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计算机的介绍 演示文稿.ppt

计算机的介绍 演示文稿.ppt


机系统以的内1频C9P7发存率9U年单达展的,元到过发I。4n程8展tMe,lH又、z推)演出,变8集0过8成6程的度为姊达妹线到芯2索万片,~80介68万8绍(管微时/片钟。
第一代(1946~1955):电子管数字计算机
计算机的逻辑元件采用电子管,主存储器采用汞延迟线、 磁鼓、磁芯;外存储器采用磁带;软主要采用机器语言、 汇编语言;应用以科学计算为主。其特点是体积大、耗电 大、可靠性差、价格昂贵、维修复杂,但它奠定了以后计 算机技术的基础。
第二代(1956~1964):晶体管数字计算机
第了一四台代高:级1袖6及珍计低算档机3。2位随微后出处现理的器 第I器nt。五el4代04:0,高是档第3一2片位通微用处的理4位器微处理
1972年,Intel8008,8位,集成度
约2000管/片,时钟频率1MHz。
2 微机发展史
1971年Intel公司为了设计高级袖珍计算器设计 了第一台微机Intel4004
计算机的发展及应用
计算机的发展历史(包括计算机发展史和
微型机发展史)
计算机的主要特点 计算机的分类 计算机的应用领域 计算机的发展趋势
计算机的发展历史
第一台计算机的诞生
计算机是一种能高速地、自动地进行算术和逻辑 运算的电子机器。
计算机的发展主要缘于“计算”的需要,飞机的 设计、天气预报、导弹的发射、某些工程计算等许多 方面都需要高精度和高速度的计算。
ENIAC计算机体积庞大,占地约170平方米,总重量 达30多吨,使用了17468个真空电子管,耗电174千瓦, 每秒钟可做5000次加减运算。ENIAC的诞生宣布了电子 计算机时代的到来,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图3
经历四个阶段(四代):
1.第一阶段:电子管计算机(1946~1957年) 2.第二阶段:晶体管计算机(1958~1964年) 3.第三阶段:集成电路计算机(1965~1970年) 4.第 四 阶 段 : 大 规 模 、 超 大 规 模 集 成 电 路 计 算 机 (1971年至今)
20世纪60年代,计算机的逻辑元件采用小、中规 模集成电路(SSI、MSI),计算机的体积更小型化、 耗电量更少、可靠性更高,性能比第十代计算机 又有了很大的提高,这时,小型机也蓬勃发展起 来,应用领域日益扩大。
第四代(1971年以后): 大规模集成电路数字计算机
计算机的逻辑元件和主存储器都采用了大规模集 成电路(LSI)。所谓大规模集成电路是指在单片硅 片上集成1000~2000个以上晶体管的集成电路, 其集成度比中、小规模的集成电路提高了1~2个 以上数量级。这时计算机发展到了微型化、耗电 极少、可靠性很高的阶段。大规模集成电路使军 事工业、空间技术、原子能技术得到发展,这些 领域的蓬勃发展对计算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有 力地促进了计算机工业的空前大发展。随着大规 模集成电路技术的迅速发展,计算机除了向巨型 机方向发展外,还朝着超小型机和微型机方向飞 越前进。1971年末,世界上第一台微处理器和微 型计算机在美国旧金山南部的硅谷应运而生,它 开创了微型计算机的新时代。
以CPU的发展、演变过程为线索,介绍微机 系统的发展过程,
主要以Intel公司的CPU为主线。
第一代:4位及低档8位微处理器 第二代:中、低1档9738年位~微19处74理年器,Intel8008、M6800、 第三代:高、R时o中钟ck频档we率8ll位625~0微24,M处8H理位z。,器集成度5000管/片, 第四代:16及低这档一3时2期位,微微处处理理器器的设计和生产技 第五代:高档术件3已 也2经愈位相来微当愈处成齐理熟全器,,组系成统微朝机 着系提统高的集其成它度部、
提高功能与速度,减少组成系统所需的芯 片数量的方向发展。
2 微机发展史
1971年Intel公司为了设计高级袖珍计算器设计 了第一台微机Intel4004

以CPU的发展、演变过程为线索,介绍微
机系统的发展过程,
主要以Intel公司的CPU为主线。
第一代:4位及低档8位微处理器
第二代:中、低档8位微处理器
1946年,由美国生产了世界上第一台全自动电子 数字计算机“埃尼阿克”(英文缩写词是ENIAC,即 Electronic Numerical Integrator and Calculator, 中文意思是电子数字积分器和计算器)。它是美国奥伯 丁武器试验场为了满足计算弹道需要而研制成的。主 要发明人是电气工程师普雷斯波·埃克特(J. Prespen Eckert)和物理学家约翰·莫奇勒博士(John W. Mauchly)。
晶体管的发明推动了计算机的发展,逻辑元件采 用了晶体管以后,计算机的体积大大缩小,耗电
减少,可靠性提高,性能比第一代计算机有很大
的提高。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高级语言及其编译程
序,还出现了以批处理为主的操作系统,应用以
科学计算和各种事务处理为主,并开始用于工业 控制。
第三代(1965~1971): 中小规模集成电路数字计算机
2 微机发展史
1971年Intel公司为了设计高级袖珍计算器设计 了第一台微机Intel4004

以CPU的发展、演变过程为线索,介绍微
机系统的发展过程,
主要以Intel公司的CPU为主线。
第一代:处二三1理9代 代7器1: :年In中 高,teIl、 、4n0te低中0l4公,档档司以88推位位其出为微微第核处处一心理理片组器器4成位

第第三四代 代: :高16、及中低档档83位2位I微n微te处1l8处9理0785理5器年,器~8位19,76时年钟,频Z-率820~,
第五代:高档32位微处4M理H器z,集成度约10000管/片。
出现了一系列单片机。
1978年,Intel首次推出16位处理器8086(时钟
2 微机发展史 1971年频率In达te到l公4~司8为M了Hz设),计8高08级6的袖内珍部计和外算部器数设据计总 了第一台线微都是机1I6n位te,l4地0址04总线为20位,可直接访问1MB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