盖板涵施工工艺盖板涵工程施工顺序为:基础→台身→台帽→沥青油毛毡→现浇盖板。
1、基础施工1)、测量放样利用复核后的导线点、水准点,用全站仪精确定出桥梁基础的中心线位置,然后分别沿顺桥向和横桥向设置牢固的控制桩。
按照设计图纸,准确放出基础的边线,边线测设完毕后进行反复的校核,保证基础位置的准确。
2)、基坑开挖先由测量人员放出开槽上口线。
开槽采用人工配合机械开挖,每边开挖宽度比基础尺寸大60cm,以便于模板支撑,开挖后的基坑四壁牢固,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及土质条件进行适当放坡,坡度按照下表采用:注:现场情况若较为复杂的,可考虑进行基坑支护。
基坑开挖完成后对坑底进行整平,并在基坑一角留积水坑,做好基坑内的排水与防水工作,防止基底浸水软化。
开挖后的基坑尽快浇注垫层混凝土,防止基底渗水或进水泡槽。
基坑开挖至设计要求深度后,及时进行基坑检验、核实基底地质,与设计不符时,及时报请监理工程师确认并尽快提请设计单位处理,按设计单位处理意见或加固措施处理。
3)、钢筋绑扎与模板支撑基坑开挖后,浇注垫层混凝土,垫层混凝土采用平板振捣器振捣,垫层混凝土在最后成活时,用木抹赶压平整、密实,防止裂缝发生。
按设计图纸绑扎基础钢筋,基础模板采用定型钢模板拼装而成,模板拼装时,在钢筋与模板间绑扎砂浆垫块,保证钢筋与模板间的保护层厚度符合设计要求。
模板采用顶丝与黑钢管配合支撑,顶丝一端支撑于模板体系,另一端支撑在基坑四壁,保证模板稳固可靠。
4)、混凝土浇注由质量、监理人员对基础模板的中线、净空、高程、平整度、直顺度进行复测,合格后方可进行基础混凝土的浇筑。
一般位置的基础混凝土浇筑使用溜槽(高差不大于3m),如高差在3米以上或混凝土罐车无法靠近的情况下,要使用混凝土泵车进行混凝土浇筑。
严禁在高差过大或距离较远的情况下使混凝土依靠重力下落划入模板,而使混凝土出现离析现象。
溜槽在使用前用水湿润。
混凝土分层进行浇筑。
每层厚度不大于30cm,浇筑间隔时间不大于20分钟。
基础四周同时进行混凝土浇筑,以免基础模板承受过大的不均匀侧压力而出现变形。
混凝土使用插入式振捣棒振捣,插入式振捣器按梅花型均匀布置振捣,间距40cm。
插入前一层混凝土中5~10cm并停留3~5s,振捣均匀。
当混凝土表面无明显气泡泛起与下落,证明混凝土已经振捣密实。
不得过振、漏振。
在振捣混凝土过程中随时对模板与支撑进行检查,如发现有漏浆或支撑松动现象要及时加固。
基础混凝土浇筑完在初凝后进行收面,使用木抹子至少压实三遍。
2、桥台台身施工1)、场地清理台身施工前,对施工场地进行清理,以利于测量放样、支架的搭设等施工作业面的展开,并做好对承台顶面的清理。
清理硬化后的地基应平整坚实,排水顺畅。
2)、测量放样桥台台身施工前应按设计图纸测量定线,检查承台的平面位置、高程及桥台预埋钢筋的位置,放线时根据基准控制桩放出台身的纵横轴线及控制高程点,并用墨线弹出台身的平面位置控制线。
利用复核后的导线点、水准点,用全站仪精确定出各个台身的结构边线,用墨线标注,作为桥台钢筋安装及模板定位的依据。
3)、钢筋工程⑴、绑扎前对加工好的钢筋型号、直径、尺寸进行检查,合格后方可使用。
⑵、钢筋接头采用绑扎接头时搭接长度不少于35d,绑扎前先对最外侧两根主筋进行较正,使其竖向垂直,然后进行固定,依此按设计间距排放钢筋位置,进行绑扎,确保钢筋骨架整体外型美观、坚固和垂直度。
水平钢筋尺寸间距都满足设计要求,钢筋绑扎应自下而上进行,严格按图施工,确保不丢筋、漏筋。
⑶、安装钢筋骨架时,应保证其位置准确,混凝土保护层用混凝土垫块予以保证。
混凝土保护层垫块采用硬质塑料垫块,梅花形布置。
4)、模板工程在基础上弹出台身外结构线,利用基础预埋筋加固模板底座,并设置木方及立撑,确保模板配备位置正确后,开始拼装模板。
⑴、模板拼装流程放出台身结构线→模板立撑→大板拼装→钢模板→对拉螺栓①、为了保证结构物外观质量,本工程中桥台模板均采用钢模板现场拼装,台身外侧采用钢、木骨架做支撑。
以保证模板的整体稳定性。
②、桥台台身外露面使用钢模板(1200×1500mm)。
本工程桥台为钢筋混凝土薄壁台桥台,模板在现场采用钢模板拼装,从而保证台体的结构尺寸。
考虑到混凝土对模板的内压力,混凝土的水化热等不利条件,要求外模为钢模板。
③、钢模板在使用前表面清理干净,均匀涂刷脱模剂。
④、模板在使用前要对模板的平整度、直顺度进行检查,钢模板发生翘曲、变形的不得使用,凡模板不合格的严禁直接使用。
⑤、在拼装模板时,接缝一定要严密、平顺,使两块模板之间没有空隙,防止漏浆。
⑵、支撑方案本合同段通盖板涵桥台台身用钢模板拼装而成。
保钢模板表面的平整度。
外侧用10*10方木作竖肋,横向用并列两根钢管作横肋,间距60cm一道,两根钢管之间为对拉螺栓,用U型卡锁紧,侧面方木70cm一道,台身外侧用钢管顶丝连接,钢管后背为地锚,地锚一米一道,横向用钢管把地锚连成整体,钢管与地锚接口处用十字卡锁紧。
台身两侧模板用对拉螺栓连接,间距为60cm×60cm,对拉螺杆采用Ф16钢筋,螺杆外套PVC管。
中肋两侧模板用碗扣架搭设,间距为90*90cm,两边台身用顶丝对顶,确保侧模的稳定性。
⑶、注意事项①、模板拼接处的拼缝要制作精细,保证拼缝严密、不露浆。
②、两块模板拼缝要符合规范要求。
模板接缝处,要求错茬高差小于1mm。
③、模板的表面平整度要符合要求,以保证成品混凝土外露面的平整度。
④、为保证模板的平整度,方木要压刨一遍。
⑤、地锚要牢固,其深度及稳固性要满足施工要求。
⑥、在模板支好后,在底部做水泥砂浆卧底,砂浆要抹均匀,确保不露浆,待砂浆达到强度后,再进行混凝土的浇注。
⑦、横、竖向加固钢管要固定牢固,确保混凝土浇注时模板不发生变形。
⑧、模板脱模剂采用统一的优质脱模剂,在涂刷脱模剂时,要薄而均匀,以保证成品混凝土的表面光洁度。
⑨、保护层垫块采用高强度塑料垫块,垫块要与主筋绑扎牢固,采用梅花形布置。
5)、混凝土工程⑴、混凝土拌合及运输混凝土配合比采用适当水灰比,混凝土塌落度控制在7~9cm。
混凝土搅拌站现场砂、石子、水泥等准备到位,数量充足,依照抽样频率送试验室检验,合格后使用,保证足够的原材供应。
采用罐车运送混凝土,保证运输道路畅通。
罐车在运送过程中保持每分钟2~4转的慢速进行搅动,到现场后罐车快转2分钟后出料,浇筑时采用吊车加料斗。
⑵、混凝土的浇筑前准备工作①平整施工现场,确定罐车就位地点。
②全面复查、复核模板高程及模板支撑稳定性,预埋件的准确性,清扫模板上的附着物。
③检查插入式振动器、漏斗,检查、保养、维修浇筑设备及车辆。
④试验人员准备塌落度试验仪器,测温器准备现场及时测试,塌落度不合要求的坚决予以退回。
(3)、混凝土施工①混凝土浇筑使用串通,按分层法进行现场浇筑,避免由于落差大而造成混凝土料离析,避免模板由于混凝土局部量大的集中荷载,支架倾动失稳。
②分层浇筑,每层厚度不超过30厘米,混凝土振捣棒要快插慢拨,振捣棒须垂直或略有倾斜插入混凝土中,使棒头全部没入混凝土中。
边提棒边振捣,至混凝土振捣完成为止,振捣棒移动采用梅花形布置。
在出现下列4种情况之一时,表明混凝土已振捣完成:a.混凝土表面停止沉落或沉落不显著;b.振捣不再出现显著气泡或振捣器周围无气泡冒出;c.混凝土表面呈现平坦水泥浆;d.混凝土已将模板边角部位填满充实。
③在侧模附近振捣时与侧模保持5~10cm间距,且不得直接与钢筋、模板和对拉螺栓接触。
④合理安排浇注时间间隔,每点振捣时间25秒为宜,相邻层振捣棒入混凝土深度以没入下层5cm为宜。
⑤混凝土浇注至设计高程,保证高程准确。
⑸、混凝土的养护、拆模混凝土灌注后,及时进行养护,保证混凝土结构及模板24小时处于湿润状态,养护时间不少于7天,拆模要自上而下进行,遵守先支后拆,后支先拆的原则。
拆除边角部位要特别小心,防止混凝土面及结构物棱角受到碰击。
拆模后桥台外覆无纺布,洒水养护,保持湿润。
在拆模同时,将对拉螺栓拔出台身。
螺栓孔用石棉水泥填充,外露面用调配的水泥砂浆封堵,要求颜色与墙体整体一致。
3、台帽施工台帽砼施工采用现场浇注,模板支撑采用木方,模板为钢模。
台帽模板安装前应检查模板刚度及尺寸的准确性并进行模板的除垢、磨光及涂刷脱模剂。
模板安装完毕后,保证模板的接缝严密,两块相邻模板间不得有错台。
轴线及结构尺寸应满足图纸要求,安装后的模板应支撑牢固。
浇筑过程中模板应无变形、无漏浆,砼浇筑支架与模板无联结。
砼浇筑前应将模板内杂物清除干净,模板安装完毕自检后经监理工程师检验合格后可进行砼的浇筑。
砼浇筑采用分层浇筑,厚度不超过30cm,采用插入式振捣棒振捣,插入点按梅花型或等边三角形布置,移动间距不应超过振捣器作用半径的1.5倍,棒头应插入下层砼5~10cm,保证上下层的整体性,振捣过程中应使砼密实表面泛浆,不再有气泡冒出时,停止振捣,振捣棒应垂直提落,施工中应及时填写砼施工记录。
4、沥青油毛毡施工台帽上面,盖板支承处垫1cm厚油毛毡。
施工前将台帽上清理干净,避免混凝土碎渣等将油毛毡刺破。
5、现浇混凝土盖板施工1)、钢筋工程⑴、绑扎前按照设计图纸对加工好的钢筋型号、直径、尺寸进行检查,合格后方可使用。
⑵、钢筋接头采用绑扎接头时搭接长度不少于35d,绑扎前先对最外侧两根主筋进行较正,使其竖向垂直,然后进行固定,依此按设计间距排放钢筋位置,进行绑扎,确保钢筋骨架整体外型美观、坚固和垂直度。
水平钢筋尺寸间距都满足设计要求,钢筋绑扎应自下而上进行,严格按图施工,确保不丢筋、漏筋。
⑶、安装钢筋骨架时,应保证其位置准确,混凝土保护层用混凝土垫块予以保证。
混凝土保护层垫块采用硬质塑料垫块,梅花形布置。
2)、模板工程现况地面土质较松软,需进行基础处理。
处理时先用素土分层夯实到离基础顶面20cm位置,然后再在其上铺筑20cm厚山皮土,基础处理采用重型压路机进行分层碾压。
基础处理时,测量人员在现场随时测量,严格控制基础顶面高程。
基础处理至现况路面,以定测中线为基准,向两侧对称处理。
基础处理完毕后,由测量人员放出本工程的定测中线。
立杆轴线垂直于盖板轴线,平行于桥台轴线。
满堂红支架从下向上依次为:素土夯实、20cm厚山皮土基础、5cm厚大板、上支碗扣架底托,按照桥梁与现况地面的高差布设碗扣架立杆,立杆上部为顶托。
顶托上横桥向铺设15×10cm方木,纵桥向铺设10×10cm方木,间距60cm一道,5cm厚松木大板满铺,大板上面铺设钢模板,作为盖板的底模。
根据盖板设计和现场实际情况比较分析,排架立杆(加底托和顶托)高度=盖板的标高-基础顶标高-底模厚度-纵横向木方子高度(0.1+0.15)-0.05(大板厚度)。
横杆间距为1.2m。
在盖板横断面上,支架按照60×90cm布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