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县(宁强)第二轮修志工作动员大会上的讲话
(2010年9月28日)
中共宁强县委副书记马九明
同志们:
刚才,心亮县长全面安排部署了我县第二轮修志工作,市地方志办姜主任就县志修编工作讲了很好的指导性意见,请大家结合工作实际,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下面,我再强调三点。
一、思想上要高度重视。
隔代修史,当代修志。
中国方志从春秋战国时期发端以来,被历代统治者视为“安邦定国”的大计。
我们党历来重视史志工作,2006年5月国务院颁布的《地方志工作条例》将地方志工作纳入了法制化轨道,其中明文规定“地方志书每20年左右编修一次”。
我县首轮《宁强县志》用了7年编撰时间,记述了所能追溯的历史时间起到1992年期间的政治、经济、文化以及风情民俗等史料;第二轮县志修编工作,将记述1993年—2012年期间的20年历史,计划用5年时间完成。
不管从工作量看,还是与首轮修志时间相比,这轮修志时间紧、任务重。
各乡镇、各部门、各单位务必要高度重视,充分认识到修志是回顾过去、服务现在、开创未来的崇高事业,本着对党负责、对人民负责和对子孙后代负责的历史使命感,增强时间观念和效率意识,强化工作措施,保质保量地完成好各自所承担的编撰任务。
二、工作中要精益求精。
《宁强县志》不仅是社会各阶层了解宁强、认识宁强和宣传宁强的信息资料,也是各级党政组织和领导干部制定政策、科学决策的事实依据。
在修编过程中,要始终将准确性、时代性和实用性贯穿始终。
所谓准确性,就是要真实反映历史。
在资料的搜集上,既要有官方的,又要有民间的,做到详实而又准确无误,还原历史本来面目。
在文字表述上,每一件历史,每一段文字,每一个词语,都要潜心推敲、反复修改,力求准确得体。
各乡镇、各部门单位报送资料,必须经单位主要领导签字并加盖公章。
所谓时代性,就是要体现环境、政治、经济、文化、民俗等地方特色。
这次编修要突出县域经济突破发展、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大幅提高、城乡面貌日新月异这一时代特色。
所谓实用性,就是以方便读志用志为根本,科学安排志书的章节、篇目、详略等,力争编修出经得起历史检验、人民满意的精品佳志。
同时,各级各部门要把这次修志作为总结经验、启迪工作的大好机会,把修志的过程变为提升工作水平的过程。
三、保障措施要落实到位。
县志的内容上至天文,下至地理,横陈百科,包罗万象,涉及各行各业,需要人力、物力、财力的综合支撑,需要全县各级各部门的共同努力。
关键要做好“四个到位”。
一是组织机构到位。
县编撰委员会成员部门要发挥好职能作用,及时协调解决修志工作中的具体困难。
编撰委员会办公室要认真做好编撰工作的规划、组织、协调和指导,不仅要督促各单位做好修志编撰工作,还要高水平地做好修志统稿工作。
二是责任落实到位。
各级各部门各单位要把修志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和年度目标考核中,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
具体抓,确定专兼职干部,把责任落实到岗、细化到人。
三是队伍建设到位。
要采取专兼聘相结合、老中青相结合的办法,将一些业务水平高、组织能力强的管理人才,熟悉县情、了解历史、热爱和安心地方志工作的专业人员,充实到修志队伍中来。
县组织、人事等部门要全力配合县史志办做好此项工作。
四是经费投入到位。
按照《地方志工作条例》精神,县财政部门要把地方志工作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并足额划拨,解决好办公场所、办公设备等问题,确保修编工作有力有序推进。
同志们,续修志书是我们创造历史、记载历史和发展历史义不容辞的责任。
希望大家各司其职,紧密配合,团结协作,确保我县第二轮修志工作能够高标准高质量如期完成,为建设陕甘川毗邻地区明星县作出积极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