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黄连轺赤小豆汤的启示
发表时间:2011-12-07T10:26:20.097Z 来源:《中国医药卫生》2011年第9期作者:王清峰 [导读] 嗣后宗此方意,疗治多人,亦皆有效。
王清峰
包头市蒙中医院 (内蒙古包头014040)
[中图分类号]R24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810 5734(2011)9-0099-01 麻黄连轺赤小豆汤为《伤寒论》阳明发黄三方之一,方由麻黄、连轺、赤小豆、梓白皮、杏仁、甘草、生姜、大枣等药组成,是治疗表邪不尽、瘀热在里、身必发黄的主方。
伤寒发热,汗出不彻,热不得越,因瘀于里,小便不利,湿热熏蒸,以致发黄。
湿气不散,仍当开表逐邪,而在里之瘀热不清,又非桂枝所宜,故用麻黄汤去桂枝以避其热,佐姜枣以和其营卫,加连轺、梓皮以泄其热,加赤小豆以利其湿,煎用潦水,取其味薄而不助湿气。
合药成方,无非散热利湿,方义既明,病机益显,笔者以此推衍,用治荨麻疹,亦有良效。
荨麻疹,皮肤瘙痒发疹如麻豆,多由风湿温热、营卫失和所致。
其与瘀热发黄,病虽异而病机相类,异病可以同治。
曾宗此方治一妇人,年四十七,届时发时消已有二年,每逢经期则更剧,发则颜面潮红起块,瘙痒欣热,口渴,便秘,微有恶寒,脉弦而数,舌绛苔腻。
观其脉症,当亦风湿温热、营卫失和之象,拟予宣风、散热、利湿为治,乃处此方,其中连轺改用连翘,梓皮改用桑皮,出入进退,十数服而愈,迄今二年未发。
嗣后宗此方意,疗治多人,亦皆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