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学基础》 ppt课件
商品的价值形式即交换价值经历了四个阶段,表现 为四种形式
(一)简单的价值形式 (二)扩大的价值形式 (三)一般价值形式 (四)货币形式
3
《金融学基础》
从货币的产生过程可以看出,货币是商品,但 货币不是普通的商品,而是固定地充当一般等 价物的特殊商品,并体现一定的社会生产关系, 这就是货币的本质。
(1) 货币是一种商品,具有商品的共性,即都是 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
货币是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 物,同时也是商品经济内在矛盾进一步发展的必然结 果。
货币形式的变化经历着一个由低级向高级不断演变的 过程,主要有实物货币、金属货币、纸币、信用货币、 电子货币等。
货币层次的划分主要是根据金融资产的流动性来划分 不同层次的货币供应量的。
货币制度简称币制,是指一个国家以法律形式规定的 货币流通的组织形式。它的基本内容包括:货币金属 与货币单位、货币的发行与流通、黄金准备制度等。
货币制度的发展和演变,经历了银本位制、金银复本 位制、金本位制和不兑现的信用货币本位制四个阶段。 我国的货币制度目前采用的是人民币制度。
12
《金融学基础》
货币 实物货币 金属货币 纸币 信用货币 电子货币 货币制度
金本位制 银本位制 金银复本位制 不兑 现的信用货币本位制 人民币制度
13
《金融学基础》
(2) 货币是一般等价物。作为等价物,它具有两 个基本特征。第一,货币是表现一切商品价值的材 料。第二,货币具有直接同所有商品相交换的能力。
(3) 货币体现一定的社会生产关系。
(4) 货币作为财富的象征具有非常广泛的影响力 和支配性。
4
《金融学基础》
货币是交换的产物,而随着交换的进一步发展, 货币的形式也在发生着变化。货币形式的变化 经历着一个由低级向高级不断演变的过程。
为创造有序、稳定的货币流通体系,以适应商品经 济发展的需要,各个国家先后颁布法令和条例,对 货币流通做出种种规定,从而形成统一的、稳定的 货币制度。
8
《金融学基础》
货币制度简称币制,是指一个国家以 法律形式规定的货币流通的组织形式。 它的基本内容包括
(一)货币金属与货币单位 (二)货币的发行与流通 (三)黄金准备制度
(4)
国家指定中国人民银行为唯一的货币发行机关,并对人民币流
通进行管理。
(5)
人民币不允许自由出入国境。
(6) 禁止仿造、变造人民币。禁止出售、购买仿造、变造的人民币。
禁止运输、持有、使用伪造、变造的人民币。禁止故意毁损人民币。禁 止在宣传品、出版物或者其他商品上非法使用人民币图样。
11
《金融学基础》
(1)
人民币是我国的法定货币,人民币的单位为“元”,辅币的名
称为“角”和“分”,人民币以“¥”为符号。
(2)
人民币采用不兑换银行券的形式,人民币没有含金量的规定,
也不与任何外币正式联系,是一种信用货币。
(3)
人民币是我国惟一的合法通货,严格禁止外币在中国境内计价
流通,严禁金银流通,严格禁止妨害人民币及其信誉。
一、信用的概念与特征
(一)信用的概念
信用是指以偿还和付息为条件所形成的商品或货币 的借贷关系,或债权债务关系。信用是商品经济发 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
信用存在的条件是偿还和付息。偿还是信用活动的 基本条件。
(二)信用的构成要素
1. 债权债务 2. 信用工具 3. 时间间隔
17
《金融学基础》
(二)信用的构成要素
1. 货币的本质是什么? 2. 货币的形态有哪些? 3. 货币层次划分的依据和意义是什么? 4. 货币制度包括哪些内容? 5. 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有哪些特点?
14
《金融学基础》
【案例一】 战俘营里的货币 讨论题 作为货币的商品需要什么特征?
【案例二】 劣币驱逐良币与货币替代 讨论题 劣币驱逐良币与货币替代的异同?
(一)实物货币 (二)金属货币 (三)纸币 (四)信用货币 (五)电子货币
5
《金融学基础》
(一)划分的依据
(二)划分的方法
1.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货币供给口径
1) M0(现钞) 2) M1(狭义货币) 3) M2(广义货币)
2. 美国的货币层次划分 3. 日本的货币层次划分 4. 我国的货币层次划分
9
《金融学基础》
货币制度的发展和演变,经历了银本位制、金 银复本位制、金本位制和不兑现的信用货币本 位制四个阶段,如图1-1所示。
货币制度
金属货币制度
银本位制 金银复本位制 金币本位
金本位制
金块本位
银行券
信用货币本位制 纸币
金汇兑本位
10
《金融学基础》
(一)人民币
(二)中国的人民币发行
(三)人民币制度的基本内容 Nhomakorabea 15《金融学基础》
信用是一种债权债务关系,在商品经济条件下, 一般表现为以偿还和付息为条件的商品或货币 的借贷关系。
利息是伴随着信用关系的形成而产生的,只要 存在信用关系,利息就必然存在。
在现代经济生活中,信用关系已成为最主要的 经济关系之一。
本章主要分析信用、利息和资金融通等问题。
16
《金融学基础》
(三)划分的现实意义
6
《金融学基础》
(一)价值尺度 (二)流通手段 (三)贮藏手段 (四)支付手段 (五)世界货币
7
《金融学基础》
一、货币制度的形成
货币制度是人们在充分认识商品货币关系的基础上, 由国家制定并主要通过法律强制保障实施的一种管 理制度。
它体现了国家在不同程度上,从不同角度对货币所 进行的控制。
1
《金融学基础》
如何透过货币的表面现象把握其本质,是我 们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本章主要分析货币和货币制度的发展与演变 等问题。
2
《金融学基础》
一、货币的产生
货币是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产物,是在长期的商 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过程中,逐渐地从商品世界中 分离出来的、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货 币是价值形式发展的结果。
1. 债权债务 2. 信用工具 3. 时间间隔
(三)信用的特征
1. 暂时性 2. 偿还性 3. 收益性 4. 风险性
18
《金融学基础》
信用是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信用的产生和发展又推动了商品经济的迅 速发展。经济越发展,信用就越重要,经 济对信用的依赖就越多,信用对经济的影 响也就越大。
(一)融通资金的功能 (二)调节社会资金的功能 (三)创造信用货币的功能
19
《金融学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