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程安全管理基本知识课件
间接形成的可燃气体(蒸气)与空气混合引起的爆炸事故 易燃可燃物与其他氧化剂接触混合引起的爆炸事故 敏感物质的自身分解爆炸事故 火药、炸药及其制品的爆炸事故 锅炉及压力容器的爆炸事故,这类爆炸事故属于物理爆炸
六、防火防爆基础知识
(三)电气火灾爆炸的预防 危险区域的划分 0区---爆炸性气体环境连续出现或长时间存在的场所。
1区---在正常运行时,可能出现爆炸性气体环境的场所。
2区---在正常运行时,不可能出现爆炸性气体环境,如果出 现也是偶尔发生并且仅是短时间存在的场所。
六、防火防爆基础知识
(三)电气火灾爆炸的预防 动力、照明及电气系统的防火防爆 1)正确选择使用电气设备 2)避免电气设备故障
六、防火防爆基础知识
燃气体的物质或混合物、氧化性液体、氧化性固体、有机过氧化物、
金属腐蚀剂。
五、危险化学品基础知识
(三)危险特性 易燃易爆性 有毒性 腐蚀性
六、防火防爆基础知识
(一)燃烧的基本原理 燃烧的定义和条件 燃烧是可燃物与氧化剂作用发生的放热反应,通常伴有火焰,
发光和(或)发烟现象。
放热、发光和生成新物质是燃烧现象的三个特征。 燃烧是一氧化反应,燃烧必须同时具备可燃物、助燃物和点 火源三个条件,称之为燃烧三要素。 燃烧的类型
(一)安全用电常识 安全电流 安全电流为10mA.人触电后自己能摆脱的最大电流称为摆脱
电流,交流为10mA,直流为50mA。
安全电压 在干燥而触电危险性较大的环境下,安全电压规定为36V,对 潮湿而触电危险性较大的环境,安全电压规定为12V.安全电压额定 值得等级为:42V,36V,24V,12V,6V.当电气设备采用大于24V的安全 电压时,必须采取防止直接触电电体的保护措施.
一、安全生产方针
十二字方针: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
“预防为主”是指把预防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放在安全生产 工作的首位,努力做到事前防范,而不是事后补救。 按照系统化、科学化的管理思想,按照事故发生的规律和特
点,千方百计预防事故发生,做到防患于未然,将事故消灭在萌芽
状态。
一、安全生产方针
十二字方针: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
“综合治理”就是标本兼治,重在治本。在采取有力措施遏 制重特大事故,实现治标和实施治本之策,综合运用科学手段、法 律手段、经济手段和必要的行政手段,从发展规划、行业管理、安 全投入、科技进步、经济政策、教育培训、安全立法、激励约束、
监管体制、社会监督以及追究事故责任、查处违法违纪等方面着手,
解决影响制约我国安全生产的历史性、深层次问题,做到思想认识 上警钟长鸣,制度保证上严密有效,技术支撑上坚强有力,监督检 查上严格细致,事故处理上严肃认真。
(四)火灾爆炸危险物的控制 1)加强设备密闭 2)惰性气体保护 3)通风排气
六、防火防爆基础知识
(五)点火源的控制 1)明火和高温表面 2)摩擦和撞击 3)电气和静电火花
六、防火防爆基础知识
(六)限制火灾爆炸蔓延扩散的措施 1) 阻火装置 2)阻火设施 3)防火泄压装置 4)隔离
七、电气安全基础知识
合物遇水源发生爆炸的极限浓度为爆炸极限。
可燃性气体或液体蒸气的爆炸范围越宽,爆炸下限越低,出 现爆炸条件的机会也就越多,其爆炸危险性越大。
六、防火防爆基础知识
(二)爆炸的基本原理---常见工业爆炸事故类型 可燃气体与空气混合引起的爆炸事故 可燃液体蒸气与空气混合引起的爆炸事故
可燃粉尘与空气混合引起的爆炸事故
“安全第一”是指生产经营活动中,在处理保证安全与实现 生产经营活动的其他各项目标是关系上,要始终把安全特别是从业
人员和其他人员的人身安全放在首要位置,实行“安全优先”原则。
坚持以人为本,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实现生产经营的其他
目标。要在保证生产安全的同时,促进生产经营活动的顺利进行, 促进经济发展,“生产必须安全,安全为了生产”与“安全第一” 的提法是一致的。
(2) 工作中对安全重视程度不高。
(3) 作业人员上岗前没有经过技术,技能和安全培训,或培训了但考 核不合格。
七、电气安全基础知识
(二)预防用电事故的措施 维修工作防止触电事故的安全措施 电气设备的防护措施
七、电气安全基础知识
(一)安全用电常识 常见的触电方式 常见的触电方式有单相触电和多相触电。
若人体同时触及两根相线,人体的两端电压为线电压,强大的
电流通过人的心脏,后果将是非常严重的。 有些电气设备由于绝缘破损而漏电时,人体触及外壳也会发 生触电事故.
七、电气安全基础知识
(一)安全用电常识 发生触电事故的原因 (1) 电气设备安装不合格,维修不及时。
Hale Waihona Puke 五、危险化学品基础知识(一)概念
国际劳工组织将化学品定义为:“化学品是指各种化学元素, 由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及其混合物,包括天然的或人造的”。 化学品中具有易燃、易爆、有毒、有害及有腐蚀性腐蚀特性, 对人员、设施、环境造成伤害或损害的属于危险化学品。
五、危险化学品基础知识
(二)分类 《化学品分类和危险性公示通则》(GB13690-2009)根据理化危险 性将危险化学品分为十六类,包括:爆炸物、易燃气体、易燃气溶 胶、氧化性气体、压力下气体、易燃液体、易燃固体、自反应物质 或混合物、自燃液体、自燃固体、自然物质或混合物、遇水放出易
二、安全生产理念---以人为本,坚持安全发展
1)必须以人的生命为本。人的生命最宝贵,生命安全权益是最大
的权益。 2)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必须以安全为基础、前提和保障。 3)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解决安全生产问题
三、安全生产法律
《安全生产法》自2014年12月1日起施行,是我国第一部规范安
全生产的综合性基础法律,共7章114条。 《刑法》 《劳动法》自1995年1月1日起施行。 《职业病防治法》自2011年12月31日起施行。
《消防法》自2009 年5月1日起施行。
《特种设备安全法》 自2014年1月1日起施行。
四、安全生产行政法规
《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自2002年3月15日起施行。
《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自2002年5月12日起施 行。 新修订的《工伤保险条例》自2011年1月1日起施行。 《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自2007年6月1日起施行。
过程中,系统的内在势能转变为机械功及光和热的辐射等。爆炸时
由于压力急剧上升而对周围物体产生破坏作用,爆炸的特点是具有 破坏力、产生爆炸声和冲击波。 爆炸的类型 爆炸按起因可以分为物理性爆炸和化学性爆炸两大类。
六、防火防爆基础知识
(二)爆炸的基本原理 爆炸极限 可燃气体、粉尘或可燃液体的蒸气与空气(氧气)形成的混
过程安全管理基本知识
目的:
了解安全生产相关法律法规和安全标准、危险化学品基础知识、
特种作业人员应具备的条件。 熟知电工技术基础知识、典型事故案例。 掌握化工测量与仪表、化工过程及设备知识。
熟悉化工过程控制原理、控制系统与控制阀、自控专业标准规范。
一、安全生产方针
十二字方针: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
燃烧时能产生灼热的余烬。
B类火灾:。液体或可溶化的固体物质火灾。 C类火灾:气体火灾。 D类火灾:金属火灾。 E类火灾:带电火灾。物体带电燃烧的火灾。 F类火灾:烹饪器具内的烹饪物(如动物植物油脂)火灾。
六、防火防爆基础知识
(二)爆炸的基本原理 爆炸的概念 爆炸是指一种极为迅速的物理或化学的能量释放过程。在此
根据燃烧的起因不同,燃烧可分为闪燃、着火和自燃三类。
六、防火防爆基础知识
(一)燃烧的基本原理
燃烧过程
可燃特质聚集状态不同,受热后所发生的燃烧过程也不同,
除结构简单的可燃气体外,大多数可燃物质的燃烧并非物质本身在 燃烧,而是液体蒸气或物质受热分解的气体在气相中燃烧。
六、防火防爆基础知识
(一)燃烧的基本原理 火灾分类(GB/T4968-2008) A类火灾:固体物质火灾。这种物质通常具有有机物性质,一般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