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新文化运动ppt

新文化运动ppt

——陈独秀《新青年》
1、材料一中“德、赛两位先生”的含义是什么?
民主: 指西方的资产阶级民主政治。
科学: 近代自然科学法则和科学精神。也包括从西方传 入的社会科学理论。
民主
科学
(德先生)
(赛先生)
“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闹了多少事,流了多少血。 ……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 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的一切黑暗。” “我们现在认定, 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 想上一切黑暗。”
北京大学创建于1898年,戊 戌变法时称为京师大学堂。 旧时的北大实质上是一处官 僚养成所,学生毕业后都当 官,因此教员称学生为“老 爷”。1916年,由上海转移 到北京。蔡元培任北大校长 实行“兼容并包,思想自由” 的学术方针,聘请陈独秀、 胡适、刘半农来北大任教, 李大钊为图书馆主任兼教授, 这批激进的民主主义者使北 大成为当时思想活跃、学术 兴盛的最高学府。
思想: 1)西方启蒙思想不断传入中国; 2)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3)袁世凯掀起尊孔复古逆流(直接原 因)
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①兴起标志:1915 年陈独秀在上海
创办《青年杂志》 ②代表人物:陈独秀、李大钊、鲁
迅、胡适 ③指导思想:前期指导思想:民主和
科学
④活动基地:北京大学
思考:为什么把北京大学做为活动的主要基地?
他的父亲,一面立着他的母亲, 两人的眼光,都仿佛要在他身 上注进什么又要取出什么似的; 便禁不住心跳起来,按着胸膛, 又是一阵咳嗽。
材料反映了当时人们怎样的思
品味经典 解读历史
四千年来时时吃人的地方, 今天才明白,我也在其中混了多 年;大哥正管着家务,妹子恰恰 死了,他未必不和在饭菜里,暗 暗给我们吃。
后期
列宁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胜利
宣传十月革命、马克思主义
李大钊成为中国传播 马克思主义的先驱
《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 》 《庶民的胜利》 创办了《每周论》
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①兴起标志:1915 年陈独秀在上 海创办《青年杂志》
②代表人物:陈独秀、李大钊、 鲁迅、胡适
③指导思想:前期指导思想:民 主和科学 后期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
④活动基地:北京大学
鲁迅,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原名周树人,号
豫才。浙江绍兴人。1918年在《新青年》上发表新 文学的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正式开始了辉煌 的创作生涯,至1926年,又相继出版短篇小说集《 呐喊》和《彷徨》等。
品味经典 解读历史
他(小栓)的母亲端过一碟乌黑的圆东西, 轻轻说: “吃下去罢,——病便好了。” 小栓撮 起这黑东西,看了一会,似乎拿着自己的性命一般, 心里说不出的奇怪。十分小心的拗开了,焦皮里面 窜出一道白气,白气散了,是两半个白面的馒头。 — 不多工夫,已经全在肚里了,却全忘了什么味; 面前只剩下一张空盘。他的旁边,一面立着
2、辛亥革命"打开了中国现代化的 闸门,使反动力量再也无法照旧统治下 去了。"
上述材料反映了当时怎样的时代背景?
1)西方启蒙思想不断传入中国; 2)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总结新文化运动的背景:
政治: 辛亥革命失败,北洋军阀专制独裁, 列强加紧侵略
经济: 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资产阶 级力量壮大,要求实行真正的民主政 治
——陈独秀《新青年》 2、西洋人“闹了哪些事”才到了光明的世界?
英法资产阶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
3、上述材料中反映了新文化运动的什么内容?
提倡民主、科学,反对愚昧、专制
场景 陈烈女之死
家住上海的陈宛珍, 请问:
年17,许配给王氏,尚
1、陈宛珍为什
未过门,连未婚夫的面 么要自杀?
也没见过。王氏病死后 名节、儒家礼教
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资产阶级力量壮大,要求 实行真正的民主政治
1、近代中国改名成为一种时尚,如 胡适原名胡洪骍(xing),他在上海因听 人讲解达尔文的“物竟天择,适者生存, 不适者淘汰”的进化原理而改名胡适。 诗人柳亚子初名慰高,号安如,因仰慕 法国思想家卢梭改字人权,号亚卢,意 为亚洲之卢梭,后觉不够谦逊,改为亚 子。
材料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
辛亥革命失败,北洋军阀专制独裁,列强加紧侵略
以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张裕葡萄酿酒公司为例,它是由 南洋富商于1892年投资创办。90年代,全部海外资产约合 白银7000万两,相当于当时清政府一年的财政收入,可谓 “富可敌国”。1912年孙中山先生为张裕公司亲笔题赠 “品重醴泉”。1915年张裕公司的白兰地、红葡萄、琼瑶 浆荣获“巴拿马太平洋万国博览会”金质奖章和最优等奖 状。 材料反映新文化运动的什么背景?
习,让学生感悟历 史的进步离不开思 想文化的进步;② 历史的进步是大势 所趋,但不是一蹴 而就的,它需要经 历一个过程。
论,培养合作探究
的能力。
重点
难点


新文化运动 如何评价新

的 背 景 、 内 文化运动



1914年9月25 日,袁世凯颁发祭 孔告令说:“孔子 之道,亘古常新, 与天无极。” 28 日,率领官员到孔 庙举行祭孔大典。 同年12月,在天坛 举行祭天仪式。此 外,袁世凯还刺杀 宋教仁、解散国会, 废除资产阶级《临 约法》并接受日本的“二十一”条,他的倒行时逆施令国人发指。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①掌握新文化运动 的背景、主要内容 、评价; ②培养学生辨证分 析问题的能力。让 学生了解当时思想 界的混乱,知识分 子面临着严峻的形 势。
情感态度价值观
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对本课的学
①通过综合、分析、 概括等认知活动, 培养历史思维和解 决问题的能力。② 提高学生通过多种 途径获取历史信息 的能力;③通过讨
我未必无意之中,不吃了我妹子的 几片肉,现在也轮到我自己,……
有了四千年吃人履历的我,当初虽 然不知道,现在明白,难见真的人!
材料反映了当时怎 样的社会现实?
民主
科学
(德先生)
(赛先生)
“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闹了多少事,流了多少血。 ……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 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的一切黑暗。” “我们现在认定, 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 想上一切黑暗。”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