泌尿道感染课件
治疗
. 无症状菌尿的治疗 单纯无症状性菌尿一般无需治疗,有VUR、 畸形、梗阻、疤痕者需抗菌治疗
. 再发性UTI治疗 两种抗菌药物治疗,10~14天,小剂量维持
治疗
. 积极矫治尿路畸形 . 局部治疗,常采用膀胱内药物灌注治疗
预后
. 近半数患者可复发或再感染 . 肾瘢痕的形成是影响儿童UTI预后的最重 要因素
病因及分类
. 主要机制:膀胱输尿管连接部异常 . 原发性:
先天性膀胱输尿管瓣膜机制不全 膀胱逼尿肌功能异常 . 继发性: UTI 、下尿路梗阻、创伤、妊娠 UTI时膀胱输尿管因炎症、肿胀、变形、而失 去正常瓣膜作用
临床表现
. 无症状反流 . 反复发作的泌尿道感染 . 反流性肾病 蛋白尿、高血压、肾功能恶化 . 遗尿、发育障碍等
. 泌尿道感染为儿科常见疾病 . 该病在不同年龄阶段存在性别差异:
< 3月 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 3~12月 两者相似
>12月 女性发病率普遍高于男性
病因
. 绝大多数是革兰阴性杆菌
大肠杆菌 是最常见的致病菌 (60%~80%)
. 新生儿:主要是大肠杆菌 、克雷伯杆菌和肠球菌
. 男孩:1岁以下主要为大肠杆菌
影像学检查
. 了解肾脏大小、形态,有无尿路畸形、梗阻、结石、
积水等 . 检查有无膀胱输尿管反流及肾瘢痕形成 . B型超声波、静脉肾盂造影、排泄性膀胱造影(VUR)
肾核素造影、CT等
诊断
. 临床症状(各年龄特点) . 清洁中段尿培养菌落数≥105/ml . 尿离心沉渣白细胞>10个/HP . 膀胱穿刺 全身症状突出:发热、寒战、 腹痛等,伴有腰痛 和肾区叩击痛,肋脊角压痛等
. 尿路刺激症状明显:尿频、尿急、尿痛、尿液浑浊
临床表现
无症状性菌尿
. 学龄女孩常见 . 存在有意义的菌尿,但无症状 . 常伴有尿路畸形和既往症状尿路感染史 . 病原体多数是大肠杆菌
临床表现
慢性尿路感染
. 指病程6个月以上,病情迁延反复者 可有间歇性发热,乏力、消瘦、贫血、高血压或 肾功能不全
1岁以上主要为变形杆菌
. 女孩: 主要是大肠杆菌,>10岁的女孩白色葡萄球菌亦常见
发病机制
. 感染途径 . 宿主内因 . 细菌毒力
感染途径
. 血源性感染 主要是金黄色葡萄球菌
. 上行性感染 是最主要的途径,主要是大肠杆菌 致病菌经尿道口 、 膀胱 、输尿 管、肾脏这一途径致病
膀胱输尿管反流 (VUR) 常是细菌上行性感染 的直接通道
诊断
确诊需依赖影像学检查: . 排尿性膀胱尿路造影(MCU):是VUR诊
断及分级的“金指标”,分为五级。 . DMSA 扫 描 技 术 : 是 诊 断 RN 的 “ 金 指
. 急性尿道综合征 有尿路刺激症状,但中段尿培养 无细菌生长
治疗
控制症状、根除病原体、去除诱因、预防再发
. 一般治疗 . 抗菌治疗 . 矫治畸形 . 局部治疗
治疗
一般治疗 . 休息、多饮水、局部清洁 . 进食、补充营养、维生素 . 对症治疗
治疗
抗菌治疗
. 感染部位、感染途径
. 选用抗菌能力强, 抗菌谱广的药物
. 慢性病例可发展至肾功能不全
预防
. 注意个人卫生 . 及时矫治尿路畸形,防止尿路梗阻和肾瘢
痕形成
膀胱输尿管返流 (VUR)
. VUR 是指排尿时尿液从膀胱返流至输尿管和肾盂 . 反流性肾病(RN) 是由于VUR和肾内反流伴反复
尿路感染,导致肾脏形成瘢痕、萎缩、 肾功能异常的综合征。 . RN是终末期肾衰的重要原因之一
概念
. UTI 是指病原体直接侵入尿路,在尿液
中生长繁殖,并侵犯尿路粘膜或组织而 引起损伤。
. 上尿路感染(肾盂肾炎) 下尿路感染(膀胱炎,尿道炎)
----统称为泌尿道感染 . 症状性泌尿道感染
无症状性泌尿道感染(重要部分)
概述
. 约3~5%的女孩和1~2%的男孩曾出现泌尿 道感染症状 (女性普遍高于男性)
. 多合并尿返流或先天性尿路结构异常
实验室检查
. 尿常规:清洁中段尿离心沉渣白细胞>10个/HP
蛋白尿、管型尿、血尿 . 尿培养:尿培养及菌落计数是诊断的主要依据,
中段尿培养菌落数≥105/ml可确诊, 104 ~105 /ml 为可疑,<104 /ml系污染 必要是可作L-型菌培养和厌养菌培养 . 尿液涂片法:找到细菌即有意义
. 淋巴感染和直接蔓延
宿主内在因素
. 菌种的改变及尿液性状的变化 . 细菌粘附于尿路上皮细胞(定植) . 分泌型IgA产生缺陷,尿中分泌型浓度IgA减低 . 先天性或获得性尿路畸形 . 新生儿和小婴儿抗感染能力差 . 糖尿病、高钙血症、高血压、慢性肾脏疾病及长
期使用糖皮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的患儿
细菌毒力
. 根据药敏试验结果 . 在肾组织、尿液、血液中都应有较高的浓度 . 肾功能损害小
治疗
. 症状性UTI的治疗
. 单纯性UTI
复方磺胺异噁唑,50mg/kg·d 分2次服,7~10天
. 上尿路感染或有尿路畸形:
氨苄西林 75~ 100 mg/kg·d
头孢噻肟钠 50~ 100 mg/kg·d 疗程10~14天
诊断
. 初发、 复发(原细菌未杀灭,治疗后1月内发生)
或再感(不同细菌引发,停药后6月内发生)
. 确定致病菌类型、药敏试验 . 有无尿路结构异常、畸形或梗阻 . 定位:上尿路或下尿路感染
鉴别诊断
. 肾小球肾炎 多伴浮肿及高血压, 尿培养阴性
. 肾结核 有结核接触史及结核感染中毒症状,尿液 中可查到结核杆菌,结核菌素试验阳性
泌尿道感染课件
重点与难点
. 重点讲述小儿不同年龄泌尿系统感染 的临床特点。
.熟悉小儿泌尿系统感染的药物治疗。
英文关键词
.Urinary tract infection UTI
尿路感染
.Vascoureteral reflux syndrome VUR
膀胱输尿管反流
1. 什么是泌尿道感染? 2. 如何治疗?
. 微生物的毒力是决定细菌能否引起上行性
感染的主要因素
临床表现
随年龄有较大差异
新生儿
. 全身症状为主:发热或体温不升、苍白、吃奶差、
呕吐、腹泻等,发育停滞体重不增 常伴有败血症,30%患儿血和尿培
养的致病菌一致 . 局部尿路刺激症状多不明显
临床表现
婴幼儿
. 以发热最突出
. 全身症状也较明显, 局部尿路刺激症可不明显 . 排尿时哭闹不安,尿布有臭味和顽固性尿布疹 . 可见肉眼血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