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描写人物的心理活动分析

描写人物的心理活动分析


三、通过想象描写,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 这种心理描写方法,常常借助梦境幻觉,以想象来 表现人物内心世界。例如:《买火柴的小女孩》一 文,描写小女孩在饥寒交迫的情况下,擦然一根根 火柴产生了幻觉,展现初一幅幅美丽的幻想世界。 点燃第一根火柴,仿佛自己坐在大火炉面前;第二 根,仿佛看见了烤鹅;第三根,仿佛看到了圣诞树; 第四根,仿佛看到了奶奶;点燃一整把火柴,仿佛 奶奶把她带到光明快乐的地方去了。这样的幻觉描 写,反映了小女孩的天真、单纯及对温饱的渴求。
可分为两大类: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 直接描写包括内心独白、神态描写、梦境和幻觉 描写等,间接描写包括环境烘托、动作语言描写。
内心独白:就是自己对自己讲的无声的话。 我不停地在心里念叨:“阿弥陀佛,上帝啊, 保佑我吧!我再也不听录音机,不看电视,不 打游戏机了。唉!都有怪我自己,老想着打游 戏机,考试前一天还趁父母不在家偷看了一个 小时的电视。老师啊,发发慈悲,手下留情, 我以后上课一定好好听讲,千万别让我不及格 啊!”
例如:课文《穷人》,当写到桑娜把西蒙的两个孩子 抱回家,安顿好他们之后,有一段心理活动描写,十 分精彩: 他忐忑不安地想:“他会说些什么呢?这是闹着玩的 吗?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是他来 啦?……不,还没来!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 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顿 也好!” 这里,作者把桑娜没征得丈夫同意,就把邻居西蒙的 孩子抱回家后的矛盾心理刻画得淋漓尽致:期间有害 怕,又担心,有自责,但更有决断。“嗯,揍我一顿 也好!”写出了她为了两个孤儿,宁愿自己挨揍的善 良品质。如果没有这段合理感人的心理描写,仅写她 抱回孩子的一些行为动作,那么桑娜的这些品质也就 不可能表现得这么充分。
那是一个盛夏的晚上,我下楼去散步,碰见了我的原来 的好朋友武文斌。我们俩有很长时间没见面了,所以一 见面便兴致勃勃地聊了起来。聊着聊着,他突然问我; “毛毛,你能做几个俯卧撑?”我摇了摇头,说:“不知 道。”没等我说完,他就趴在地上做了起来,一边做, 一边还说:“我能做20多个,你肯定做得比我多。”刚 说完不久,他便站了起来说:“一共做了25个,你也去 试试吧。”我没办法,只好硬着头皮去作。要知道,我 在体育方面可是最不行的,因为,我太胖。我趴在地上, 做了不到5个,便力不从心地败下阵来,武文斌看了便说: “想不到你才做5个,我以为你多棒呢?!”听到这话, 我的脸刷地一下红到了脖子根。如果地上有条缝,我真 想钻进去,但这是不可能的。
幻觉描写:人在极度紧张的状态下,眼 前或耳边会有虚幻的画面或声音,其内 容往往是自己最怕看到或听到的,把这 些详细地描绘下来,就能十分准确地表 现人物的内心世界 我好象看见满试卷鲜红的叉组成一张 巨大的网向卷来,使我不得动弹,不能 呼吸。我又仿佛看到了老师满面的怒容, 仿佛听到了父母悲伤的叹息声和旁人的 嘲笑声。在进行幻觉描写前也要用一些 提示语,如:似乎看见,仿佛听到等。
心理描写还应当与人物的年龄、身份、性格、经历相 吻合,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写好人物的心理活动。
阅读作文
语文课开始了,老师把批好的试卷发了下来。在 拿到试卷之前,我紧张得要命,就怕自己考砸了。 试卷拿到手以后,我一看不及格,很是伤心。 这是某学生的一段作文,写的是他知道考试成 绩前后的心理活动。
虽然,他用“紧张得要命”、“很是伤心”等词, 但我们并不感觉到他有多紧张,有多伤心, 原因就是他用抽象的概?
在生活中,我们每当遇到一些事情 的时候,心理总会产生一些想法和做 法,这就是心理活动。
要写好人物的心理活动,离不开 人物的面貌、行动、语言等因素。
一 、直接刻画、交待人物心理 采用这种方法,一般常用“他感 到……”、“他觉得……”、“他认 为……”、“他想到……”“他想……”、 “他回忆……”、“他思索着……”、 “他想起……”等带有标志性的词语来 表达。当然,也可以不用这些词语, 直接通过文章中人物的内心来表现人 物的心理活动。
片段作文:心理描写 当得知你作文竞赛获得了一等奖时。
(200字左右)
对人物表情进行形象的描写,会对 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也起这很重要的作 用。例如:《十六年前的回忆》一文中, 作者通过对李大钊同志在法庭上执著、 坚定、慈祥、严峻的表情描写,生动、 形象地表现出李大钊同志的那种坚贞不 屈,及坚决与反动派斗争到底的心理品 质。由此可见,人物的内心世界也就是 心理活动,可通过人物的动作、表情反 映出来。
二、通过动作,表情反映人物心理 人物的一举一动,都是人物内心世 界的外在体现。刻画得好,往往能从 侧面表现人物的心理活动。例如: 《小抄写员》中,“叙利奥忽然觉得 有人用两只发抖的手抱住了他的头, 不觉‘亚’的一声叫了起来。”这里, “两只发抖的手抱……”深刻地表达 了父亲当时的那种复杂,微妙的内心 活动,从而更深刻的表达了父子之情。
点评: 这篇作文成功地运用了心理活动描写。如在第 一次做俯卧撑丢脸后,“回到家,…… 超过他。”这 几句心理活动描写,真实而生动地写出了小作者“回 到家”,“躺在床上,翻来覆去”进行的激烈的思想 斗争,最终决定“努力锻炼,超过他”的过程。充分 地体现了文章的中心——“我是一个好强的人”。文章 在叙述一年后的再次比赛的时候,有这样一段心理活 动描写,虽然只有二句:“我想起……想起……”但它 内含的潜台词却很多:“一年前那个夜晚”的整个情 景,一年之中每天咬牙地刻苦训练,都像放电影一样, 飞速地在脑海中闪现,所以才会使得小作者“不由得 为之一振,爆发出一种无名的力量。” 本文的心理活 动虽然不是很多,但却运用得恰到好处,生动地突出 了人物的性格特征:好强,而且使人物形象丰满。
开心一刻
.有一家疯人院。一天,院长想看看有多少人病好了。
就让护士在墙上画了扇大门儿。只见一个个病人都 疯了一样的往墙上撞。院长很失望,忽然他看见只 有一个病人无动于衷。院长很是高兴,忙跑过去问 他:“难道你不想跟他们出去?病人答道:“这帮 傻帽,我这儿有钥匙!”
.希望
牧师问教友:“当你躺在棺木里,你希望别人说什 么?”一人说:“我希望别人说我是个顾家的人。” 另一人说:“我希望别人说我乐于助人。”第三个 人说:“我希望别人说:‘瞧,他好像在动!’”
语言行动描写:语言行动是心理的外在表现形 式,人物的心理通过语言行动向外界传达。人 在紧张的状态下他(她)的语言行动就会扭曲。
我用有点颤抖的手去掀试卷,一个鲜红的“4”字映入 我的眼帘,我的手一抖,试卷又合上了。我一咬牙, 把手伸到试卷底下,用力一翻,随着“啪”的一声, 我看到了我的分数——48,可怜的“48”,我“唉” 的一声便瘫在了桌上。
一年很快过去了,还是在一个盛夏的夜晚,同一地点, 我再次碰见了武文斌。我便先发制人,提出再比赛俯 卧撑。他满不在平地答应了。还是他先做,仍是做了 25个。做完后,他得意洋洋地看着我,好像在嘲笑似 的对我说,你能做这么多吗?现在该轮到我了,我想起 一年前那个夜晚,想起了我刻苦锻炼时所付出的代价, 我便不由得为之一振,突然爆发出一种无名的力量, 一口气做了50个。我做完后,一看武文斌已经看傻了。 过了好长时间,他才缓过劲来,傻呆呆地问我:“你 怎么这么棒?”我笑了笑,回答到:“这得感谢你呀。 要不是你触动了我的好强心,我怎么会这么刻苦训练 呢,怎么能超过你呢?”“噢,我明白了……”他苦笑着 说。
环境描写:一个人在不同的心情时看相同 的景物,会产生不同的感受,因为人对使自 己心灵产生感应的事物特别敏感,因此人的 眼睛能根据自己的心情选择景物,并伴随着 强烈的主观感受. 天阴沉沉的,不时刮来阵阵冷风。风刮到我 身上,我就不由自主地打颤。教室里静悄悄 的,只听见“沙沙”的发试卷的声音,“哗 啦!”我的心随之猛跳了一下,一个同学不 小心把书碰到了地下。同桌的试卷已发下来 了,72分,看着同桌哭丧的脸,我不由得心 里直打鼓。
回到家,我躺在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觉。心 里暗暗地想,他能做25个,我为什么不能呢?难 道我比他笨?不,不可能!我绝不是比他笨,只 是我比他练习的少罢了。对,我一定要努力锻 炼,超过他。于是,从那天开始,我便下定决 心,每天坚持做5个俯卧撑,一天、二天随着天 数的增加,渐渐的,渐渐的,我一口气能做30 多个。再经过一段时间的刻苦锻炼,我已经能 做40多个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