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973项目申报书——2011CB706700-G光学自由曲面制造的基础研究

973项目申报书——2011CB706700-G光学自由曲面制造的基础研究

项目名称:光学自由曲面制造的基础研究首席科学家:房丰洲天津大学起止年限:2011.1至2015.8依托部门:教育部天津市科委二、预期目标(1)总体目标针对国家发展的重大需求对光学自由曲面制造技术的要求,深入研究并解决光学自由曲面制造中的重大关键基础科学问题,揭示自由曲面成型过程中纳观尺度材料迁移新理论,掌握和研究光学自由曲面高效、纳米级精度加工工艺技术及装备的共性基础问题,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高精度、可控面形的光学自由曲面加工技术,培育我国光学自由曲面加工领域在国际上具有重要影响的学术带头人和创新团队,推动我国制造技术基础理论研究,确立在光学自由曲面制造领域国际竞争中的优势地位,增强光学自由曲面核心关键器件自主创新能力,并将光学自由曲面制造理论向更多领域纵深发展,推动我国科技进步。

(2)五年预期目标在理论研究方面:解决光学自由曲面制造中的关键科学问题,为实现高精度、高效率和高可靠性的光学自由曲面制造技术与装备提供理论基础,跻身于国际制造科学研究领域的前沿。

•揭示光学自由曲面加工装备多体多态动力学行为与精度稳定性的映射规律、时变工况激励下控制系统与机械结构耦合动态特征对加工精度的扰动规律,建立几何/物理/材料关联约束条件下光学自由曲面的空间机构构型创新设计与优化理论;•揭示光学自由曲面非均匀变流向纳观材料迁移规律,建立曲面成形过程中跨尺度材料特性演变、表层及近表层材料结构变化等基础理论;•揭示光学自由曲面物理再构过程中加工工具在力、热和化学等多场耦合环境下与加工材料之间相互作用和微观力学行为,建立加工工具的失效形式及其加工性能的演变理论;•揭示多物理场辅助下纳米切削行为、离子注入表面改性后的硬脆材料切削规律,建立工具磨损抑制及材料学分析测试理论。

在技术应用方面:通过本项目研究,在若干关键技术上取得源头创新成果,提升我国光学自由曲面制造装备及关键应用零部件的制造水平。

•设计光学自由曲面离轴三反望远光学系统,并完成系统中自由曲面器件的制造和装配,系统视场角达到50 º-60 º以上,成像质量接近衍射极限,同时解决子午与弧矢面间放大倍率的不一致问题;•实现光学晶体复眼结构器件(材料为ZnS/ZnSe)的设计及加工,具体技术指标为:单元尺寸≤10mm,单元数量>40个,整体尺寸<150mm,面形精度PV<10um,表面粗糙度Ra<8nm;实现下一代IC装备SMO光源系统中核心光学自由曲面非球面微透镜阵列(材料为光学玻璃/塑料)的设计及加工,具体技术指标为:透镜口径<150mm,单元尺寸≤1mm,单元数量>50个,面形精度PV<8um,表面粗糙度Ra<10nm;•突破纳米级刃口微刀具创成技术难题,实现纳观材料迁移机理验证,完成圆弧、直线、锯齿、尖角等典型刃口半径在30nm以下微刀具;•突破加工工具磨损抑制技术难点,为光学自由曲面加工提供先进工具和加工液,建立多物理场辅助切削在线实验装臵和材料学分析测试平台;•突破原位测量系统设计和装配技术难题,建立激光干涉接触式探针测量和多功能集成柔性光学式原位测量系统,量程为150mm,测量分辨率达20nm,测量精度0.3um,实现光学自由曲面的测量、分析和质量控制;•构建光学自由曲面建模与光学特性评价平台、加工质量综合评估与控制平台,建立光学自由曲面形成过程的智能仿真与表面质量数字化评价体系,实现零部件的高效制造与性能定量预测。

在论文与人才培养方面:本项目研究过程中,拟发表论文200-240篇,其中三大检索收录论文占80%,申请专利10~20项;组织高水平的国际会议2~3次;形成具有重要国际影响的光学自由曲面制造技术研究队伍;涌现出一批优秀中青年人才,包括国际前沿学术带头人1~2人;培养博士生、硕士生50-80人。

三、研究方案光学自由曲面制造的关键技术中提炼出共性科学问题,分别从曲面建构、物理再构和精度改善三方面进行研究。

在研究方法上,通过理论与实验的紧密结合,将理论研究、技术开发和应用示范相结合,揭示材料在纳米尺度下相互作用的规律,建立光学自由曲面制造理论基础和关键技术平台,其成果适合应用于其他重大需求领域。

曲面建构:分析光学自由曲面的应用要求,借助光学理论将要求指标化,转换为具体的光学性能参数。

依据应用范围分为非成像和成像光学器件,结合计算机图形学进行光学性能参数和空间表达映射理论的分析。

针对非成像光学器件,利用非成像光学理论中的光学扩展量守恒定律和边缘光线原理,借助微分几何理论确定光学性能和空间表达的离散型映射模型;针对成像光学系统,建立自由曲面的直接光线追迹模型,综合多目标评价函数进行模型参数的最优化求解。

采用NURBS重构方法建构曲面型映射模型,重点考虑表达方式的一致性、高阶误差评定、空间特征解析等理论,进行空间表达的高精度建构、转型和特征解析。

结合以上研究成果和具体应用实例,建立光学自由曲面建模和光学特性评价体系及平台。

物理再构:建立几何/物理/材料(GPM)三元关联约束的多维集成光学自由曲面制造装备结构设计与开发理论,建立光学自由曲面加工精度关于加工装备多体多态动力学行为的反推演模型,研究提高精度稳定性的多态联合补偿策略。

基于光学自由曲面空间表达和空间特征解析理论,结合物理再构的运动学机制,实现加工区域划分策略和变行距轨迹及无缝衔接轨迹规划,并分析工具干涉检验与防干涉运动策略。

提取耦合动态特征对加工精度的扰动规律,建立基于耦合动态特征的控制参数与机械结构逆向优化匹配理论,研究控制参数的优化匹配对加工精度的调控机制。

综合以上研究成果及工艺试验结果,建立光学自由曲面智能成型仿真与表面质量数字化评价体系。

精度改善:该方面是本项目的研究重点之一,光学自由曲面的精度改善体现在表面质量和面形精度两个方面。

在表面质量的改善方面,重点依赖对纳观材料迁移行为和界面作用机理的透彻解析。

利用第一性原理和基于密度泛函平面波赝势方法,建立不同材料原子间的相互作用势能函数,进行纳米尺度材料迁移的分子动力学模拟,并通过桥尺度函数与利用连续域的离散单元方法的宏观模型仿真联合,获取成形过程中的宏观和微观物理信息,建立纳观非均匀变流向材料迁移理论。

利用现代摩擦学的理论与方法,进行纳观尺度的工具磨损机理的研究,分析多场耦合环境中加工工具与加工材料相互作用与微观力学行为,提出采用基于固结磨料化学机械磨削原理的光学自由曲面超精密加工新方法,利用加工过程中化学和机械复合作用实现高精度高表面质量表面的加工。

针对常用的硬脆性材料,采用多物理场辅助与离子注入表面改性技术,进行工具磨损抑制效应分析。

利用聚焦离子束进行纳米刃口工具的制备,完全符合模拟过程中的工具尺度,并采用锥面成形途径实现纳观材料迁移行为的分析验证。

同时辅以各种显微结构表征手段(如原子力显微镜、显微拉曼光谱分析等)对材料成形过程中表面/近表面微观结构的影响规律进行检测和观察。

原位测量系统的应用和补偿技术的开发是面形精度提高的重要手段。

利用激光干涉传感和激光共聚焦传感技术实现原位系统开发,建立测量方法及系统装配的精度模型,提高大量程原位测量系统的精度和稳定性,搭建光学自由曲面质量综合评估与控制平台,实现面形精度的评价和补偿。

以上立体布局使本项目研究方向构成一个整体,各研究方向较强的有机联系,有助于课题间交叉联合和项目持续推进,使研究向纵深发展。

四、年度计划一、研究内容光学自由曲面制造已成为提升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技术,结合国家发展的重大需求和光学自由曲面制造的发展趋势,本项目以光学自由曲面空间构建与物理再构理论、再构过程的多态量耦合影响机制、纳米尺度多物理场材料成形机理、面形原位测量评价及面形可控工艺等关键共性技术为突破口,本项目围绕下列三个重要科学问题展开研究:1. 光学自由曲面性能要求与空间表达的映射规律及物理再构光学自由曲面给光学设计人员提供了很大的设计自由度,随着现代光学、生物医学、能源、通讯及微电子等领域应用需求的不断提高,新一代结构复杂的光学自由曲面也被纷纷提出。

设计的复杂性和随意性使其异于已有的传统光学器件,传统空间表达方式已很难胜任新型光学自由曲面描述。

这种面形的复杂性和高精度要求也给制造过程带来了众多工艺难点,同时,带来了至今仍无完善理论来系统解释的新现象,对先进制造领域提出了极大的挑战。

需要将机械学与数学、物理学、化学、计算机图形学、材料学等领域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探索光学自由曲面制造中的性能要求和空间表达新规律,提出适应于应用需求变化的空间变化新方法,创建物理场复合作用机理以及物理再构的新原理和新工艺。

主要研究内容:①光学自由曲面形态学演变与空间表达新方法光学自由曲面的空间表达是制造过程中首要明确的基础问题。

自由曲面的形状任意性为空间表达的研究带来了众多难题,如自由曲面很难采用精确统一的空间表达策略进行可靠描述,仍无系统完善的自由曲面光学优化设计方法,光学像质评价及公差分析过程涉及到大量多目标约束等。

重点研究和解决以上关键基础问题,为光学自由曲面物理再构和测量评价补偿等提供有力支撑,主要的研究内容包括:•光学自由曲面空间表达一致性模型及空间特征解析;•光学自由曲面空间一致性模型重构高阶误差评定与规避策略;•照明系统多参数约束光学自由曲面高效数值解构及统筹优化;•成像系统光学性能与空间特征映射基础理论及像质评价体系;•光学自由曲面建模与光学特性评价平台。

②光学自由曲面成形过程的物理解析及再构策略随着光学自由曲面的精度、效率越来越高,高速、高加速度和变加速度成为加工装备动态行为的主要表现形式,装备的力学特性、热学特性、以及力、热耦合特性对加工质量和效率产生显著影响。

为最大限度提高自由曲面的面形精度、表面粗糙度等性能指标,研究光学自由曲面加工装备多体多态动力学行为与精度稳定性的映射规律、时变工况激励下控制系统与机械结构耦合动态特征对加工精度的扰动规律,提供提高精度稳定性的多态联合补偿策略和控制参数与机械结构的优化匹配对加工精度的调控机制。

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几何/物理/材料(GPM)三元关联约束下光学自由曲面成形的空间构型理论;•GPM约束下光学自由曲面加工装备多体多态动力学行为与精度稳定性模型;•光学自由曲面分域迭代加工理论与无缝变距轨迹规划;•时变工况激励下控制系统与机械机构耦合动态特征表达、对加工精度的扰动规律与调控机制;•光学自由曲面形成过程的智能仿真与表面质量数字化评价体系。

2. 光学自由曲面多场作用成形的材料迁移纳观物化行为与机制由于光学自由曲面加工过程的高速瞬态过程不宜表征和纳米尺度实验验证困难,被加工材料的原子级迁移行为尚不明确,成形过程中的界面作用机理也不完善,总之在世界范围内还没有形成以纳米精度为特征的光学自由曲面制造成熟理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