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节目制作概述第一节电视节目制作方式在电视业近百年的发展历程中,人们不断采用新技术,改进电视节目的生产方式。
目前数字技术、卫星直播技术都被广泛运用于电视制作领域,形成了多种电视节目制作方式。
一、ENG方式ENG,即“电子新闻采集”(ElectronicNewsGathering)。
这种方式,是人们经常采用的,指的是:使用便携式的摄像、录像设备,来采集电视新闻。
最简单的采集设备:就是一台摄像机和一条编辑线。
在ENG制作方式中,一般在使用便携式摄录机时用肩扛等方式,需要时再加上一名记者就可以构成一个流动新闻采访组,可以方便灵活地深入街头巷尾、村庄山区进行实地拍摄采访。
ENG方式由于非常机动灵活,也被其他节目采集素材时大量采用。
因此,ENG制作方式也是一种基本的电视节目制作方式。
二、EFP方式EFP,即电子现场制作(ElectronicFieldProduction)。
它是以一整套设备连结为一个拍摄和编辑系统,进行现场拍摄和现场编辑的节目生产方式。
EFP也是电视技术迅速发展的产物,它是一种适用于“野外”(准确的说是“台外”)作业的电视节目生产方式。
它必须具备的技术条件是一整套设备系统,包括两台以上的摄像机,一台以上的视频信号(图像)切换台,一个音响操作台及其它辅助设备(灯光、话筒、录像机运载工具等)。
利用EFP方式,可以在事件发生的现场或演出、竞赛现场制作电视节目,进行现场直播或录播。
如果电视节目是在事件发展同时播出,我们称之为现场直播;如果电视节目是在事件发生、发展的同时进行录制后,再播出,我们称之为现场录像、实况转播。
不论是现场直播还是现场录像,摄录过程与事件发生发展同步进行,因此,现场性特别强烈。
这是EFP方式最突出的优点。
因此,EFP也可称“即时制作方式”,又由于EFP须多台摄像机拍摄,所以也同“多机摄录、即时编辑”的概念相通。
EFP是最具有电视特点、最能发挥电视独特优势的制作方式,因此,每一个成熟的电视台都将EFP制作视为必须具备的能力。
它是一种广泛应用于文艺、专题、体育等类节目的制作方式。
三、ESP方式ESP,亦即“电子演播室制作”(ElectronicstudioProduction)。
电子演播室制作,主要是指演播室录像制作。
由于演播室在设计和建造时预先充分考虑到了节目录制、播出的技术要求;它具有高保真的音响效果;完备的灯光照明系统和自动化调光系统;布景中心;录制设备和控制设备等。
使用质量最好的固定式摄像系统如高清晰度、数字化的广播级摄像系统,摄像机的体积和重量不受某些条件的限制,并可架设于有移动轮的液压支撑设备上,使摄像机的操作移动平稳可靠;应用特技功能较多的高级多功能型特技切换系统等等。
因此,ESP制作方式技术质量高、特技手段丰富,是一种较为理想的制作方式。
ESP方式既可以先拍摄录制,后编辑配音,也可以多机同时拍摄,在导演切换台上即时切换播出。
ESP方式综合了ENG 和EFP方式两者的优点,手段灵活,可用于各类节目的制作,已成为电视台大、中、小型各类自办节目的主要制作手段。
但是,由于ESP常需要搭景、排练,演播室因此而被占用一定时间,因此,加强对演播室的科学管理,改进电视布景、道具的搭置工艺,提高导播和摄录效率,缩短演播室制作周期,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
第二节电视节目制作流程电视制作的全过程,是可以分成若干阶段的。
有一种方法是把它分成“前期制作”与“后期制作”。
这种方法是沿用电影制作的观念,即把一部影片的制作过程,以拍摄停机或走进编辑间为界,分成前期、后期两个阶段:前期:包括构思、采录(拍摄);后期:包括编辑、合成。
这也是目前电视新闻领域还在沿用的概念。
但是,这种关于电视制作阶段的描述,仅适合于采用电影手段或录象手段的制作过程,而不能包括电视直播、转播等把制作与播出同步进行的过程。
而后者恰恰是最富有电视特征的制作方式。
一、电视节目的分类:对于电视节目分类,历来是最有争议的话题。
比如说,电视新闻节目就有多种不同类型的划分。
二、报道类节目的制作流程:1、新闻节目的一般制作流程:电视新闻采制流程:(1)新闻线索:上——领导;下——热线电话;中——“关系网”;(2)新闻中心的“任务分配指示板(单)”:(3)采访、拍摄:现场完成“关于新闻的结构(构思)”(4)撰写解说词:提交领导审改(5)配音:(6)编辑画面:插卡上标注要清楚进入后期编辑阶段——(7)编辑串连单:(8)编辑内容提要及串编:(9)最后的制作与播出(ESP方式):如果是单独播出的新闻专题或新闻纪实片,则从(6)之后的流程改为:6、编辑节目7、制作8、送审和送播新闻专题2、新闻之外其它报道类节目的制作流程:前期:策划、采访、拍摄、写作。
后期:编辑、特技、混音、抠字合成。
第三节电视节目制作“硬件”和“软件”系统在本章的开始,我们就谈到了电视节目制作的“硬件”和“软件”系统,在上两节中,无论是节目制作方式、还是节目制作流程,都清楚地表明:电视节目制作的“硬件”和“软件”系统必须是结合在一起,才是节目制作的基础。
这一节,我们再从另外一个角度来扫描电视节目制作“硬件”和“软件”系统。
一、电视节目制作“硬件”系统1、电视摄录设备:主要是摄像机、录像机。
用镜头来记录生活,将现实生活分解为一个又一个片断,录制在磁带上。
2、电视编辑、演播设备:主要是编辑线、特技功能编辑机、字幕机、演播室等。
3、电视讯号播出、传输设备:主要是讯号播出设备、传输设备等。
二、电视节目制作“软件”系统参与电视节目制作的主要是两类人员:1、记者、编辑、编导等节目主创人员:对节目内容、节目主题负责;2、负责视频特技、音频合成、字幕等的技术人员,精通视、音频设备的功能,主要完成任务节目的形式表达任务。
这两类人员需要相互配合,才能完成节目制作。
三、电视节目制作的变革:三个转变——第一,前期采访实现了摄像机、录像机由分体向摄录一体机工作模式的转变;第二,后期编辑实现了由VO/BVU模拟复合记录向BETCAM/MII模拟分量记录、到DVCPRO/DIGTAL-S等数字记录格式的转变。
第三,节目制作由串播向一次合成和日常性直播乃至跨地域直播转变;三个过渡——第一,后期制作由线性编辑向网络化非线性编辑过渡;第二,文稿制作由手写方式向键盘操作方式过渡;第三,节目制作向着更现实或更虚拟的“双途轨道”过渡,或者说节目制作有向现实和虚拟两极化发展的趋势。
第一阶段:构思创作(1)节目构思,确立节目主题,搜集相关资料,草拟节目脚本。
(2)主创人员碰头会、写出分镜头方案。
(3)拍摄计划,计划是节目的基础,节目的构思越完善,拍摄的条件和困难考虑得越周全,节目制作就会越顺利。
人员配置;据节目性质对导演、演艺人员、主持人记者作出选择,向制片、服装、美工、化妆人员说明,初步讨论舞美设计、化妆、服装等方面的要求。
确认前期制作所需设备的档次及规模,配备、摄像、录音、音响、灯光等特技人员。
制片部门要确定选择的拍摄场地及后期保障。
各部门主要负责人讨论并确认拍摄计划并执行。
(4)各部门细化自己的计划,如签定租赁合同,建造场景道具、图版,征集影片、录像资料等等。
第四节现场录制不同类型节目有其不同的制作方式,以演播室拍摄为例:(1)排演剧本;(2)进入演播室前的排练:演员练习走位、表情、动作、交流;导演阐述,灯光、舞美的最后确定;音响、音乐处理;转播资料的确定。
(3)分镜头剧本:镜头序列、景别、角度、技巧、摄像机编号、切换钮编号;提词器的准备,租赁的设备,移动车,升降臂,布景,道具,美工装饰服装等。
(4)演播室准备:舞美置景,服装配齐,灯光试验,通信联络,录像磁带。
(5)摄像机准备:各设备准备,摄像机检查,调整灯光,带声音操作,化妆,服装,布景,道具,特技的运用。
(6)走场。
以上诸项完成之后进行。
(7)最后排演(带机排练)。
开始表演、导演处理、协调运用等等。
(8)录像。
正式录制或试录,每段的场记、时间标准,适当穿插及备份镜头的拍摄。
第五节后期制作工作流程1、编辑混录(1)素材编辑。
确认编辑方式、搜寻素材的入、出点并确定;搜寻母带的入、出点并确定。
(2)特技的运用、字幕的制作。
(3)画面编辑后,可进行初审看,结构是否合理,段落层次是否清楚,有无错误并修改。
(4)混录。
录解说词及所需的音乐,将解说词、效果声、音乐进行混录,进行音调、音量等处理。
(5)完成片审看。
负责人审看并提出意见。
(6)播出带复制存档。
在电视业近百年的发展历程中,人们不断采用新技术,改进电视节目的生产方式。
目前数字技术、卫星直播技术都被广泛运用于电视制作领域,形成了多种电视节目制作方式。
2、电视新闻的特点电视新闻具有报道性、纪录性、即兴性,以及定期性,即把作品在时间上分割为连续性的片断,还有“室内性”等交流特点。
(1)传播迅速。
电视的传播速度同样惊人,虽然它没有广播制作简便,但它的迅速如今已不容忽视。
(2)形象生动。
电视以图像、声音、文字等符号直接作用于听众的感知器官,在多数情况下,易为人们接受。
(3)立体作用的方式。
图、声、字是电视传播的三大元素。
图像与文字作用于眼睛,语言、音乐、音响则首先作用于耳朵。
(4)传播内容丰富。
电视具有最宽宏的度量,它兼容天下事,凡涉及人类应该了解而尚未知晓之事,一概纳之无误。
(5)空间无远弗界。
电视同样可以使真实的视听符码跨山越水,翻山渡河,使之到达每一个空间。
(6)线性流程。
电视传播拥有与时间同一的流逝特征,它也是顺时序的“一次过”,缺乏贮藏性和复显性,它“过时不候”,无法返回。
3.电视新闻的种类电视新闻专业性很强,它的种类主要有:会议式电视新闻、人物式电视新闻、电视口播新闻(包括只有文字的口播新闻、配有照片的口播新闻、配有资料的口播新闻)、电视新闻纪录片、电视实况转播、电视直播、电视广播大会、电视评论。
4.电视新闻稿(解说词)的写作第一,要认真采访、选题,注意文字与画面的关系,在精选之后出现在画面上的信息,文字绝不可以再行同一重复。
第二,最新消息的开头、结尾、过渡常常是独白式的,对于人名、数据、结果等要素必须处理得体,文字精警,表达清晰,文图一致。
第三,撰写电视新闻纪录片的解说词,一定要有结构提纲,其中包括中心观点、主要论据及次要论据、组织结构方式等。
要阐明画面含义,丰富画面内容,承上启下,交代思想,烘托气氛,文字要简炼、深刻,富有文采。
第四,要挖掘新的角度,既要写得快,又要写得好。
要避免那些陈词滥调,更要避免重复。
写出来的东西,与其中看,不如动听。
有一说一式引用当事人原话或描写事件场面,再加以说明。
是比较常见的一种导语写法。
用途:几乎一切社会生活领域。
例:“三次,好!成交!”拍卖师一声锤响,慕绥新的防弹奔驰被以160万元的价格拍卖。
又:“…社区让我们低保户…自愿‟捐款,可谁敢不捐呢?‟一位残疾人无奈地对记者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