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大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计划学时:总32学时其中讲课:26学时实验:6学时
适用专业: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工业工程
参考教材:
1. 韩进宏.互换性与技术测量.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07
2. 王伯平. 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基础.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01
3. 谢铁邦.李柱.席宏卓.互换性与技术测量.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2.01
4. 史锦屏.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实验指导书.济南:济南大学出版社,2004.06
课程的教学目的与任务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是一门综合性的应用技术基础课,它既是联系设计类和工艺类课程的纽带,也是从基础课与技术基础课教学过渡到专业课教学的桥梁。
该学科将实现互换性生产的标准化领域与计量学领域的有关知识结合在一起,涉及机械、电子产品的设计、制造、质量控制等诸多方面。
课程的学习旨在使学生掌握有关互换性生产原则及公差与配合的规律与选用;掌握圆柱结合的精度设计原则及检测技术;掌握零件形位公差标准、选用原则及检测技术;理解常用零部件的几何精度设计原则与方法,具备精度设计方法及技术测量的基本技能。
课程的基本要求
1. 掌握几何量公差、标准化以及计量学的基本知识,深刻领会上述几方面在实现和发展互换性生产、
保证产品质量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2. 确切理解有关公差标准的基本术语和定义,掌握标准的内容和特点。
初步掌握选用公差、进行精
度设计的基本原则。
3. 建立测量技术的基本概念,了解常用测量方法与测量器具的原理,学会分析测量误差与测量结果
的处理。
通过实验,初步掌握常用仪器的操作技能。
各章节授课内容、教学方法及学时分配建议(含课内实验)
第一章绪论建议学时:1
第一节互换性与公差的概念
第二节标准化与优先数系
第三节几何量检测的重要性及其发展
授课方法:以课堂讲授为主,辅助课堂练习,课堂讨论、课外作业及自学来完成。
第二章:几何量测量技术基础建议学时:1
第一节测量与检验的概念
第二节长度基准与量值传递
第三节计量仪器和测量方法分类
第四节测量误差
授课方法:以课堂讲授为主,辅助课堂练习,课堂讨论、课外作业及自学来完成,并通过实验来强化知识掌握。
第三章孔、轴的极限与配合建议学时:6
第一节基本术语及定义
第二节公差与配合的标准化
第三节公差与配合的选用
第四节大尺寸、小尺寸公差与配合简介
授课方法:以课堂讲授为主,辅助课堂练习,课堂讨论、课外作业及自学来完成,并通过实验来强化知识掌握。
实验1 尺寸测量建议学时:2
第四章形状和位置公差与检测建议学时:8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形位公差的标注
第三节形位公差带的特点分析
第四节公差原则
第五节形位公差的标准化与选用
授课方法:以课堂讲授为主,辅助课堂练习,课堂讨论、课外作业及自学来完成,并通过实验来强化知识掌握。
实验2 轴类零件的综合测量建议学时:2
第五章表面粗糙度与检测建议学时:1
第一节表面粗糙度的概念及其对零件使用要求的影响
第二节表面粗糙度的评定
第三节表面粗糙度参数及其数值的选择
第四节表面粗糙度的代号标注方法
授课方法:以课堂讲授为主,辅助课堂练习,课堂讨论、课外作业及自学来完成,并通过实验来强化知识掌握。
第六章光滑工件尺寸检验和光滑极限量规设计建议学时:1
第一节光滑工件尺寸检验
第二节光滑极限量规设计
授课方法:以课堂讲授为主,辅助课堂练习,课堂讨论、课外作业及自学来完成。
第七章滚动轴承的公差与配合建议学时:2
第一节滚动轴承的分类及公差特点
第二节滚动轴承配合件公差及选用
授课方法:以课堂讲授为主,辅助课堂练习,课堂讨论、课外作业及自学来完成。
第八章键和花键的公差与检测建议学时:1
第一节单键结合的互换性
第二节矩形花键结合的互换性
授课方法:以课堂讲授为主,辅助课堂练习,课堂讨论、课外作业及自学来完成。
第九章螺纹公差建议学时:1
第一节螺纹几何参数偏差对互换性的影响
第二节普通螺纹的公差与配合
授课方法:以课堂讲授为主,辅助课堂练习,课堂讨论、课外作业及自学来完成。
第十章圆柱齿轮公差与检测建议学时:4
第一节齿轮的使用要求及加工误差分类
第二节单个齿轮的评定指标及其检测
第三节齿轮的整体误差测量
第四节齿轮副的评定指标及其检测
第五节渐开线圆柱齿轮精度标准
授课方法:以课堂讲授为主,辅助课堂练习,课堂讨论、课外作业及自学来完成,并通过实验来强化知识掌握。
实验3 齿轮综合检测建议学时: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