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预应力竹节桩施工办法
1)压桩机型号选取:设计桩型选用直径¢500、¢600型桩,最大桩长为30米。
工程桩最大终压力规定不不大于6600kN(单桩承载力特性值2-2.5倍),为满足设计及施工技术规范规定,参照《建筑桩基技术规范》及《静压桩基本技术规程》附录5,结合现场施工环境,压桩机选用一台(最大压桩力达8000kN)和四台(最大压桩力达6000kN)步履行走式静压桩机或多功能锤击桩机,满足该工程设计施工需要。
其技术参数详见
5.2 施工顺序安排
打桩时,由于桩对土体挤密作用,先打入桩水平推挤而导致偏移和变位,或被垂直挤拔导致浮桩;而后打入桩难以达到设计标高或入土深度,导致土体隆起和挤压,截桩过大。
因此群桩施工时,为了保证质量和进度,防止周边建筑物破坏,打桩前应依照桩密集限度、桩规格、长短和桩架移动以便来对的选取打桩顺序。
当桩较密集时(桩中心距不大于等于4倍边长或直径),应由中间向两侧对称施打,如图A所示;或由中间向四周施打,如图B所示。
这样,打桩时土体由中间向两侧或四周挤压,易于保证施工质量。
当桩数较多时,也可采用分区段施打。
当桩较稀疏时(桩中心距不不大于等于4 倍边长或直径),可采用上述两种打法或采用由一侧向单一方向进行施打方式,如图C所示,即逐排打设。
这样逐排打设,桩架单方向移动,打桩效率高。
但打桩迈进方向一侧不适当有防侧移、防振动建筑物、构造物、地下管线等,以防
土体挤压破坏。
当桩规格、埋深、长度不同步,宜先大后小,先深后浅,先长后短施打。
结合本工程实际状况,本工程施工顺序重要采用逐排打设法(A),沿着轴线方向逐排逐承台施工,自南向北推动,并依照就近原则移动桩机(桩机走向见附图)。
为了减少挤土效应导致桩身上浮,5桩以上承台处施工时必要遵守先里后外原则。
5.3 预应力竹节桩施工流程
预应力竹节桩施工工艺流程图
5.4 压桩施工操作环节详述
1)场地平整:清除地表杂物,并填平场地中坑洼处,必要时用压路机压实表土。
并沿场地四周挖沟排水至集水坑进行集中排水。
(本工程建设方负责“三通一平”,当前已完毕)
2)测量定位:开工前请甲方提供区域内控制点资料及明确现场控制点详细位置,并及时办理双方交接手续。
依照甲方提供控制点,施放轴线和桩位,每个桩点插短钢筋,并做成桩等径模具,白灰沿模具撒放。
到桩机就位后再进行复测。
测量定位、放线、复核工作由专人负责,对测量仪器定期检查,做好测量定位放线原始资料。
形成定位、放线测量成果资料用书面形式报监理和甲方复核检查,轴线偏差不不大于1cm,桩位偏差不大于2cm,确认后方可开始施工。
3)预应力竹节桩成品检查:检查预制桩出厂合格证和重要质量指标(砼强度),再进行外观检查,同步做好检查记录。
经监理验收,并签字承认。
对预制桩两端应清理干净,连接面上有油漆杂物污染时,应清刷干净。
不合格桩及时清退出场。
4)设备准备状况检查:压桩机安装就位,按需要总重量配备压重,并调平桩机平台。
打桩前认真检查打桩机设备及起重工具。
5)探桩:依照测量定位点,运用同直径钢管用静力压桩机压穿①层土层,探明表层土障碍物。
防止桩尖堵塞块石,以便顺利穿过②层土层。
如果场地土层状况良好,为了提高工效,可以不用探桩,直接压桩即可。
6)吊桩插桩:依照每孔设计桩长选取每节桩长和压桩顺序并编号。
运用桩机自身起重机按编号顺序吊桩就位,再用夹具持桩对准测量定位点插桩入孔内。
桩压入过程中修正桩角度非常困难,因而就位时应对的安放。
第一节桩插入地下时,必要保持位置及方向对的。
开始要轻压,认真检查,若有偏差应及时纠正,必要时要拔出重压。
桩垂直度安排专人采用用两台经纬仪进行监控,经纬仪应设立在不受打桩影响处,且大概互成90°方向上,并经常加以整平,监测导架保持垂直,通过桩机导架旋转、滑动及停留进行调节。
7)压桩:运用桩机重量由液压系统持桩将预制桩垂直压入土中,并随时用两台经纬仪双向控制管桩垂直度。
并观测压桩压力与深度。
初压时如果下沉量较大,宜采用轻压,随着沉桩加深,沉速减慢,压力逐渐增长。
在整个压桩过程中,要使压杆、桩帽、桩身尽量保持在同一轴线上。
必要时应将桩架导杆方向按桩身方向调节。
要注意尽量不使桩受到偏心压力,以免桩受弯。
压桩较难下沉时,要检查桩架导杆有无倾斜偏心,桩身与否垂直,每根桩宜持续完毕,以免难以继续下压。
按设计桩位平面图绘制桩位编号图,自备压桩记录外,交甲方和监理各一份,以供监理检查。
选取桩位上浮观测点,做好详细记录。
8)接桩:桩下段沉离地面0.5~1.0m时开始接桩,一方面将上节桩吊起,安装小螺帽连接插件,对准下节桩大螺母,然后用钢丝刷清除端板坡口内浮锈、污物及杂物。
用成90°方向经纬仪调节上节桩垂直度,符合规定后,对连接处进行涂抹环氧树脂,连接插件对准下节桩孔洞,完毕后上方可继续压桩。
9)送桩:为将桩压到设计标高,需要采用送桩,操作时先吊起送桩,送桩下端面紧挨上管桩上端面,中心线对齐,保证垂直度满足后再加压,直到送桩至设计标高。
送桩时考虑桩身回弹,可在原设计桩顶标高基本上,超送2-3cm,保证在开挖后达到如下图效果,这样既节约了因破桩产生二次费用又保证了桩头质量。
5.5 压桩垂直度保证办法
调校桩垂直度是保证沉桩质量核心,必要高度注重。
插桩在普通状况下入土50~80cm停止压桩,然后进行垂直度调校。
桩垂直度安排专
人采用用两台经纬仪进行监控(也可以使用线锤吊线观测),经纬仪应设立在不受打桩影响处(约距桩点20米),且大概互成90°方向上,并经常加以整平,监测导架保持垂直,通过桩机导架旋转、滑动及停留进行调节。
桩垂直度必要不不不大于0.5%,满足规定方可继续沉桩。
在沉桩过程中施工员随时观测桩进尺变化,如遇地质层有障碍物、桩身偏移时,应分一两个行程逐渐调校,不可一次性强行扳正。
5.6 预应力竹节桩验收
预应力混凝土竹节桩进场后应与业主、监理、供应商四方一起对进入施工现场预应力竹节桩进行检查验收,并办理验罢手续,做好检查记录及标记工作。
重要检查桩外观尺寸及桩产品证明书。
在施工过程中对桩强度有疑义时,要及时与业主和监理进行沟通。
桩外观尺寸允许误差依照《建筑地基基本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规定进行验收,应符合下列规定:
5.9管桩堆放和装卸办法
a.堆桩场地应平整、坚实,防止产生不均匀沉降,桩堆存时,必要要有可靠防滚、防滑办法。
b.吊车装卸,汽车运送,由于每节管桩长≤15m采用两端勾吊吊运(如图A所示)。
0.207L 0.586L 0.207L
图A 图B
c.桩堆放底层应在距两端0.207L吊点位置放好垫枕(如图B所示),垫枕支撑点应
在同一平面上,现场堆放时场地应坚实、平整、管桩还应采用木楔防滚、防滑。
d.装卸时应轻起轻放,禁止抛掷,碰撞、滚落,吊运过程应保持平稳,避免激烈振动,防止桩身裂损。
e.桩在起吊时应使每个吊点同步升起,每个吊点受力均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