌呤之间,嘧啶与嘧啶之间发生 互换,称之为转换( transition ); • 如果是嘌呤与嘧啶之间发生互换,称之为颠换 ( transversion) 。
• 一种广泛存在的修复作用。光复活 能够修复任何嘧啶二聚体的损伤。 • 其修复过程为:光复活酶(photolyase)识别嘧啶二聚体并与之结合 形成复合物→在300~600nm可见光 照射下,酶获得能量,将嘧啶二聚 体的丁酰环打开,使之完全修复→ 光复活酶从DNA上解离。
2.直接插入嘌呤
• 当DNA链上的嘌呤碱基受到损伤时,常会被糖 基化酶水解脱落生成无嘌呤位点(apurinic site, AP位点)。 • 一种酶能对这种损伤进行直接修复,这种酶被 称为DNA嘌呤插入酶。此酶首先与无嘌呤位点 相结合,并在K + 存在下催化游离的嘌呤碱基 或脱氧核苷与DNA无嘌呤部位形成糖苷键。 • 插入酶所插入的碱基具有高度的专一性,例如, 在双链DNA中与C相对应的AP位点上,插入酶只 催化G插入,而在与T相对应的AP位点上,插入 酶只催化A 插入。
(三)、突变的意义
基因突变的效应是多种多样的。人们一般容易 误认为突变对生命都具有危害作用。其实就其后果 而言,突变在生物界普遍存在是有其积极意义的。 1、突变是进化的分子基础 从生物进化史看,进化过程是突变不断发生所 造成的,突变为进化提供了最根本、最原始的材料, 没有突变就不可能有现今五彩缤纷的生物世界。 动植物及微生物中很多单位性状内的差别,都 来自该生物进化过程中的基因突变。
• 上述大部分发生在基因编码序列中的点 突变,可引起蛋白质结构改变,但一般 不影响基因的表达,少数情况下可伴有 基因表达水平的降低。 • 基因的非编码序列也可发生碱基置换突 变,如启动子、增强子、内含子等区域 内的突变,均可影响基因表达及表达调 控。
2、缺失和插入突变(deletion and insertion mutation) • 指在DNA编码区内丢失或增加3或3的倍数个核苷酸而 导致的基因突变。这类突变的效应是使基因翻译至 突变处时丢失或增加1个或数个氨基酸,而突变位点 后的氨基酸序列并无改变。 • 如果插入或缺失涉及的核苷酸数目不等于3的倍数, 将会造成突变点后全部密码子阅读框架移位,进而 翻译产生的氨基酸序列与正常蛋白质完全不同,或 者使肽链合成提前终止或延长,产生无正常功能的 异常蛋白质,这种基因突变称为移码突变。 • 移码突变的结果是所翻译出的蛋白质序列从突变点 起至C末端都完全被改变了,若此突变发生在有重要 功能的基因中,常可导致生物个体死亡。
(2)烷基化剂:这是一类带有活性烷基 的化合物,可提供甲基或其他烷基,引起 碱基或磷酸基的烷基化,甚至可引起邻近 碱基的交联。 (3)DNA加合剂:如苯并芘,在体内代谢 后生成四羟苯并芘,与嘌呤共价结合引起 损伤。 (4)碱基类似物:如5-FU,6-MP等,可 掺入到DNA分子中引起损伤或突变。 (5)断链剂:如过氧化物,含巯基化合 物等,可引起DNA链的断裂。
2).碱基的脱氨基作用 碱基中的胞嘧啶(C)、腺嘌呤(A)和 鸟嘌呤(G)都含有环外氨基,氨基有时 会自发脱落,从而使胞嘧啶变为尿嘧啶 (U),腺嘌呤变为次黄嘌呤(I), 鸟嘌 呤变为黄嘌呤(X)。 这些脱氨基产物的配对性质与原来的 碱基不同,即U与A配对,I和X均与C配对。 而且DNA复制时,它们将会在子链中产生 错误而导致DNA损伤。
3)、无义突变(nonsense mutation):指基 因编码序列中碱基置换使氨基酸密码子转变为 终止密码子的突变。 这种突变可导致mRNA的转录及翻译过程提 前终止,产生比原肽链截短并缺失了C末端的 蛋白质产物。 无义突变常对编码蛋白质的活性有严重影 响,容易产生突变体表型。
4)、终止密码子突变(mutation of termination codon):指基因的终止密码子发生碱基置换转变为 一种氨基酸密码子,致使转录和翻译过程不能正常 终止,结果形成一种比原肽链延长的异常蛋白质的 突变。 5)、起始密码子突变(mutation of initiation codon):指基因中起始密码子被置换,导致不能正 常转录和翻译,无表达产物的突变。
2)、错义突变(missense mutation):基因编码序列中碱 基的置换如果发生在密码子的第1或第2位碱基上,导致某密 码子改变,并编码另一种氨基酸,则是错义突变。 错义突变有可导致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的变化,也可能仅 有蛋白质结构的变化,而对其功能影响甚微。因为大多数蛋 白质可以耐受其氨基酸序列中某些非活性必需氨基酸的改变. 如果蛋白质结构或功能活性的关键部位发生了氨基酸的 改变,则极有可能产生突变体或造成致死性后果。
一、DNA的损伤
• 由自发的或环境的因素引起DNA一级结构 的任何异常的改变称为DNA的损伤。 • 常见的DNA的损伤包括碱基脱落、碱基修 饰、交联,链的断裂,重组等。
(一)引起DNA损伤的因素: 1.自发因素: 1).脱嘌呤和脱嘧啶 DNA分子通过自发水解经常发生脱嘧 啶和脱嘌呤反应,使嘌呤碱和嘧啶碱从 DNA分子的脱氧核糖-磷酸骨架上脱落下 来。 例如,在腺嘌呤和鸟嘌呤的N- 9及脱 氧核糖C-1′之间的N-糖苷键常发生自发 水解反应而断裂,从而失去嘌呤碱基, 使该嘌呤碱基所编码的遗传信息丢失。
3).碱基的互变异构 DNA中的四个碱基都可能自发地使氢 原子改变位置而产生互变异构体,从而 使碱基的配对形式发生改变。如腺嘌呤 的稀有互变异构体与胞嘧啶配对,胸腺 嘧啶的稀有互变异构体与鸟嘌呤配对。 当DNA复制时,如果模板链上存在着 这样形式的互变异构体,在子链上就可 以产生错误,造成DNA损伤。
由 DNA 连接酶催化连接片段, 封缺口(三)、错配修复• DNA复制是一个高保真过程,但其正确性毕竟不 是绝对的,复制产物中仍会存在少数未被校出的 错配碱基。 • 错配中的错配碱基存在于新合成的子代链中,错 配修复是按模板的遗传信息来修复错配碱基的。 • 修复系统必须有一种能在复制叉通过之后识别模 板链与新合成 DNA链的机制,以保证只从新合成 的DNA链中去除错配碱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