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方剂学全部歌诀

方剂学全部歌诀

2.回阳救急汤
回阳救急用六君,桂附干姜五味群,
加麝生姜或胆汁,三阴寒厥建奇勋。回阳救急汤
又方名同治稍异,去苓加入麦辰砂。
6.3温经散寒
1.当归四逆汤
当归四逆用桂芍,细辛通草甘大枣,
养血温经通脉剂,血虚寒厥服之效。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
上方再加姜萸配,温经散寒功更超。
黄芪桂枝五物汤
桂枝汤中去甘草,加入黄芪名五物;益气温经和营卫,善治血痹肌麻木。
减去桃仁与芒硝,再加银楝蒲香草。
攻下散结行气血,急性阑尾炎后期。
3.大陷胸汤
大陷胸汤用硝黄,甘遂为末共成方,
专治水热结胸证,泻热逐水效非常。
2.2温下
1.大黄附子汤
金匮大黄附子汤,细辛散寒止痛良,
温下治法代表方,寒积里实服之康。
2.温脾汤
温脾附子大黄硝,当归干姜人参草,
攻下寒积温脾阳,阳虚寒积腹痛疗。
地骨青蒿知母草,骨蒸劳热一并除。秦艽鳖甲散
秦艽鳖甲治风劳,地骨柴胡及青蒿;当归知母乌梅合,止嗽除蒸敛汗超。
3.当归六黄汤
火炎汗出六黄汤,归柏芩连二地黄,
倍用黄芪为固表,滋阴清热敛汗强。
5祛暑剂
1.清络饮
清络祛暑六药鲜,银扁翠衣瓜络添,
佐以竹叶荷叶边,暑热伤肺轻证安。
2.香薷散
香薷散中扁豆朴,祛暑解表化湿阻,
6.清胃散
清胃散中当归连,生地丹皮升麻全,
或加石膏泻胃火,能消牙痛与牙宣。泻黄散
泻黄甘草与防风,石膏栀仁藿香充;炒香蜜酒调和服,胃热口疮并见功。
7.玉女煎
玉女石膏熟地黄,知母麦冬牛膝襄,
肾虚胃火相为病,牙痛齿衄宜煎尝。
8.葛根黄芩黄连汤
葛根芩连甘草伍,用时先将葛根煮,
内清肠胃外解表,协热下利喘汗除。
易豆为花加银翘,新加香薷治阴暑。新加香薷饮
新加香薷朴银翘,扁豆鲜花一起熬;暑温口渴汗不出,清热化湿又解表。
3.六一散
滑石甘草六一散,清暑利湿功用专,
益元散
加入辰砂名益元,兼能镇心亦有效。
碧玉散
或加青黛名碧玉,目赤咽痛俱可消。
鸡苏散
滑草薄荷鸡苏散,暑湿风热俱能疗。
4.桂苓甘露散
桂苓甘露滑石膏,寒水猪苓泽术草,
2.大黄牡丹汤
金匮大黄牡丹汤,桃仁芒硝瓜子襄,
泻热破瘀散结肿,肠痈初起腹痛康。
肠痈初起腹按痛,尚未成脓服之消。
清肠饮
清肠饮内用玄参,银花地榆加苡仁;
芩麦归草煎服后,肠痈痛止足能伸。
阑尾化瘀汤
减去芒硝瓜子瓤,再加银楝延胡香。
清热解毒行气血,瘀滞阑尾炎效高
阑尾清化汤
另加银楝蒲草芍,急性阑尾炎效高
阑尾清解汤
桂枝人参汤
桂枝加入理中内,温里解表两兼长。
2.小建中汤
小建中汤君饴糖,方含桂枝加芍汤,
温中补虚和缓急,虚劳里急腹痛康。黄芪建中汤
黄芪建中补不足,表虚身痛效无过。
当归建中汤
又有当归建中汤,产后诸虚皆可康。
大建中汤
大建中汤建中阳,蜀椒干姜参饴糖;阴盛阳虚腹冷痛,温补中焦止痛强。
3.吴茱萸汤
吴茱萸汤重用姜,人参大枣共煎尝,
2.阳和汤
阳和熟地鹿角胶,姜炭肉桂麻芥草,
温阳补血散寒滞,阳虚寒凝阴疽疗。
小金丹
小金专主治阴疽,鳖麝乌龙灵乳储
黑炭胶香归没药,阴疮流注乳癌除
加味香苏散
加味香苏陈草风,荆艽姜蔓与川芎;恶风身热头项痛,胸脘满闷服之松。
5.小青龙汤
解表蠲饮小青龙,麻桂姜辛夏草从,
芍药五味敛气阴,表寒内饮最有功。射干麻黄汤
射干麻黄亦治水,不在发表在宣肺;姜枣细辛款冬花,紫菀半夏加五味。
6.止嗽散
止嗽散用百部菀,白前枯草荆陈研,
宣肺疏风止咳痰,姜汤调服不必煎。
金沸草散
厥阴头痛胃寒呕,温中补虚降逆良。
6.2回阳救逆
1.四逆汤
四逆汤中附草姜,阳衰寒厥急煎尝,
腹痛吐泻脉沉细,急投此方可回阳。通脉四逆汤
倍加干姜名通脉,温阳守中血脉畅。
四逆加人参汤
人参加入四逆内,益气固脱效非常。
白通汤
四逆加葱去甘草,方名白通擅通肠。
白通加猪胆汁汤
白通再把胆尿配,阴盛格阳不二方。
参附汤
又有参附合为剂,回阳救脱挽危亡。
2.3润下
1.麻子仁丸
麻子仁丸脾约治,杏芍大黄枳朴蜜,
润肠泻热又行气,胃热肠燥便秘宜。五仁丸
五仁柏子加松米,桃杏两仁陈郁李;血虚津枯肠中燥,理气润肠通便秘。
2.济川煎
济川苁蓉归牛膝,枳壳升麻泽泻使,
温肾益精润通便,肾虚精亏便秘宜。
2.4逐水
十枣汤
十枣非君非汤剂,芫花甘遂合大戟,
攻逐水饮力峻猛,悬饮水肿实证宜。控涎丹
清暑化气利水湿,暑湿俱盛重证疗。
5.清暑益气汤
王氏清暑益气汤,暑热气津已两伤。
洋参麦斛粳米草,翠衣荷连知竹尝,
李东垣清暑益气汤
东垣清暑益气汤,参芪归朮加草苍;升葛泽曲麦味合,青陈黄柏共成方。
6温里剂
6.1温中祛寒
1.理中丸
理中干姜参术甘,温中健脾治虚寒,
中阳不足痛呕利,丸汤两用腹中暖。附子理中丸
呕哕腹痛阴寒盛,再加附子更扶阳。
3.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
仲景麻杏甘石汤,辛凉宣肺清热良,
邪热壅肺咳喘急,有汗无汗均可尝。越婢汤
越婢汤中有石膏,麻黄生姜加枣草;风水恶风一身肿,水道通调肿自消。
4.柴葛解肌汤
陶氏柴葛解肌汤,邪在三阳热势张,
芩芍枯草姜枣芷,羌膏解表清热良。柴葛解肌汤
程氏也有同名方,柴葛草芍芩地黄;丹皮二母一并入,发热口渴宜煎尝。
泻心大黄与连芩,主治黄疸血妄行。
栀子金花汤:黄连解毒加大黄
清瘟败毒饮
清瘟败毒地连芩,丹膏栀草竹叶并;犀角玄翘知芍桔,清热解毒亦滋阴。
2.凉膈散
凉膈硝黄栀子翘,黄芩甘草薄荷饶,
再加竹叶调蜂蜜பைடு நூலகம்上中郁热服之消。
3.普济消毒饮
普济消毒蒡芩连,甘桔蓝根勃翘玄,
升柴陈薄僵蚕入,大头瘟毒服之痊。
4.仙方活命饮
仙方活命君银花,归芍乳没陈皂甲,
草枣薄荷八味共,滋阴发汗功可慰。葱白七味饮
葱白七味外台方,新豉葛根与生姜;麦冬生地千扬水,血虚外感最相当。
2泻下剂
2.1寒下
1.大承气汤
大承气汤大黄硝,枳实厚朴先煮好,
峻下热结急存阴,阳明腑实重证疗。
去硝名为小承气,轻下热结用之效。
调胃承气硝黄草,缓下热结此方饶。复方大承气汤
更有复方大承气,大承气加桃芍菔;能泻腑实消胀满,可治急性肠梗阻。
控涎丹用遂戟芥,攻涤痰涎力不差。
2.5攻补兼施
黄龙汤
黄龙汤中枳朴黄,参归甘桔枣硝姜,
攻下热结养气血,阳明腑实气血伤。新加黄龙汤
新加黄龙草硝黄,参归麦地玄海姜,滋阴养液补气血,正虚便秘此方良。
3和解剂
3.1和解少阳
1.小柴胡汤
小柴胡汤和解功,半夏人参甘草从,
更加黄芩生姜枣,少阳为病此方宗。柴胡枳桔汤
柴胡枳桔陈皮茶,黄芩生姜与半夏;邪郁腠理胸满痛,辛开苦泄此方佳。
防芷贝粉甘酒煎,阳证痈疡内消法。五味消毒饮
五味消毒疗诸疔,银花野菊蒲公英;紫花地丁天癸子,煎加酒服效非轻。四妙勇安汤
四妙勇安用当归,玄参银花甘草随;清热解毒兼活血,脉管炎证此方魁。
4.4清脏腑热
1.导赤散
导赤木通生地黄,草梢煎加竹叶尝,
清心利水又养阴,心经火热移小肠。清心莲子饮
清心莲子参芪苓,地骨车前甘草芩;益气生津清心火,主治淋浊与遗精。
金沸草散疏风寒,前胡荆芥细辛甘,半夏茯苓生姜枣,头昏咳嗽属外感。
7.正柴胡饮
正柴胡饮平散方,芍药防风陈草姜,
轻疏风邪解热痛,表寒轻证服之康。
1.2辛凉解表
1.银翘散
银翘散主上焦疴,竹叶荆蒡豉薄荷,
甘桔芦根凉解法,清疏风热煮无过。
2.桑菊饮
桑菊饮中桔杏翘,芦根甘草薄荷饶,
清疏肺卫轻宣剂,风温咳嗽服之消。
妇人枳实芍药散,行气止痛散血结:
产后腹痛胀烦呕,并攻胁痛脉涩弦
2.逍遥散
逍遥散用当归芍,柴苓术草加姜薄,
肝郁血虚脾气弱,调和肝脾功效卓。
加味逍遥散
养血健脾疏肝热,丹栀逍遥功效好。
黑逍遥散
黑逍遥散有生地,血虚痛经功效卓。
3.痛泻要方
痛泻要方用陈皮,术芍防风共成剂,
肠鸣泄泻腹又痛,治在泻肝与实脾。
3.3调和肠胃
芍药加倍为缓急,虚劳里急常为宗
3.九味羌活汤
九味羌活防风苍,辛芷芎草芩地黄,
发汗祛湿兼清热,分经论治变通良。大羌活汤
九味羌活去白芷,再加独活防己知;还把黄连白朮入,大羌活汤散热湿。
4.香苏散
香苏散内草陈皮,疏散风寒又理气,
外感风寒兼气滞,寒热无汗胸脘痞。
香苏葱豉汤
香苏葱豉陈皮草,发汗解表安胎好。
主治妊娠伤寒症,胸脘痞闷无汗找。
香连相合治热痢,症现腹痛又里急。
4.苇茎汤
苇茎瓜瓣苡桃仁,清肺化痰逐瘀能,
热毒痰瘀致肺痈,脓成未成均胜任。
桔梗汤
桔梗汤中用防已,桑皮贝母瓜蒌子
甘枳当归薏杏仁,黄芪百合姜煎此
肺痈吐脓或咽干,便秘大黄可加使
5.泻白散
泻白桑皮地骨皮,粳米甘草扶肺气,
清泻肺热平和剂,热伏肺中喘咳医。葶苈大枣泻肺汤
葶苈大枣亦泻肺,行水祛痰喘自息。
2.龙胆泻肝汤
龙胆栀芩酒拌炒,木通泽泻车柴草,
当归生地益阴血,肝胆实火湿热消。泻青丸
泻青丸用龙脑栀,泻火下行大黄施;羌防升散芎归养,泻火养肝不宜迟。
当归龙荟丸
当归龙荟用四黄,栀子木香与麝香;和蜜为丸加青黛,肝胆实火悉能攘。
3.左金丸
左金连萸六比一,胁痛吞酸悉能医,
再加芍药名戊己,专治泄痢痛在脐。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