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安全与心理参考文本
In The Actual Work Production Management, In Order To Ensure The Smooth Progress Of The Process, And Conside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ach Link, The Specific Requirements Of Each
Link To Achieve Risk Control And Planning
某某管理中心
XX年XX月
煤矿安全与心理参考文本
使用指引:此安全管理资料应用在实际工作生产管理中为了保障过程顺利推进,同时考虑各个环节之间的关系,每个环节实现的具体要求而进行的风险控制与规划,并将危害降低到最小,文档经过下载可进行自定义修改,请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与使用。
现代煤矿安全管理,是一项综合性以人为中心的科学
管理,是煤炭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它反映了煤矿综
合素质的高低。
煤矿安全与否决定于人的安全行为和物的
安全环境,而人的安全行为与人的安全心理密切相关。
换
句话说,煤矿安全管理,主要是对人、设备和矿井自然环
境的安全防护管理,其中,对人的管理是核心,因为人的
因素是主导、管理因素是关键、物的因素是基础、环境因
素是条件。
在安全生产的管理工作中,应由事后追查为主
转变为事前预防为主,按照人的心理规律和客观规律制定
安全预防措施,引入和运用心理科学这个手段更好的为煤
矿安全管理服务,在此基础上建立起一个全新的安全管理
体系。
具体讲,煤矿的安全生产运行过程就是指人——环境——安全行为——安全状态——人的反复循环,其中,人是安全生产运行中的核心因素。
安全管理就是要着重研究和控制在生产活动中自由度极大的人,这是实现安全生产的前提、基础和保证。
煤矿发生事故,除了环境和设备诱发的因素外,更多的是人为事故,即责任事故。
要克服人为事故的发生,必须要运用安全心理学的原理,培养训练员工养成自我控制的素质,从而减少不安全行为的出现,避免事故的发生。
知觉在安全生产中的运用
知觉在安全防范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因为知觉对客观事物属性的认知程度如何,对人的行为有直接的影响和制约作用。
矿工们在井下作业,要做到高效和安全,是一个特殊的认识过程,主要是通过对井下一系列复杂事物和特殊环境的感知、记忆、理解,达到人与性格、事物与环
境、生产与安全的适应和协调。
只有清晰地感知到井下的客观环境,才能为排除不安全隐患奠定认识基础。
同时,只有矿工知觉出不安全隐患才能在行为上、技术上做到预防,及时消除不安全隐患,实现安全生产。
要按照感知规律来认识和观察井下环境,具体运用知觉的方法有:
——运用强度性,增强刺激感。
被知觉的事物必须要有一定的强度才能达到知觉的清晰。
一般来说强烈刺激容易被知觉;微弱刺激容易被忽略。
在井下安全管理中,适当运用知觉对强度的敏感特征,多搞一些安全标志,搞一些相对强度如静与动、白与黑等,提示矿工们注意,增强知觉效果。
总之,煤矿安全管理应充分利用知觉对强度的反映规律,改进和完善矿井的安全标志,以此自觉提高矿工的安全警惕性。
——运用对比性,增强印象感。
为了突出不安全的隐
患,提高员工对安全的重视,在管理中要自觉地运用不同事物的对比,以增强人的知觉印象。
不同的颜色对比、不同的形状对比、不同的声音对比、不同的环境对比等等,这些都可以增强安全知觉印象,达到观察安全隐患的能力。
——运用协同性,增强有效感。
在安全教育过程中,要运用协同性原理,调动各种感官,参加知觉运动,使人的知觉达到更加有效的程度。
据心理学家研究表明,听的东西只能记住15%,而看的东西则可以记住25%。
所以,搞安全教育应做到形式多样化,达到耳听、眼看、手到,特别是对新设备的操作和新技术的掌握,要进行试操作以及岗前培训。
安全行为中的动机激励
安全动机是推动着矿工进行安全生产的一种内部动因,推动着员工积极注意安全,对安全精力达到高度集
中,使之成为一种定向力量。
安全动机是符合安全生产要求的动机?真正把安全当作生产的第一需要,正确处理好安全与生产的矛盾。
这就要求在生产操作的每个环节中,都必须坚持执行好安全生产制度。
从煤矿安全管理的角度来说,通过预测矿工的动机来培养提高矿工安全动机的行为,主要有以下两个途径:
——强化目标的吸引力。
在实际工作中,可以开展“百日安全生产整顿”、“无事故季”、“安全生产月”活动。
按工种不同提出不同的目标要求,如对机械工种类开展“安全运转1000天”,对个人提出“安全标兵”、“十佳安全能手”、“安全红旗手”等等。
值得一提的是推行的目标一定要有强度,对员工要产生吸引力,使人产生积极的、强烈的反应和情感。
——增强安全动机的外界压力。
开展“安全家庭”、“安全帮教”活动,家属对矿工要做到“敲安全钟、吹安
全风”、“亲友提安全希望”等,对矿工安全动机的形成有一定的促进效应。
安全行为中的个性培养安全管理是以具体的人作为对象的,因此,对员工个人特征的掌握,对员工性格特征的了解,是搞好安全工作的必要前提。
从性格上看,煤矿工人憨厚朴实,不拘小节。
煤矿生产中“愣头青”发生的惨祸比例也很高。
从心理过程、特征和状态看,普遍存在侥幸、麻痹心理,这是安全生产的大敌。
矿工有不同的个性,这是客观存在的事实,我们决不能凭想象去改变矿工的个性。
但是,就实现煤矿安全生产来说,我们却有必要引导矿工的个性去适应和服从这个总目标,在安全管理上应发挥人的个性。
因此,需要做到以下三点:
——根据矿工不同的性格采取不同的工作方式。
矿工的性格是多种多样的,在处理安全与人的关系问题上不能
搞一刀切,在方法上要讲究,根据不同的对象,不同的性格,采取不同的方式,这样才能有效地发挥性格的作用,做好各项工作。
——根据性格在社会倾向上的优劣,要把性格引导到有利于安全工作的轨道上来。
这就要求管理者摸透每个矿工的性格,哪些是内向型的?哪些是外向型的?哪些是冷静的?哪些是急躁的?最好让工作岗位与性格协调起来。
比如看守工、机车司机、电工等,最好安排沉着冷静的职工担任。
——根据性格的相对稳定性,我们管理者要有耐心,因势利导,不要激化矛盾。
比如对急躁和有冒险性格的人,不要简单的批评,要让他们干自己适当的工作,随时提醒他们遵守《安全规程》,以利于他们发挥热情和积极性。
注重安全心理培训
我们常常提出希望通过培训来提高矿工的素质,但往往强调他们的思想素质、技术素质和身体素质,而忽视了他们的心理素质,虽然思想素质、技术素质、身体素质不可少,但它们都要受心理素质的制约,必须要以心理素质作为共同基础。
实践证明,在紧张、危险的工作环境中,心理素质强就会激发斗志、振奋精神、增强信心,员工的技术素质就会得到更好的发挥,处理好险情,保证安全生产。
因此,我们务必对矿工开展好安全心理培训。
矿工安全心理和安全态度的形成,不是自发产生的,可以说是一个自觉学习的过程。
对矿工进行安全心理培训,就是要运用心理学这个手段,建立矿工安全心理模型,形成安全心理定势,提高安全心理容量,从而使员工在生产中能够根据客观情况的变化做出适应性的反应,用心理指导行为达到安全生产的目的。
矿工安全心理培训是一个新内容、新任务。
培训工作要采取逐步展开的方式,内容从简到繁,
方式由易到难,做到经常化、渐进式,有计划、有步骤、有程序的进行。
通过培训,使员工自觉地控制心理活动,指导好自己的工作行为,保障安全生产的正常进行。
结论:实现煤矿安全生产的关键是人,人又有心理活动,因此,在煤矿安全上运用心理学的原理,才能抓住安全生产的关键环节——人及其心理,才能使安全工作做到有预见性和主动性,提高安全管理水平,使安全管理达到更加条理化、系统化、科学化,从而真正把安全生产纳入到科学的轨道。
请在此位置输入品牌名/标语/slogan
Please Enter The Brand Name / Slogan / Slogan In This Position, Such As Foon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