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培养学生思维灵活性心得体会

培养学生思维灵活性心得体会

精选范文:培养学生思维灵活性心得体会(共2篇)创新思维是创新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关键。

创新思维包括发散思维、逆向思维、侧向思维、辩证思维等。

发散思维是以某一对象为出发点,通过想像、猜测等心理过程,激发各种新思想的一种思维方法。

如在作文教学中,要求学生对“0”说一句话,结果同学们众说纷纭:“0”像一盘冷月,像一轮红日,像飞速旋转的车轮,像一群围观的人群,像妈妈滴落的眼泪,像爸爸举起的酒杯……“0”是起点,也是终点。

有志者,失败从“0”开始;无志者,几经折腾,仍以“0”告终。

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可以突破传统观念的束缚,充分发挥学生的自由想像和自由创造的能力,使思想不断地向外延伸和拓展,最终获得创新性成果。

逆向思维就是从常规思维的反面去思考,打破思维定势,对人们习以为常的传统观念或旧的观点,大胆地进行否定或对原概念和定义以新的解释,提出独特的见解。

如在现象与本质教学中,要求学生分析“眼见未必为实”。

一只筷子在水中看上去是弯曲的,这是由于光的折射作用所致,而事实上筷子是笔直的。

在讲解成语“见异思迁”时,一般人认为这是一种不良倾向,值得批判,而少数学生提出与常人相反的观点:一个有积极进取精神的人就应该见异思迁。

从正反两方面举例论证,说理透彻,给人一种奋发向上的新鲜感。

侧向思维是利用其他领域的观念、知识或现象来寻求解决某个特定问题的可能途径和思路的一种思维方法。

我国古代能工巧匠鲁班从带刺的茅草划破手掌得到启发而发明了锯;美国莱特兄弟看见空中鸟儿能够自由飞翔发明了飞机;蝙蝠在空中飞行,能利用超声波了解前面的障碍物,人们利用这种现象发明了雷达。

人们在思考问题时,常常联想到某些已有的理论和知识,从而得到启发,找到处理和解决问题的办法。

辩证思维是指用全面的、一分为二的、发展的观点来分析问题的一种思维方法。

它要求人们在看待某个现象或问题时,既要看到其积极方面,又要看到其消极方面。

例如:教师讲解《愚公移山》一文,常常归纳出愚公改造自然的宏伟抱负和坚强毅力的含义。

愚公移山的精神值得大家赞扬,但其方法恰当吗﹖与其让子子孙孙移山,倒不如叫愚公迁居。

现实生活中,愚公果真那么移山,试问太行、王屋二山会移到哪年哪月﹖俗话说:“苦干不如巧干”,处理问题或解决矛盾时,要深思熟虑,寻找最佳方案解决问题,切不可一意孤行,我行我素。

总之,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若能积极创造条件,改变教法,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必将不断提高。

[培养学生思维灵活性心得体会(共2篇)]篇一:数学教学中学生思维灵活性培养的实践与体会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思维灵活性培养的实践与体会山西省平遥县对结论的发散是指确定了已知条件后没有现成的结论.让学生自己尽可能多地探究寻找有关结论,并进行求解。

11 <例>已知:sin??sin?? (1),cos??cos?? (2),由此可得到哪些结论? 34让学生进行探索,然后相互讨论研究,各抒己见。

8【3263 想法一:(1)2+(2)2可得cos(???)??(两角差的余弦公式)。

2881 想法二:(1)×(2),再和差化积:sin(???)[cos(???)?1]? 1224 结合想法一可知:sin(???)? 257想法三:(1)2-(2)2再和差化积:2cos(???)[cos(???)?1]?? 1447结合想法一可知:可得cos(???)?? 2525 想法四:由sin2??cos2??1消去?得:4sin??3cos?? 2425 消去?可得4sin??3cos??(消参思想) 24想法五:(1)+(2)并逆用两角和的正弦公式: ??72 sin(??)?sin(??)? 4424(1)-(2)并逆用两角差的正弦公式。

??2 sin(??)?sin(??)? 4424想法六:(1)×3-(2)×4:3sin??4cos??3sin??4cos??0 4 sin(???)?sin(???)?0 (??arctg) 3????2?????cos?0 即2sin22???2k?????(与已知矛盾舍去)或????2k??2?(k?z)则sin(???)、cos(???)、tg(???)均可求。

开放型题目的引入,可以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来思考,不仅仅思考条件本身,而且要思考条件之间的关系。

要根据条件运用各种综合变换手段来处理信息、探索结论,有利于思维起点灵活性的培养,也有利于孜孜不倦的钻研精神和创造力的培养。

3、引导学生对问题的条件进行发散。

对问题的条件进行发散是指问题的结构确定以后,尽可能变化已知条件,进而从不同角度和用不同知识来解决问题。

对于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an=a1+(n-1)d,显然,[培养学生思维灵活性心得体会(共2篇)]四个变量中知道三个即可求另一个(解方程)。

如“{an}为等差数列,a1=1,d=-2.问-9为在把握整体的前提下,侧重某一条件作为解答突破口,在思维广阔性的基础上,充分运用思维灵活性调动相关知识、技能寻找解题途径。

3、思维的敏捷性指思维活动的速度。

它的指标有二个:一是速度,二是正确率。

具有这一品质的学生能缩短运算环节和推理过程。

思维灵活性对于思维速度和准确率的提高起着决定性作用。

<例>相邻边长为a和b的平行四边形,分别绕两边旋转所得几何体体积为va(绕a边)和vb(绕b边),则va:vb=()(a)a:b (b)b:a (c)a:b (d)b:a用直接法求解:以一般平行四边形为例。

如图,可求:va??ab2sin2?,vb??a2bsin2? 2222则va:vb=b:a,由于要引入两边夹角?来求解,学生常无法入手。

若以特殊的平行四边形——矩形来处理,则相当简便。

此题解法充分体现了思维灵活性,化繁为简,用特殊化思想求解,解题迅速、正确。

4、思维的独创性指思维活动的独创程度,具有新颖善于应变的特点。

思维的灵活性为思维的独创性提供了肥沃的土壤,为解题“灵感”的闪现提供了燃料。

在教学实线中,我常发现,学生提出富有个性的见解的时候,往往是“思维火花”闪烁的时候. <例>求值:sin2100?sin2500?sin100sin500 1一般解法:左?1?cos200?cos1000)?sin100sin500 21 ?1?cos600cos400?(?cos600?cos400) 23 ? 4独特灵活的解法1:令x?sin2100?sin2500?sin100sin500y?cos2100?cos2500?cos100cos500则x?y?2?cos400,x?y??cos400?33,则原式? 24构造对偶式求解,思维灵活颇有独创牲。

1 2 即2x?500、1200,解法2:构造1为直径的圆内接三角形,三个角为100、sin500、 sin1200可构成三角形三边长。

则sin100、逆用余弦定理:sin2100?sin2500?2sin100sin500cos1200?sin212003 则原式?4灵活的构想独特巧妙,数形结合思想得到充分体现。

我在教学中比较注重学生解题思路的独特征、新颖性的肯定和提倡,充分给予尝试、探索的机会,以活跃思维、发展个性。

5、思维的批判性指思维活动中独立分析的程度,是否善于严格地估计思维材料和仔细地检查思维过程。

我在数学教学中,鼓励学生提出不同的甚至怀疑的意见,注意引导和启发,提倡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

35 <例>⊿abc中,sina?,cosb?,求cosc 51334512大部分学生如此解:由sina?可得cosa??;由cosb?可得sinb?,进5513131656而可求cosc?或cosc?。

6565有学生提出异议:3???32或a?,同理可知b?。

可知:a??444523?4由a?b??知:a?不可能!即cosa??取不到。

4515 故只有一解cosc? 65学生对结论的可靠程度进行怀疑,在独立分析的基础上,灵活运用三角函数的单由sina?调性来确定三角形内角的取值范围,严密论证了三角函数值取值的可能性。

三、灵活新颖的教法探求和灵活扎实的学法指导。

教师的教法常常影响到学生的学法。

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对学生思维灵活性的培养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而富有新意的学法指导能及时为学生注人灵活思维的活力。

“导入出新”——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引人入胜的教学导入可以激发学习兴趣和热情。

以“创设情境”,“叙述故事”、“利用矛盾”、“设置悬念”、“引用名句”、“巧用道具”等新颖多变的教学手段,使学生及早进入积极思维状态。

“错解剖析”——提供给学生题解过程,但其中有错误的地方。

让学生反串角色,扮演教师批改作业。

换一个角度来考察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寻找错误产生的原因,以求更好的加深对知识的掌握。

“例题变式”——从例题入手,变换条件寻求结论的不同之处;变换结论寻求条件的不同之处;变换提出问题的背景,寻求多题一解;变换问题的思考角度,寻求一题多解;??以变来培养学生灵活的思维。

“编制试卷”——列出考查知识点、考查重点、试题类型,让学生自己编制一份测验试卷.并给出解答。

使学生站在老师的角度体验出题心理,更好的掌握知识结构和思维方式。

“撰写小论文”——根据学习体会、解题经验、考试心得等等,撰写学科研究性小论文。

选择比较好的指导修改并编辑出版,激励学生善于进行总结,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

下页余下全文篇二:如何培养学生思维灵活性[论文]如何培养学生思维灵活性摘要:为了培养学生思维灵活性,本文从学生思维灵活性的表现,探讨了思维灵活的特点,以及在教学和学习活动中的帮助。

关键词:思维;灵活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09-251-01由于历史原因我校学生的生源素质不是很好,许多学生进入高中之后,不能适应高中阶段的数学学习,在思维要求上有较大差距。

究其原因:一方面由于部分学生基础较差,初高中知识衔接不好;另一方面由于初中数学教学受升学考试指挥棒的影响,在教学过程中注重了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思维品质的培养。

高中学生一般年龄为15—18岁,处于青年初期。

他们的身心急剧发展、变化和成熟,学习的内容更加复杂、深刻,生活更加丰富多采。

这种巨大的变化对高中学生的思维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研究表明,从初中二年级开始,学生的思维由经验型水平向理论型水平转化,到高中一、二年级,逐步趋向成熟。

作为高中教学教师,应抓住学生思维发展的飞跃时期,利用成熟期前可塑性大的特点,做好思维品质的培养工作,使学生的思维得到更好的发展。

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主要表现于:(1)思维起点的灵活:能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不同方法根据新的条件迅速确定思考问题的方向。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