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羊场免疫方案及防疫制度

羊场免疫方案及防疫制度

羊场免疫方案及防疫制度
一、种羊场要采取预防为主的原则,制订合理的免疫程序,对种羊进严格的免疫注射,如口蹄疫、羊痘、传染性胸膜肺炎等。

1. 定期消毒是措施。

定期用消毒药进行消毒,预防疾病的发生。

要建立定期消毒的制度,首先在大门口设立消毒池,要经常保持有效的消毒药水;其次在正常情况下每周消毒一次,疫病发生时每周消毒三次;
2. 驱虫健胃是重点。

寄生虫是危害养羊业的重要疾病,定期驱虫一般每季度进行一次。

二、卫生防疫
1. 种羊场设施、设备、用具符合动物防疫要求。

2. 各出入口设置有宽于门口、长于汽车轮一周半的消毒池,并备有喷雾消毒设备。

人员进出通道有消毒设施(沐浴、紫外消毒室)。

3. 制订符合本场实际的免疫程序,严格按免疫程序接种并按照国家和自治区要求佩带免疫标识。

4. 直接接触种羊、精液或者胚胎生产的工作人员无人畜共患病。

5. 确保场内无羊快疫、布病、猝狙病。

6. 具有观察室、隔离室、病死羊处理设施、兽医诊断室配备有必要的诊断、监测仪器设备,并定期开展疫病监测。

7. 提供出售前的疫病检疫、免疫接种记录。

8. 防疫制度健全。

三、羊场防疫与驱虫操作规程
1. 坚持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杜绝各种传染病的发生和传播。

2. 羊场门口设车辆、人员进出消毒池,消毒池内所放消毒液要定期更换,保证消毒效果。

外来车辆和人员严禁进入生产区。

3. 按羊场防疫程序定时注射疫苗,不允许漏防或不防。

4. 定期对圈舍进行消毒,夏季每半月一次,冬季每月一次,保持圈舍环境卫生。

疫病多发季节加强消毒。

5. 每年进行一次布氏杆菌病检疫。

6. 每年春秋两季定期进行体内外驱虫,必要时进行药浴。

7. 病羊要隔离治疗,病好后方可混群,病羊粪便应及时收集处理。

8. 病死羊只一定要深埋消毒,不得食用或随便丢弃。

9. 羊场免疫程序
9.1 羊痘鸡胚化弱毒疫苗:预防山羊痘。

每年3月~4月进行接种,免疫期一年,接种时不论羊只大小,一律皮内注射0.5ml/只。

9.2 羊链球菌氢氧化铝菌苗:预防山羊链球菌病。

每年3月、9月两次防疫,免疫期半年,接种部位为背部皮下,接种量为6月龄以下每只3 ml,6月龄以上每只5 ml。

9.3 羊四联苗(快疫、猝狙、肠毒血症、羔羊痢疾)或羊五联苗(快疫、猝狙、肠毒血症、羔羊痢疾、黑疫):每年2月底到3月初和9月下旬两次防疫,不论大小一律皮下或肌肉注射1 ml,注射后14天产生免疫力。

9.4 羔羊痢疾氢氧化铝菌苗:专给怀孕母羊注射,可使羔羊通过吃奶
获得被动免疫。

在怀孕母羊分娩前20天~30天和10天~20天时,两次注射,注射部位分别在两后腿内侧皮下,疫苗用量分别为2 ml 和3 ml,注射10天产生免疫力,母羊免疫期5个月。

9.5 山羊传染性胸膜肺炎氢氧化铝菌苗:皮下或肌肉注射,6月龄以下3 ml/只,6月龄以上5 ml/只,免疫期一年。

9.6 口疮弱毒细胞冻干苗:预防山羊口疮,每年3月和9月两次注射,大、小羊一律口腔粘膜内注射0.2 ml。

9.7 羊流产衣原体油佐剂卵黄灭活苗:预防山羊衣原体性流产。

免疫时间在羊怀孕前或怀孕后一个月内皮下注射3 ml/只,免疫期1年。

9.8 破伤风类毒素:预防破伤风。

免疫时间在怀孕母羊产前一月或羔羊育肥阉割前一月或受伤时,一般在颈部中央1/3处皮下注射0.5 ml,一个月后产生免疫力,免疫期一年。

9.9 羔羊大肠杆菌病苗:预防羔羊大肠杆菌病。

皮下注射,3月龄以下羔羊1 ml,3月龄以上2 ml,注射后14天产生免疫力,免疫期6个月。

9.10 Ⅱ号炭疽菌苗:预防炭疽病:每年9月中旬注射一次,不论大小皮下注射1 ml,14天后产生免疫力。

另外,还可以根据所处的疫区、生产的需要、疫苗的价格等特殊情况有选择地使用羊梭菌多联干粉苗、狂犬病疫苗、布氏杆菌猪型2号弱毒菌苗、破伤风抗毒素、口蹄疫弱毒苗、羊黑疫菌苗(预防传染性坏死隆肝炎)、黑疫等疫菌苗。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