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黄帝内经---六节藏象论---课件

黄帝内经---六节藏象论---课件

素问·六节藏象论篇


六节:一年分为六个时间段节,古人以 “甲子”纪天度,甲子一周为六十日,称 为一节,每年三百六十日,分为六节。
藏象:藏于内部的脏腑及其表现于外部 的征象。
本篇先论“六节”的气候变化及其对人 体和疾病的影响(未选),继而论人体藏象, 故名。
内容提要
本篇在论述把一年分为六个时间 段节以研究人体和疾病与自然气候 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论述藏象学 说。课文节选其中有关藏象学说的 内容,包括五脏的主要生理功能、 与体表组织和自然界四时的通应关 系等。
(五)五脏的四时阴阳属性
1.心通于夏气,是用夏天阳热炽盛的气候来比喻说 明心为火脏,以阳气为主,具有温热的特点。
2.肺通于秋气,秋令气候渐凉爽,万木凋谢,百花 凋落,自然界阳气渐收敛,以此比喻肺为清肃之 脏,具有宣降的特点。
3.肾通于冬气,冬天气候寒冷,万物收藏,阴气收敛, 动物蛰伏以比喻肾为封藏之脏,具有主蛰藏精气密固 阳气之特征。
3.肝者,罢极之本:肝藏血,调节人体血量, 主管血液的分配。所以肝藏血以养筋、柔筋、 主管肢体活动,有消除疲劳的作用。
4.脾、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者,仓廪 之本:这是指脾胃等消化器官是人身营养物质 化生之源,故曰“营之处也”。饮食物摄入 后,必须经过胃的腐熟水谷,脾的运化精微, 三焦的气化作用,小肠的化物、泌别清浊,大 肠的传导糟粕,膀胱的通利洲都,分工协作共 同完成转化水谷五味,摄取精微,排出废物的 作用,是体内水谷的运化、产生营养的根源。
(三)气味相合,滋养五脏
“天食人以五气,地食人以五味”
二、论藏与象之间的关系
(一)“藏象”的含义及藏象学说
藏:居于体内的脏腑;象:脏腑反映 于外的征象及脏腑自身的实质形象。张景 岳:“象,形象也;藏居于内,形见于外, 故曰藏象。”
“藏象”是中医认识人体生理活动的独 特方法(黑箱理论,信息论方法),藏象学说 是中医独特的生理学说。
目的要求
1.理解“藏象”的含义。 2.掌握五脏的主要生理功能、与体
表组织的通应关系。 3.了解五脏与四时的通应关系。 4.了解“凡十一脏取决于胆”
的理论。
内容分析
一、阐述天地之气与人体脏腑的关系
(一)万物以天地之气相合
“气合而有形,因变以正名”
(二)认识物质世界要抓纲领
“万物嗜欲不同,各有所通”
4.肝与筋、爪的联系:肝主藏血,淫气于筋, 爪为筋之余。在生理情况下,肝血充足,筋 膜柔和,筋壮有力,爪甲红润光泽。在病理 情况下,肝血不足,筋脉失养,会出现筋弱 无力,麻木,爪甲干枯不泽、变形、易折断。
5.肾与骨、发的关系:肾主藏精,精化髓,髓 养骨,脑为髓海,发为血之余,而精血互化。 在生理情况下,肾精充足,骨骼健壮,发黑 光泽。肾精不足,骨痿无力,步履艰难,骨 脆易折,发早白或脱落。
脾* 仓廪之本 营之居 唇四白 肌
至阴 土气
(二)脏腑机能特点
1.心者,生之本:心主血脉,主神志,统帅五脏 六腑,故为生之本。
2.肺者,气之本:肺主管呼吸之气和一身之气, 是宗气合成的处所,是营卫之气发布于全身的 起点,并对人身内外清浊之气进行交换。由于 气的主管、交换、生成均由肺进行,所以称肺 为“气之本”。
5.肾者,封藏之本:肾主藏先后天之精,肾精宜 固藏,忌妄泄,能坚实则封藏密固,虚则遗 泄,所以说肾为“封; 2.肺者,魄之处也; 3.肾者,精之处也; 4.肝者,魂之居也; 5.脾*者,营之处也。
这是古人通过长期的生活实践和临床观察认识到人的 精神思维活动分五种形式,由心统管,分属五藏,这和 现代医学精神活动归属于脑一个器官有很大的不同。因 五藏参与精神活动,故将五藏称之为五神藏。这是藏象 学说一个很重要的内容。
(四)五脏与组织结构的关系
1.心与脉、面的关系:心与脉相连,共同发 挥主管血在脉内正常运行,营养全身的作 用。由于面部的血管丰富,心的活动很容 易从面部表现出来,故其充在血脉、其华 在面。由于心与脉相连,心脏搏动把血液 压向脉管形成了脉搏,所以在生理情况 下,心的血气旺盛,血脉充盈,血液流 畅,脉搏和缓有力,面色光泽红润。在病 理情况下,就会出现脉及面部的异常变化。
藏象学说的内容有五脏、六腑、奇恒之腑、经 脉 、形体、官窍、精气神。
五脏与组织结构关系表
五脏 本
处居 华 充 阴阳归属 通应
心 生之本 神之处 面 血脉 阳中之太阳 夏气
肺 气之本 魄之处 毛 皮 阳中之少阴 秋气

主蛰,封 藏之本
精之处

骨 阴中之太阴 冬气
肝 罢极之本 魂之居 爪 筋 阴中之少阳 春气
藏象学说,是研究脏腑经脉形体官窍的形态结 构、生理活动规律及其相互关系的理论,它 是《内经》理论体系的组成部分,也是中医 基础理论的基本内容之一。
形态结构,是指《内经》中的解剖知识;生理 活动规律是该学说的重点,它是以五脏为中 心,联系诸腑、经脉、形体、官窍等的肝、 心、脾、肺、肾五个系统的生理活动,这五 个系统不仅者都受天地四时阴阳的影响,同 时互相之间也紧密联系,从而体现人体局部 与整体的生理活动规律。
李东垣:“胆者少阳春升之气,春气升则万化安。 故胆气春升,则余脏从之,所以十一脏皆取决于 胆。”
2.肺与皮、毛的关系:皮毛包括皮肤、汗腺、 毫毛等组织。肺主气、通调水道,肺通过宣 发肃降的作用将营养物质布散皮毛,输送于 全身。肺的功能正常,皮毛润泽,腠理致密, 卫外正常,人体不易受外邪侵袭。反之,肺 气虚弱,可使皮毛枯槁憔悴,易受外邪所袭, 出现感冒、出汗等病证。
3.脾与肌肉及唇四白的关系:脾为后天之本, 气血生化之源,属中央而灌四旁,脾的生理 功能正常,四肢肌肉丰满健壮,口唇红润。 病理上脾虚不健,不能濡养肌肉则出现肌肉 消瘦,肌痿无力,口唇不华等病证。
4.肝通于春气,春天气候温和,风和日暖,万木生 发,一派生机,以此比喻肝有疏泄升发的特点。
5.脾通于土气 意义:体现了“五脏四时阴阳”整体观.
(六)凡十一脏取决于胆
1.从胆的生理特性或功能来加以阐发,强调胆在 脏腑活动中的重要作用。
(1)胆能通达脏腑阴阳。 (2)胆气升则余脏气机通畅。 (3)胆主决断,参与精神活动的调节。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