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坐井观天》第二课时教案

《坐井观天》第二课时教案

13.《坐井观天》第二课时导学案
武鸣县城厢镇第一小学张丽
教学目标:1.能分角色朗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对话。

2. 发挥想象,初步理解寓意。

教学重、难点:角色朗读课文,初步理解寓意。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课文讲了谁和谁在争论什么事?指名说→课件出示课文内容填空:
课文讲了( )和(),在争论()。

二、明确目标:课件出示目标,学生读,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三、学习板块一:青蛙和小鸟在哪儿呢?请观察这幅图,说来说?引出第一自然段,课件出示第一自然段。

1.理解“井沿”。

“井沿”是指哪里?课件出事图片→扩词:碗沿、河沿
2.引读:青蛙坐在井里。

小鸟飞来,落在井沿上。

四、学习板块二:
读一读课文读2---7自然段,用“——”画出青蛙说的话,用“﹏﹏”画出小鸟说的话,想一想,从小鸟和青蛙的话中你知道了什么?再分角色朗读对话。

(一)自主学习
(二)合作交流
(三)展示汇报:教师相机点拨,指导学生感情朗读
1.第一次对话:青蛙和小鸟分别说了什么?
小组1:
(1)生1:读青蛙的句子,课件出示:“你从哪儿来呀?”
(2)生2:读小鸟的句子,课件出示:“我从天上来,飞了一百多里,口渴了,下来找点水喝。


(3)生3谈体会。

(4)两生分角色朗读→师指导朗读→全班角色朗读(男生扮青蛙,女生扮小鸟)
(5)这是它们的第一次对话。

2.第二次对话:哪个小组来展示?
小组2:
(1)生1:读青蛙的句子,课件出示:“朋友,别说大话了!天不过井口那么大,还用飞那么远吗?”
(2)生2:读小鸟的句子,课件出示:“你弄错了,天无边无际,大得很哪!”
(3)生3谈体会。

(师点拨:读好问句;“大话”是什么意思? “无边无际”是什么意思?
我还知道无边无际的()
无边无际的()课件出示:草原、沙漠、大海
天无边无际,大得很哪!
___无边无际,大得很哪!
(4)两生分角色朗读→师指导朗读→全班角色朗读(指导读好反问句和感叹句)
(5)这是它们的第二次对话。

3.第三次对话:
小组3:
(1)生1:读青蛙的句子,课件出示:“朋友,我天天坐在井里,一抬头就看见天。

我不会弄错的。


(2)生2:读小鸟的句子,课件出示:“朋友,你是弄错了。

不信,你跳出井口来看一看吧。


(3)生3谈体会。

(师点拨:“天天”说明什么?)
(4)两生分角色朗读→指导朗读→全班角色朗读。

老师注意指导读青蛙的话用自信、傲慢的语气;小鸟的话用劝告、诚恳的语气。

五、学习板块三:拓展延伸,理解寓意
1.出示三次对话,分角色朗读。

2.“青蛙和小鸟为什么有不同的看法?试着用“因为……所以……”跟同桌说一说。

因为青蛙_____所以_______
因为小鸟_____所以_______
3.指名汇报。

4.课件出示它们飞过的地方:(繁华的城市,无边无际的草地、大海,文明中外的黄山)假如你是青蛙,你会对小鸟说些什么?小鸟又会说些什么?同桌合作,续编第四次对话。

青蛙说:
小鸟说:
5.指名小组代表说。

老师也编出了它们的第四次对话,课件出示:学生角色读。

师相机点拨:对呀,我们做事情,不能像青蛙那样总认为自己是对的,要多听取别人的意见,像小鸟那样飞得高看得远。

(课件出示)
6.像这样,通过一个小故事来告诉我们一个道理,这样的故事叫做“寓言故事”板书:寓言故事
7.“坐井观天”是个寓言故事,也是一个成语。

是指有些人见识少,看事情简单、片面,这类人啊常常被人们叫做井底之蛙。

(课件出示含义)
七、课后作业: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把这个故事讲给你身边的人听一听,也可以找《伊索寓言》这本书来读一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