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料调色的基本知识我们在学习涂料调色方法之前,首先应该了解一些颜色方面的常识。
自然界中物体的颜色千变万化,人之所以能看见物体的颜色,是由于发光体的光线照射在物体上,光辐射在物体上,光的辐射能量作用于眼睛的结果。
不发光物体的颜色只有受到光线的射时才被呈现出来,物体的颜色是由光线在物体上被反射和吸收的情况决定的。
一个物体在日光下呈现绿色,是由于这个物体主要将白光中的绿色范围的波长反射出来,而光谱的其他部分则被它吸收,如果在钠光灯下观察这个物体就看不出是绿色,因为钠光的光线中没有绿光的成份可以被它反射,这里可以看出,物体的可见颜色是随光照光谱成份而变化的。
一个物体如果完全反射射来的光线,那么这个物体我们看来是白色的,如果它完全吸收投射在它上面的光线,则这个物体看来是黑色的。
颜色分为非彩色和彩色,非彩色是指黑色、白色和这两者之间深浅不同的灰色,白黑系列上的非彩色的反射率代表物体的明度。
反射率越高时,接近白色,越低时,接近黑色。
彩色系列是指除了白黑系列以外的各种颜色。
光谱不同波长在视觉上表现为各种颜色的色调,如红、橙、黄、绿、青、紫等。
要确切地说清楚某一种颜色,必须考虑到颜色的三个基本属性,即色调、饱和度和明度,这三者在视觉中组成一个统一的总效果。
色调是指在物体反射的光线中以哪种波长占优势来决定的,不同的波长产生不同的颜色感觉,色调是决定颜色本质的基本特征。
颜色的饱和度是指一个颜色的鲜明程度。
色调、明度和饱和度是颜色的三个基本属性,非彩色则只有明度的差别,而没有色调和饱和度这两个属性。
涂料的混合配色遵循一种减色法原理,其三原色是黄、青、紫,它们的互补色是兰、红、绿。
所谓补色即两种色光按一定比例混合得到白色色光,红色的补色是青色,黄色的补色是兰色,绿色的补色是紫色。
减色法混合的结果归纳如下:黄色= 白色- 兰色紫色= 白色- 绿色青色= 白色- 红色黄色+ 紫色= 白色- 兰色- 绿色= 红色黄色+ 青色= 白色- 兰色- 红色= 绿色紫色+ 青色= 白色- 绿色- 红色= 兰色黄色+ 紫色+ 青色= 白色- 兰色- 绿色- 红色= 黑色这些关系式标明颜料依次相加的关系,混合后得出的颜色,其明度是减少的。
涂料调色技术主要有实色漆调色,透明漆调色等,通常在拟定调色配方以前,要根据颜色样板或按某一实物的颜色来进行分析,首先了解色相范围,由几种颜色组成,哪种是主色,哪种是副色,色与色之间关系如何,各占比例约多少,然后根据经验初步拟出调色配方,再经小样调试,调色时,先加入主色,再以着色力较强的颜色为副,慢慢间断地加入并不断搅拌,要随时观察颜色的变化,取样抹、刷、喷或沾在干净的样板上,待颜色稳定后与原始样板比色,在整个调色过程中必须掌握“由浅入深”的原则。
从减色法的原理可以看出,若样品与标准板比较,过红可以采用减色法或加青,过绿可以采用减绿或加紫,过兰可以采用减兰或加黄的方法调整,反之亦然,因为黄、青、紫和兰、红、绿互为补色,但是颜料的这种混合将导致明度下降,可以用黑、白来调节混色的明度。
目前涂料生产厂家一般备有黑、白、红、绿、兰、黄、青、紫等色浆用于调色,在进行实色漆调色时,多采用浅色域在白基础漆中加小于5%的高浓度色浆调色,深色域使用清漆加固定量色浆的调色方法。
而透明色的调色则选用的是一些透明颜料浆或染料液,透明色的颜色变化还受到涂层的厚度及底材的影响,在实际调色比色时应该在规定的厚度及底材上进行比较。
了解了这些涂料调色的基本知识,在工作中勤学多练,会很快掌握这门技术的。
一、涂料基本概念涂料,我国传统称为“油漆”,是一种材料,这种材料可以采用不同的施工工艺涂覆在对象表面上。
形成粘附牢固,具有一定强度,连续的固定薄膜,这种形成的膜通称涂膜,又称漆膜或涂层,涂料是化工材料中的一类,现代的涂料正在逐步成为一类多功能性的工程材料,无论是传统的,以天然物质为原料的涂料产品,还是现代发展中以合成化工产品为原料的涂料产品,都属于有机化工高分子材料,所形成的涂膜属于高分子化合物类型,按现代化工产品的分类,涂料属于精细化工产品。
涂料对所形成的涂膜而言,是涂膜的“半成品”,涂料只有经过使用即施工到被涂对象表面形成涂膜后才能表现出具作用。
涂料通过涂膜所起的作用,可概括为三个方面:(1)保护作用(2)装饰作用(3)特殊功能作用二、涂料的组成涂料是要经过施工在对象表面而形成涂膜,因而涂料的组成中就包含了完成施工过程和组成涂膜所需要的组份。
其中组成涂膜的组份是最主要的,是每一种涂料品种中所必要含有的这种组份通称为成膜物质。
在带有颜色的涂膜中颜料是组成中的一个重要的组分。
为了施工和涂膜性能等方面的需要,涂料组成中有时含有助剂组分。
因此,涂料组成中包含成膜物质、颜料、溶剂、助剂四个组分。
三、涂料分类(1)按涂料的形态分类:A 固态的涂料,即粉末涂料B 液态的涂料,包括有溶剂和无溶剂两类,有溶剂的涂料可分为溶剂型涂料,溶剂分散型涂料和水性涂料,无溶剂的涂料包括通称的无溶剂涂料和增塑剂分散型涂料(即塑性剂胶)(2)按涂料的成膜机理分类:A 非转化型涂料B 转化型涂料(3)按涂膜干燥方式分类:主要有:常温干燥涂料,加热干燥涂料,湿固化涂料,蒸气固化涂料,辐射能固化涂料。
(4)按涂料的成膜物质分类:酚醛树脂漆醇酸树脂漆等。
四、涂料的施工方法和成膜方式(1)施工方法:1 刷涂法2 辊涂法3 喷涂法4 浸涂法5 淋涂法6 刮涂法(2)成膜方式:1 物理成膜方式:A 溶剂或分散介质的挥发成膜。
如:硝基漆、沥青漆B 聚合物粒子凝聚成膜。
如:粉末涂料2 化学成膜方式:A 氧化聚合形成:如酚醛树脂涂料和环氧酯涂料B 引发剂引发聚合形成:如不饱合聚酯涂料C 能量引发聚合形式:如紫外光固化涂料D 缩聚反应形式:如氨基醇酸树脂涂料E 转移聚合反应形式:即双组分涂料F 外加交联剂固化形式:如潮固化聚氨酯五、聚酯漆及生产工艺(一)PU聚酯漆基本概念:PU 聚酯漆广泛用于木器涂装上,它具有许多优良特点:1 与其它油漆相比,在相同硬度条件下,由于氢键的作用,PU漆膜的断裂伸长率最高,因而具有高度的机械耐磨性和韧性,广泛用作地板漆、甲板漆等。
2 油漆中有些品种(如环氧、氧化像胶等)保护功能好而装饰性差,有些品种(如硝基漆等)则装饰性好而保护功能差,然而PU漆兼具保护性和装饰性,可用于高级工艺品,高级森器、钢琴、大型客机等涂装。
3 漆膜附着力强,PU漆象环氧一样,可配制成优良的粘合剂。
因而漆膜对多种物面(金属、木材、橡胶、混凝土、某些塑料等)均有优良的附着力。
4 漆膜具有优良的而化学性品性,耐碱、酸、盐液、石油产品。
因而,可以用于钻井平台、船舶、化工厂的维护涂料,石油贮罐的内壁等。
5 能高温烘干,也能低温固化6 PU漆膜能耐-25度低温而开裂。
(二)PU聚酯漆的组分PU聚酯漆是由主漆、固化剂、稀释剂三组份构成,地板漆、方便型漆由主漆、固化剂两组份构成。
1 固化剂(1)PU漆是由主漆组分(乙)提供“-OH”基和固化剂组分(甲)“-NCO”按一定比例混合后,在常温下就可以反应交联,理论上的配比是一个“-OH”基配一个“-NCO”基,即1:1。
但由于“-NCO”基很容易被油漆中或天那水带入的杂志-微量水份、醇类溶剂所消耗掉一部分,故而往往需要稍多加点固化剂才能硬度更好,由于固化剂的浓度(固含量)越低,其贮存稳定性越差。
因此,一般成品是把固化主漆:固化剂=2:1,实际使用时,若固化剂低于该配比,则漆膜干结慢,硬度差,重涂性差,而高于这配比,则干得快,硬度也高,但固化剂不能过高,否则,导致漆膜过脆而开裂的现象。
(2)固化剂的种类:A 以TDI与三羟的加成物,即通用型固化剂。
B TDI自聚的产物,即我们常用的三聚体固化剂。
C HDI与水反应生成的具有三官能度的多异氰酸酯,即N-75。
这三种固化剂的耐黄变性以N-75最好,三聚体的特点是具有消光能力,反应快,漆膜硬度高,耐黄变性好。
缺点是:相溶性有较大局限性,漆膜较脆。
N-75固化剂的突出特点是:耐黄变性能好,漆膜耐冲击好,柔韧性好,漆膜硬度高,相溶性好。
缺点是:反应速度相对较慢。
因此,在确定选择固化剂时,主要根据消费者的实际需要及产品主要突出的特点。
(3)固化剂使用过程中的注意事项:A 不可用醇类溶剂(包括含醇类溶剂的稀释剂)稀释固化剂。
B 不能用含水溶剂稀释固化剂。
C 固化剂不能裸露于空气中,应随时密封存放。
D 固化剂不能高温存放,一般应旋转在阴凉地方。
E 固化剂不能淋雨,以防包装物渗漏。
F 固化剂不能过度对稀,以防析出。
G 兑稀固化剂所用溶剂应准确称量,以防降低有效含量。
H 兑稀固化剂所用溶剂必须合理搭配,以防非级性溶剂过量,造成固化剂难以溶解。
(4)合格固化剂的表现特征:A 无色(或带微黄)B 清澈透明C 粘度较低,一般摇动时,发出哗哗响声2 稀释剂A 稀释剂是用来溶解或分散成膜物质,形成便于施工的流液,并在涂膜形成的过程中挥发的液体,由于稀释剂是挥发性的液体,习惯称挥发份,稀释剂中含有能溶解成膜物的溶剂及能增进溶解力的助溶剂。
为了获得满意的溶解能力及挥发发膜效果,在稀释剂往往采用混合溶剂。
尽管稀释剂在洞悉产品中不是一种永久性的组份,但它对成膜物质的溶解决定了所形成的树脂(油漆)溶液的均匀性,漆液的粘度和贮存稳定性。
在油漆的涂膜干燥过程中它的挥发性极大地影响涂膜的干燥,涂膜的结构和涂膜外观的完善性。
一般来说,稀释剂的溶解力越强(即含酯类、酮类等溶剂越多)形成的漆液越均匀,粘度越低,贮存稳定性越好,光泽会低些,在涂装形成的干燥过程中,稀释剂挥发速度越快,则漆膜干燥越快,但其手感会差些,光泽会低些,在油漆的调配时,稀释剂若加入得过多,不但会降低油漆的固含量,影响漆膜的丰满度,还易造成漆膜流挂、浮色、发花等毛病,若添加量不够,则会影响涂膜的的流平性,表面起桔皮,粗粒,手感差。
要特别注意的是PU类稀释剂中的醇和水的含量要求很严,因为醇和水与固化剂的反应比树脂与固化剂的反应要快的多,它们会消耗掉固化剂,导致涂膜起泡,硬度差,甚至干不透等毛病,上层漆施工时易将下层漆咬起脱落。
B 稀释剂的基本成份为:甲苯、二甲苯、丁酯、CAC,即苯类、酯类、酮类,稀释剂成份的确定主要从季节变化、施工手段、主漆配套三个方面来考虑,苯类溶剂的主要特点是:成本低,溶解力强,挥发适中;酯类溶剂的特点是成本适中、溶解性强、挥发快;酮类溶剂的特点是溶解力很强,挥发较慢。
所以,稀释剂考虑的两个主要因素即挥发速度和溶解能力。
以我国气候变化的情况,大致分为两类,即夏季和冬季,夏季要求稀释剂适当慢干,冬季适当快干。
从溶解力方面讲,能完全稀释主漆即可,溶解力过强,在施工过程中会出现咬底,溶解力过弱,不能稀释主漆,调整稀释剂的溶解力主要从酯类、酮类溶剂两方面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