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1.2工艺流程
1.6.1.
2.1植物油生产工艺流程及说明
该项目把本地及周边地区农民种植的优质原料集中起来,采取先进的脱壳、除尘、去杂技术处理后通过物理压榨生产的毛油,经过精制后以植物油商品销售。
物理压榨后的饼以浸出方式生产的毛油,再经过精炼工序就可以得到精炼植物油,做为商品在市场上销售。
粕作为饲料生产的原料销售。
(1)工艺技术说明:
清理:与普通二级油所用设备相同
分级:用分级筛分离出花生中的未成熟粒、霉变粒、破碎粒等不完善粒,这部分可用于生产二级油,单独销售。
烘干/冷却:烘干设备可用热风气流干燥机。
花生烘干后水分控制在5%~6%。
然后迅速用冷空气把油粒温度降至40℃以下。
破碎/脱皮:破碎机可用齿辊式破碎机,目的是把红外衣扒掉,破碎后用风力风选器或吸风平筛将红外衣吸出,分离出的花生红皮可用作医药化工原料。
热风烘炒:将总量25%~30%的花生瓣送至燃油热风烘炒炉,在此烘炒炉内油料被加热到180℃~200℃。
烘炒温度是浓香花生油产生香味的关键因素,温度太低,香味较淡;温度太高,油料易湖化。
降温与轧糁:为防止油料糊化和自燃,烘炒后应迅速散热降温,降温后用齿辊式破碎机轧成碎粒状。
蒸炒:"用五层立式蒸炒锅对生坯进行蒸炒。
1层~2层装料要满,起到蒸的作用;3层~5层装料要浅,起到排除水分的作用;出料温度108℃~112℃,水分5%~7%,为保证花生油有浓郁的香味,蒸炒锅炉的间接蒸汽压力应不小于0.6mpa。
榨油:本工艺使用的榨油机考虑到浓香花生油生产工艺的特殊性,对榨油机主轴转速作了适当调整,主轴转速由原来的8rpm提高到10rpm,并适当放厚饼的厚度,一般控制在10mm左右。
入榨温度135℃,入榨水分1.5%~2%,机榨饼残油9%~10%。
所得毛油经沉淀后用立式叶片过滤机过滤后送到精炼车间,机榨饼经破碎后送至浸出车间进行二次浸出。
浸出毛油经精炼后作普通油单独销售。
(2)植物油生产工艺流程
植物油生产工艺流程图1.6.1.2.2浸出油工艺流程
萃取溶剂
饼浸出油工艺流程图
1.6.1.
2.3精炼工艺流程及说明
(1)精炼工艺流程说明
毛油精炼,通常是指对毛油进行精制。
毛油中杂质的存在,不仅影响油脂的食用价值和安全贮藏,而且给深加工带来困难,但精炼的目的,又非将油中所有的杂质都除去,而是将其中对食用、贮藏、工业生产等有害无益的杂质除去,如蛋白质、磷脂、黏液、水分等都除去,而有益的"杂质",如生育酚等要保留。
因此,根据不同的要求和用途,将不需要的和有害的杂质从油脂中除去,得到符合一定质量标准的成品油,就是油脂精炼的目的。
浸出毛油精炼。
以毛油为原料,经过精炼工序,得到精炼油。
主要包括脱胶、脱酸、脱色、脱臭、脱蜡五个工序。
毛油脱胶。
把毛油中的胶质(主要是磷脂)除去。
脱胶的技术主要采取水化脱胶法,即利用磷脂等胶溶性杂质的亲水性,把一定数量的水或电解质稀溶液在搅拌下加入毛油中,使毛油中的胶溶性杂质吸水膨胀、凝聚并分离出来。
脱酸。
是脱除毛油中游离脂肪酸。
这是整个精炼过程中最关键的阶段。
脱酸的方法很多,应用最广泛的是碱炼法,即采用碱来中和游离脂肪酸,使游离脂肪酸生产肥皂从油中分离析出。
脱色。
采取吸附脱色法除去毛油中的色素、微量肥皂、磷脂、多环烃、残留农药。
脱臭。
脱臭不仅可以除去毛油中的臭味物质,提高油脂中的烟点、改善油的风味,还能有效除去污染,同时还能除去过氧化物及其分解
产物,除去霉烂油料中的蛋白质挥发性分解物,除去小分子量多环芳烃等残留农药,使之降至安全程度内。
毛油脱臭就是在高真空的饿状态下,水蒸气通过含臭味组分的高温油脂,气—液表面接触油中的臭味组分挥发到水蒸气泡中,并按其分压的比率随水蒸气一起逸出,以达到除臭目的。
脱腊:是根据腊与油脂的熔点差及腊在油脂中的溶解度(或分散度)随温度降低而变小的性质,通过冷却析出晶体腊,经过滤或离心分离而达到脱腊的目的。
脱腊诸法的一个共同点,就是温度在25℃以下,才能取得好的脱腊效果。
(2)精炼工艺流程
精炼工艺流程图
1.6.2 设备方案
本项目主要生产设备为各类植物油加工生产设备,选用的设备没有《高耗能落后机电设备(产品)淘汰目录(第一批)》中的产品,主要设备见下表:
表1-2 主要设备一览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