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大学化学总结

大学化学总结


吉布斯公式: ΔG=ΔH-T·ΔS
• 用来判断反应方向;判断自发进行的温度条件。
2、标准态:
• (1)T为任意温度: GT H298 T S298 • (2)T=298K时:


G
298

H
298

298

S
298
注意单位要一致!
② G298 (vi f G298 )产物 (vi f G298 )反应物
i t
无论用反应物还是生成物表示反应速率,反应速率数 值都是相同的。
2、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 浓度、压力、温度、催化剂
第三章 电解质溶液 P51
一、酸碱质子理论
• 概念:质子酸、质子碱、酸碱共轭关系 二、弱电解质溶液中的解离平衡
1、概念:解离常数、稀释定律、解离度、同离子效应、 缓冲溶液及其缓冲原理
K稳可以比较同类型配合物的稳定性大小。不同类型 配合物的稳定性要通过计算。同类型指的是
①中心离子相同,配位数相同,配体不同
②配体、配位数相同,中心离子不同。
2、配位平衡与其他平衡的关系
(1) Ag(NH3 )2 2CN
Ag(CN )2 2NH3
K
第八章 无机化合物 P237
一、氯化物水解反应、硝酸盐热分解反应
二、离子极化理论:
解释熔沸点高低、氯化物水解产物类型、氢氧化物酸碱 性变化规律ROH规则、碳酸盐热稳定性
[例]1、下列物质中热稳定性最好的是( )。
A. Mg(HCO3)2 B. MgCO3 C. H2CO3 D. SrCO3 2、下列物质中水解度最大的是( )。
• 内轨型:dsp2([Ni(CN)4]2-)、d2sp3 ([Fe(CN)6]3-) • 外轨型:sp ([Ag(NH3)2]+) 、sp3 ([Zn(NH3)4]2+) 、
sp3d2 ([FeF6]3-) • 稳定性:内轨型>外轨型,如[Fe(CN)6]3-比[FeF6]3-稳
定.
三、配离子的解离平衡及有关离子浓度的计算 P226 1、稳定常数K稳:
0.059 lg c(氧化态) / c n c(还原态) / c
a b
• 氢电极:2H+ + 2e- = H2




0.059 lg 2
c(H ) / c p(H2 ) / p
2
三、电极电势的应用
• 1、计算原电池的电动势:E E 2、判断氧化剂或还原剂的相对强弱:
(3)熵是描述体系混乱度的状态函数。温度升高,
混乱度增大,即熵值增大。但是对一个化学反应来
说,升高温度,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熵都同时水涨船
高,因此它们的差值S变化还是不大的。

所以要计算某一反应在温度T时的
G
T
,
就可298

T

S
298
二、化学平衡
2、计算:弱酸、弱碱、二元弱酸、缓冲溶液中H+离子浓 度及pH值
3、缓冲溶液的配制方法及有关计算 三、难溶电解质的沉淀溶解平衡 P70 1、概念:
溶度积、同离子效应、分步沉淀、沉淀的转化
2、计算:
• (1)溶度积 Ksp( AmBn ) cm ( An ) cn(Bm )(平衡浓度)
• (2)溶度积规则及其应用: 离子积: Q cm ( An ) cn (Bm ) (任意态浓度)
3、概念及定律 体系及类型、状态函数、恒压热效应、焓、熵及其
性质、热力学第一定律、盖斯定律
解释:为什么温度对化学反应的G影响很大,对H和 S却影响很小?
答:(1)温度对G影响很大,可从吉布斯公式G =HTS得到充分说明。 (2)从本质上讲,反应热效应就是反应物拆散旧键所 吸收的能量和生成物形成新键所放出的能量之差值。同 一反应不管在高温或低温下进行,其化学键改组的情况 是相同的,因此反应的热效应也自然相近。在一些近似 的计算中,把H看作不随温度而变的常数是允许的。
c ]2 c ]2
Cr2O72 H2O 2CrO42 2H
K

[c(CrO42 ) c ]2 [c(H c(Cr2O72 ) c

)
c ]2
三、化学反应速率 P32
1、概念及定律:平均速率、催化剂、质量作用定律、 反应速率方程、反应级数

平均速率: 1 Ci
N2( g) 3H2( g) 2NH 3( g)
K
[ p( NH3 ) p ]2
[ p( N2 ) p ][ p(H2 ) p ]3
Sn2 2Fe3 Sn4 2Fe2
特定反应:温度 一定,表征平衡 常数的值一定。
可以据此进 行一些计算。
K

[c( Sn4 ) c ][c(Fe 2 ) [[c( Sn 2 ) c ][c(Fe 3 )
一、理解波函数、原子轨道、几率密度、电子云、四个量 子数、电子层、电子亚层、能级、能级组的概念及物理 意义
二、会写四个量子数的取值范围
三、能运用泡利不相容原理、能量最低原理和洪特规则及 其特例写出36号元素前的核外电子排布式、外层电子构 型、未成对电子数:Be、B、C、N、O、F、Ti、Cr、 Fe、Ni、Cu、Zn等。(外层电子构型:主族;副族)
大或Ksp越小,争夺金属离子能力就越大。
① AgCl 2NH 3
Ag(NH3 )2 Cl
K1 Ksp(AgCl) K稳 Ag(NH3 )2
② Ag(NH3 )2 I
AgI(s) 2NH 3
K2

1 Ksp( AgI ) K稳 Ag( NH3 )2
1、概念及其物理意义 化学平衡的特点、标准平衡常数、活化能、多重平衡规 则及其应用(电解质溶液、配位化合物)
2、化学平衡的计算 (1)利用标准平衡常数表达式进行计算(平衡浓度、分压)
(2)利用公式: G 2.303RT lg K
3、化学平衡的移动(吕·查得里原理) 判断反应平衡移动方向或者判断有利于产物生成所需要 的浓度、压力、温度条件。
A. FeCl3
B. FeCl2
C. BCl3
D. BeCl2
3、H3BO3、HNO2、HNO3、H3AlO3的酸性由弱到强的 顺序是( )。
• 离子极化是指离子发生变形产生诱导偶极过程。离子 的极化力是指( 使邻近的异号电荷离子极化变形的能 力 ),其影响因素有( 离子电荷、离子半径、离子的外 层电子构型 );离子的变形性是指( 离子在外电场作 用下可以被极化的程度 ),其影响因素有( 离子电荷、 离子半径、离子的外层电子构型)。在一般情况下,主 要是( 正离子 ) 对( 负离子 )的极化。离子极化的结果 会导致(键的极性 )减弱,使键型发生从( 离子键 )向 ( 共价键)的转变,进而导致晶体类型由( 离子晶体 ) 转 变为(过渡型晶体 ) 乃至转变为( 共价型(分子)晶体)。 物质的(熔沸点)随之发生相应的变化。
注意:(1)标准态时根据 的大小比较;

(2)非标准态时根据 的大小比较。
3、判断氧化还原反应进行的方向:G nFE
(1)标准态时通过 G或E的符号判断;
(2)非标准态时通过G或E的符号判断。
G nFE nF
4、判断氧化还原反应进行的程度:
T=298K: lg K

nE 0.059

n 0.059



四、电解:判断电极产物(惰性电极;金属电极) 五、金属材料的腐蚀与防腐 1、防腐类型及电极反应: 析氢腐蚀、吸氧腐蚀、差异充气腐蚀 2、防腐措施: 牺牲阳极保护法、外加电流法
第五章 原子结构与周期系 P127
大学化学总结
复习要求: 1、全面复习,会总结! 2、有疑问一定要答疑!
考试要求
• 1、不允许有任何作弊现象发生!有监控哦…… • 2、带学生证。 • 3、重修、缓考同学交重修证、缓考证;转专业同学交相关
证明,否则不允许考试。 • 4、带计算器,不允许借其他同学的计算器。 • 5、不允许使用自己的草稿纸,可以在考试本背面或后面附
A. +1
B. +2
C. +3
D.无法确定
2、中心离子以dsp2杂化轨道成键而形成的配合物,其 空间构型是( )。
A. 直线形 B. 平面四方形 C. 正四面体型 D.八面 体型
3.[Cu(NH3)4]2-中Cu2+的杂化轨道类型: dsp2杂化轨 道。Cu2+外层电子构型:3d9,其中一个d电子激发到p 轨道上,发生重排后空出一个3d轨道,采取dsp2杂化 轨道。
四、 根据外层电子构型判断36号元素前在周期表的位置。 (周期;族;区)
• [例]判断:1、两原子之间形成共价键时,首先形 成的一定是共价键。( )
• 选择:2、下列化合物中,含有极性键的有( ), 含有非极性键的有( ),极性分子有( )。
• A. P4
B. BF3
C. ICl
D. CCl4
第六章 分子结构和晶体结构 P165

K稳 Ag(CN)2 K稳 Ag(NH 3 )2

= 1.26 1021 1.12 107
=1.13 1014
结论:
①对于具有相同配位数的配离子,反应方向:K稳小K稳大 ②配离子有系数时,K稳应有方次数(多重平衡规则推导K) (2)与沉淀平衡的竞争
实质是配合剂与沉淀剂争夺金属离子能力的大小,K稳越
道,L提供孤电子对而形成的配位键。 • (2) Mn+提供的空轨道必须进行杂化,杂化轨道的类型
决定配离子的空间构型和稳定性。 • (3)磁矩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