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对纯粘胶纤维纺织生产工艺的探讨

对纯粘胶纤维纺织生产工艺的探讨

对纯粘胶纤维纺织生产工艺的探讨
作者:商燕平
来源:《中国科技博览》2013年第23期
[摘要]本文主要介绍纯粘胶纤维纺织生产工艺的优化,最终达到提高织造效率和产品质量的目的。

[关键词]粘胶纺织工艺浆纱强力伸长
中图分类号:TS1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3)23-0094-02
随着人们对衣着服用性能的要求越来越高,对面料的生态、环保、美观、安全及健康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粘胶纤维为纤维素纤维,具有环保优势和良好的亲肤性,光泽良好,吸湿性强,抗微生物。

用纯粘胶纤维织造的织物特点是细洁、光滑、平整、白净、柔软,透气性好,不沾身,穿着舒适,其优良的染色性能,使其花色鲜艳美观,近几年得到了市场的广泛认同,具有较好的市场前景。

为此我公司对R9.8t/98t 360/340.5 165cm平纹织物进行了试织,对各工序的生产工艺进行研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1 原料性能
粘胶纤维断裂强度低,断裂伸长率大,特别是湿强特低,只有干强的60%,对纺织生产有特别要求我们选取13 3dtex X 38mm纯粘胶短纤维纺制R9.8tex 纱,织制平布织物。

实测纤维性能指标为:细度1.33dtex,长度38.11mm,断裂强度2.35 CN/dtex,断裂伸长率17.7%,含油率0.22%。

2 纺织工艺流程
AOOZA抓花机——AO06C混棉机——A036C梳针开棉机——A092A给棉机——AO76C 成卷机——A186D梳棉机——FA3O6并条机(两道)——FA458A粗纱机——JF15O6细纱机——UTOCONER238络筒机
3 纺纱工艺优选与调整
3.1 清棉工序
开清棉工序执行“多松、轻梳、少打”的工艺原则,降低各打手的速度,防止速度过快将纤维打成束丝,增加棉结。

适当放大各开清点打手与尘棒的隔距,A036C采用全梳针滚筒打手,A076C把三翼综合打手取掉三个刀片改为梳针打手,提高粘胶纤维的开松度。

开清棉机组要求气流畅通,通道光洁,减少因纤维损伤和搓滚成团而形成的棉结。

粘胶纤维粘卷较严重,成卷时加防粘粗纱后能改善粘卷现象。

采用棉卷重定量为4259/m,否则成卷困难。

开清棉主要工
艺参数为:A036C豪猪打手速度:475r/min,A076C打手速度:92r/min,风扇速度:
1355r/min,棉卷罗拉速度:10.3r/min。

3.2 梳棉工序
以减少纤维损伤和棉结为原则,增大锡林与刺辊线速比为1:2以提高转移率,从而减少纤维损伤和刺辊返花现象。

锡林与盖板间的隔距适当偏小,采用盖板高速工艺;锡林使用
AC2525x1550针布型号,道夫使用AD4O30x1890针布型号,保持针布状态良好,以提高棉网清晰度,减少棉结的产生。

粘胶纤维表
面光滑,纤维之间的抱合力差,梳棉棉网不易成形,为解决棉网成形问题,我们将道夫速度由18.6r/min降至16.1r/min。

由于大漏底人口处易挂花,分析由于车间回潮率偏小,生条回潮仅为9.3%,大漏底人口和前下围板下口隔距大,棉网起伏后不能顺利转移,后将大漏底人口隔距由3/32时调为1/16时,前下围板下口隔距由17‰时变为14‰时,生产正常。

经优化试验,梳棉主要工艺参数为:锡林速度:297r/min,刺辊速度:793r/min,道夫速度:
16.1r/min,盖板速度:149mm/min,锡林一盖板隔距:0.20mm、0.18mm、0.15mm、0.15mm、0.18mm,刺辊一锡林隔距:0.18mm,生条定量:17.2g/5m。

3.3 并条工序
头道并条采用较大牵伸倍数,1.75倍的后区牵伸倍数,提高纤维的伸直度.末道配置1.29倍的后区牵伸倍数,以利于提高条干均匀度。

因纤维易缠绕罗拉、胶辊,头末道均采用较低前罗拉线速度。

并条主要工艺参数见下表1
表1 并条主要工艺参数
3.4 粗纱工序
粗纱机采用“重加压、大隔距、小后区牵伸、大捻系数”的工艺原则,以提高纤维伸直度,改善纱条的条干均匀度。

在保证细纱不出“硬头”的情况下,采用较大的粗纱捻系数,有利于减少粗纱退绕时的意外牵伸。

粗纱捻系数经试验后确定为70,罗拉中心距:
35mmX5.5mmX56.5mm,后区牵伸倍数1.2倍,锭翼速度618r/min,粗纱定量4.059/10m。

3.5 细纱工序
3.5.1 粘胶纤维强力较低,为提高纱的断裂强度,满足后工序的强力需求,我们首先对设计捻度进行了优选试验,当细纱捻系数为397时,纱线强力较高,不同捻系数时的强力、强力CV值见表2
表2 不同捻系数强力对比
3.5.2 我们对牵伸分配、前胶辊硬度进行正交试验,改善成纱条干均匀度,试验方案及结果见表3。

表3 后区牵伸与前胶辊硬度优选试验结果
选用较小的1.25倍后区牵伸倍数和63度铝衬套胶辊对成纱条干有利,但在实际生产中,63度胶辊缠绕后易拉伤胶层而形成中间起槽,胶辊损伤特别严重,故改用68度胶辊生产。

3.5.3 钢领选用PGI/2一4254型,钢丝圈选用055一7/O型,条干、细节、毛羽都较其它型号好。

钢领使用周期为9个月,钢丝圈6一7天进行更换,防止钢丝圈磨损而产生的棉结和毛羽。

3.5.4 为减少断头和皮辊损伤,采用较低的锭速,锭速为12580r/min,前罗拉速度
125r/min。

细纱机罗拉中心距选用42.5mm x 70mm。

3.6 成纱质量指标
经过工艺优选调整,其成纱质量指标见表4。

表4 R9.8t成纱质量指标
4 织部工艺研究与调整
4.1 络筒工序
采用AUTOCONER—238 型自动络筒机,通过小张力、低车速,减小纱线磨损。

由于粘胶强力较棉小,其模量比棉低,在小负荷下容易变形,弹性恢复性能差,所以应确保筒纱较小的硬度,以减少络筒时的磨断和运输过程中的碰断,提高经轴质量。

其筒纱硬度以肖氏硬度50—55度为宜。

主要工艺参数为:槽筒速度:90Or/min,引纱张力:1.5g。

4.2 整经工序
采用CGGAll4 型高速整经机。

采取小张力、低车速工艺,以减少开车过程中的断头,主要工艺参数:地经张力3g,边经张力5g,车速300m/min。

4.3 浆纱工序
4.3.1 浆料配方的选择
由于粘胶纤维亲水力大、吸浆性强且无棉蜡,所以我们选用对合成纤维亲和力好的变性淀粉浆料,再辅之以丙烯酸类浆料,以增加其被覆效果。

同时添加适量的平滑剂,用以减少干分绞时造成的二次毛羽,以利于织机开口清晰,提高布机效率。

表5 浆料配方
4.3.2 浆纱工艺
根据粘胶纤维吸湿强、湿伸长大、强力低、弹性差、塑性变形大及纤维间抱合力差的特点,采取低车速、小张力、中上浆、小伸长、低温度的上浆工艺路线。

由于粘胶纤维的吸湿性非常好,在常温20℃时,相对湿度为65%时,标准回潮率可达12%—14%。

其强度较低,断裂强度在1.6—2.7CN/dtex之间,断裂伸长为16%一20%,湿态下强力明显下降为干强的60%,在高温湿态下,其物理性能变化明显,加热至10℃时强度显著下降,湿伸长率大,上浆后弹性损失大。

因此,浆纱时我们采用小张力、小伸长、低温度、低车速、中上浆短路线的工艺。

其工艺参数见表6。

表6 浆纱工艺参数
4.4 织造工序
选用经纬纺机GA710—190 型喷气织机生产,力,减少经向断头和断边疵点。

布机工艺见表7。

表7 布机工艺
于粘胶纤维本身刚性差表面毛茸多,虽经过浆纱后明显改观,但在织造时,停经架处仍易聚集花毛。

在调节停经架时应使停经架前倾,以利于减少积花,保证断经关车状态良好。

5 结束语
①粘胶纤维强度低、伸长大、回潮率大、不膨松的特点,使其在纺纱生产时必须以重定量、低速度、少打击、轻分梳为原则,针对粘胶的特性确定相应的工艺参数,确保生产顺利。

②由于粘胶纤维刚性差,在清梳工序要防止加工棉结的过量产生。

细纱工序优化钢领和钢丝圈配合,降低棉结和毛羽,确保布面风格。

③细纱工序要优化捻度,改善条干,降低细节,减少强力弱环,确保成纱强力,为织造和良好的布面风格打好基础。

④严格控制好各工序的温湿度,梳并粗相对湿度在50%一60%,细纱在58%一65%,使各工序回潮率控制在9%一12%以内。

回潮率过低,静电现象严重,半制品松烂,条干差,毛羽多,易产生纱疵;回潮率过大,纤维易结块生成棉结,粘卷,粘缠罗拉胶辊,生产难做。

⑤络筒工序应采用小张力、低车速,严格控制引纱张力和筒架压力,确保筒纱硬度在工艺要求范围。

⑥纯粘胶产品的生产关键在于浆纱质量的控制。

浆纱应采取小张力、低车速、中上浆、小伸长的工艺路线,确保浆纱质量,提高织造效率。

一是要严格控制浆槽和烘筒的温度,浆槽温度不超过90℃,烘筒温度不宜超过110℃。

浆槽、烘筒温度过高会造成大量倒断头,粘并,绞头。

二是要减少伸长,特别是湿区伸长,以免产生大量断头。

⑦织机张力应较同规格的棉织物低,车速不宜太高。

由于粘胶纤维本身表面毛茸多,停经架处易积花毛,应及时清理,并适当的减少接经次数。

参考文献
[1] 赵瑞芝,张玲鸽.R19.5tex赛络针织纱的生产.棉纺织技术.2007,35(3)47—48.。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