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生帆帆是南开大学滨海学院2018年应届生,最近找工作时遭遇到一家骗子公司。
面试官只让帆帆做了一个简单的自我介绍,之后就blahblah说起来,“你应聘XXX岗位,日
常工作是XXX,月薪是XXX。
按你现在的经验是无法胜任的,我们得对你进行技能培训,
你无需额外缴费,转正后每月从工资里扣除1500元,连续扣除18个月即可……”听到这,大家都明白,这100%是家骗子公司。
眼下,骗子公司日益增多,骗人套路防不胜防,大学生们如何练就火眼金睛,识别非正规企业,保护自己?
下面我们总结一下骗子公司常见的4种套路:
第一类是收费陷阱
骗子公司常常以招聘录用为理由,向大家收取押金、保证金、培训费等。
在正规的招聘中,企业要对求职者的简历进行筛选。
在面试环节会设置各种问题考核求职者
的能力。
而骗子公司以诈骗为目的,面试门槛很低,对求职者的学历、专业、实践经验、实
习经历等没有任何要求,面试流程相对简单,不设置太多的考核问题,对自己公司的情况避
而不谈或者瞎编乱造。
为打消求职者的顾虑,他们会承诺相对高的薪水,承诺轻松的工作环境,之后就会提出收费
要求,一般有押金、求职保证金、建档管理费、培训费等。
这当然不合法。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二章第九条规定,“用人单位招用劳动者,不得扣押劳动者的居民身份证和其他证件,不得要求劳动者提供担保或者以其他名义向劳动者收取财物。
”一旦有的单位有这方面的行为,我们就要怀疑他们的诈骗动机了。
第二类是试用期陷阱
主要方式是以试用期的名义,获取廉价的劳动力。
常见的有2种形式:
一是以各种理由告诉求职者试用期不合格,从而解聘(解聘无需负担赔偿金),达到降低公
司运营成本的目的。
二是非法延长求职者的试用期。
公司发给试用员工的工资往往低于转正后的薪资,比如,实
习薪资是转正薪资的80%。
一旦实习期被延长,意味着求职者的收入无法得到保障。
针对以上2种情况,《劳动法》也有相关的规定,对劳动者权益进行保障:
一方面,法律赋予用人单位在试用期内解除劳动合同的权利,但需要遵循相关的程序规定,
用人单位证明劳动者不符合录用条件并能给出合理理由后,才可以终止试用,不得随意为之。
另一方面,法规规定,签订不同期限的劳动合同,试用期长短有所不同。
劳动合同期限三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一个月。
劳动合同期限一年以上不满三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二个月;三年以上固定期限和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试用期不得超过六个月。
大家要了解这方面的法律制度,任何试用期的考核都应该跟公司要求白纸黑字,避免扯皮。
同时,也要根据你和公司签订的合同的时长来确定你试用期时长。
一旦公司要求延长试用,你可以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
第三类是推荐陷阱
有一些骗子公司以“职探”的形式诈骗,利用大家求职心切,渴望轻松获得高薪的投机心理/侥幸心理,假借帮你推荐高薪职位(当然是虚假的)而骗取钱财。
如果有一天你发现有人说他是XX中介公司的,正在帮XXX知名公司招聘员工,问你是否有兴趣,并且告诉你有一个职位跟你很匹配,他愿意帮你推荐,并100%担保你入职成功,并收取一定数额的推荐费或是服务费,那请你要远离。
第四类是传销陷阱
传销组织利用大家急于找工作的心理或者急于获得高薪的心态,诱惑大家上当。
求职者在找工作时要对一些主动帮助你的“好心人”提高警惕。
在人才市场或者外地火车站,有人可能主动问你你是否需要帮助,他们会以贴心朋友的姿态帮你,试图取得你的信任,并企图说服你随他们前行,并许诺好处。
这时你就要警惕了。
还有的远亲或者同学好长时间没跟你联系,某天突然给你介绍他们公司的工作,尤其是他们以亲情或者交情给你做担保时,你更要慎重考虑。
因为传销主要靠发展下线,而亲人朋友或者是需要帮助的陌生人恰好是他们的重点发展对象,所以你要对此保持警惕。
对于这类诈骗,大家在收到面试信息时,一定要檫亮眼睛,谨慎判断。
如果发现有些公司的面试地址实在很偏僻(工厂除外),就可以婉言拒绝。
如果面临跨省市的面试,要上网查清楚这家公司的真实性,最好和朋友结伴而行,让亲友熟悉你的行踪。
同时,面试时千万不要把自己的手机、身份证、钱包等交给面试公司保管,避免被他们限制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