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猪圆环病毒病的临床症状与防控对策

猪圆环病毒病的临床症状与防控对策

猪圆环病毒病的临床症状与防控对策摘要介绍了猪圆环病毒病的流行情况,并从仔猪断奶后多系统衰竭综合症(pmws)、猪皮炎和肾病综合征(pdns)、呼吸道疾病综合征(prdc)、a2型先天性震颤、母猪繁殖障碍等方面总结其临床症状和诊断方法,并提出针对性的防控对策,以期为猪圆环病毒病的防治提供参考。

关键词猪圆环病毒病;流行情况;临床症状;诊断;防控对策中图分类号 s858.285.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07-0299-02
猪圆环病毒(porcine circovirus,pcv)在分类学上属圆环病毒科圆环病毒属,为已知的最小的动物病毒之一,猪圆环病毒病是一种猪多系统功能障碍性疾病。

近年来,该病发生呈上升趋势,猪场如果预防不利,一旦发生该病就很难控制,从而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目前已知的pcv有pcv1和pcv2 2个血清型,其中pcv2为致病性的病毒,而pcv1为非致病性。

研究表明,猪对pcv2具有较强的易感性,并且容易传播,病毒来自于粪便、鼻液等废物,其感染途径可以是呼吸道、口腔等,各种年龄的猪都会感染。

猪感染了pcv2,死亡率可达10%~30%,某些猪场严重暴发该病的,死亡淘汰率在50%以上。

除此之外,pcv2还是造成猪免疫障碍的重要传染病之一。

1 流行情况
猪圆环病毒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各年龄阶段的猪均易感该病。

哺乳期乳猪发生新生仔猪先天性震颤(ct);5~12周龄的保育猪会发生断乳仔猪多系统衰竭综合症(pmws),尤其是断乳前后的仔猪易发;生长期或育肥期发生皮炎和肾病综合征(pdns)较多,而哺乳期间多呈散发。

病猪和带毒猪是猪圆环病毒病的主要传染源。

病毒自感染猪的粪便、鼻液等废物中排出,水平传播途径有呼吸道、口腔等,而垂直传播途径为公猪精液;部分吸血昆虫也能传播本病。

规模猪场饲养密度过大,通风不良,各种病原菌失调,很多细菌混合感染,饲料营养水平下降,胃肠道发育不健全,消化吸收能力不强,滥用抗生素,维生素和氨基酸的缺失等都可加重病情。

2 临床症状
2.1 仔猪断奶后多系统衰竭综合症(pmws)
仔猪断奶后多系统衰竭综合症主要发生在3~14周龄的猪,最常见于3~8周龄,一般断乳后1~2周发病。

表现为呼吸困难、咳嗽、皮肤苍白、损伤、皮毛粗糙、体重减轻、渐进性消瘦、虚弱、结膜黄染。

较少发现的症状为腹泻和中枢神经紊乱,发病率虽低但死亡率极高。

继发感染时,断奶仔猪死亡率10%~30%不等,较严重的猪场在暴发本病时死淘率高达40%左右。

2.2 猪皮炎和肾病综合征(pdns)
猪皮炎和肾病综合征主要发生在保育后期和生长肥育猪。

发病初期,猪的肩背部或四肢皮肤上出现红色丘疹,其大小不一,后期
融合连成块,常见于臀部、四肢及腹部,也可发展到胸部、侧腹部及肩背部等。

轻度感染可痊愈,严重感染时还表现跛行、水肿、厌食、发热、消瘦、精神萎靡不振、呼吸困难或急促,甚至发生死亡。

2.3 呼吸道疾病综合征(prdc)
呼吸道疾病综合征主要发生于13周龄以上的中大肥猪。

本病主要由猪蓝耳病病毒、pcv2和猪肺炎支原体等3种病原引起。

猪蓝耳病病毒是本病的启动因素,是产生呼吸道疾病综合征的必要因素。

pcv2是本病的一个重要参与者或推波助澜者,其决定了疾病的严重程度。

猪肺炎支原体原来处于相对静止状态,由于前2种病原的感染,猪抵抗力下降,支原体得以活跃。

实践经验表明,当前育肥猪呼吸道症状表现几乎都是prdc。

一些资料报道参与本病发生的伪狂犬病病毒、猪流感病毒、猪胸膜肺炎放线杆菌、副猪嗜血杆菌、猪链球菌等多种病原在本病中不是决定性致病因素。

实际上本病是呼吸型圆环病毒病的延续,是在中大肥猪阶段,加上猪肺炎支原体的参与而形成的一种综合征。

易感猪在某些诱因的作用下突然发病,有不同程度的发热。

咳嗽明显,有的非常剧烈。

部分猪有不同程度呼吸加快,还有一些猪流鼻涕,呈流感样症状。

用药后症状有所缓解,停药后症状又加重,如此反复,可造成患猪死亡或成为僵猪,死亡率最高可达26%。

2.4 a2型先天性震颤
a2型先天性震颤主要发生于哺乳期仔猪。

pcv血清学阴性的后
备母猪在怀孕的关键阶段感染了pcv后,其所产仔猪有可能发生本病。

发生本病的每窝仔猪其发病头数不等,从1~2头到一窝中大部分均发病。

发病日龄早的一产下即发病,绝大多数均因震颤不能吃奶而死亡。

发病较晚的震颤症状较轻者可以存活下来。

震颤为双侧性,当卧下或睡觉时震颤消失。

外界刺激可引发或加重震颤。

2.5 母猪繁殖障碍
国外有试验证实,pcv2可引起母猪繁殖障碍。

国内尚未见有单纯pcv2引起母猪发生繁殖障碍的现场发病报道。

在检测流产胎儿与死胎中,也检出pcv2,但尚不能证明其由pcv2引起。

3 诊断
一是仔猪断奶后多系统衰竭综合症(pmws)。

症状主要发生在3~14周龄的猪,最常见于3~8周龄,一般断乳后1~2周发病。

呼吸困难、咳嗽、皮肤苍白、损伤、皮毛粗糙、体重减轻、渐进性消瘦、虚弱、结膜黄染。

腹泻和中枢神经紊乱,死亡率极高。

解剖后可看见胃溃疡和腹股沟淋巴结出血肿大。

肝、肾肿大,脾出现梗死,胆囊充盈,胃肠黏膜出血、坏死。

有时出现浆膜炎,纤维素渗出物覆盖在心、肺及腹腔脏器上。

二是猪皮炎和肾病综合征(pdns)。

常见于臀部、四肢及腹部,后发展到胸部、侧腹部和肩背部等。

解剖主要为肾脏肿大、苍白,表面常有淤血斑、脾肿大、淋巴结肿大等。

特征性损害为全身性坏死性脉管炎和纤维蛋白坏死性肾小球性肾炎;有猪蓝耳病引起的淋巴结肿大,蓝耳病病毒与pcv2共同引起
间质性肺炎和猪肺炎支原体引起的“胰样变”肺病变。

三是a2型先天性震颤。

其震颤为双侧性,当卧下或睡觉时震颤消失。

外界刺激可引发或加重震颤。

四是母猪的繁殖障碍。

其表现为后期流产和死胎,心肌变性,有时心肌肥大。

4 防控对策
4.1 提高管理水平,加强保健和驱虫
加强通风,降低有害气体的浓度,改善空气质量;保持栏舍干净、干燥;减少冷、热应激。

同时,对猪群进行定期保健,可根据当地疾病流行规律进行有针对性用药。

转群时进行一周用药保健。

也可在饲料中加入健胃散和免疫球蛋白,增强猪群的免疫力。

4.2 建立完善的消毒制度,制订科学的免疫程序
选择高效的消毒药对场地、栏舍、用具、饲槽等各项设施设备进行严格消毒,切断传染源。

同时,不要让外界车辆进入猪场,以避免带入病源。

用疫苗进行防控是目前最好最经济的手段之一。

实践证明,用上海海利疫效果较理想。

推荐程序为:一是后备母猪配种前免疫2次,2 ml/次;产前1个月加强1次,2 ml/次。

二是经产母猪跟胎免,首免2次产前6~7周和3~4周,2 ml/次,以后产前3~4周接种1次,2 ml/次;普免:每年2次,首次普免,以后产前3~4周2 ml/次。

三是仔猪免疫,2~3周龄接种1次,1 ml/次,最晚在35日龄前免疫。

可以和海利猪瘟苗、蓝耳净、链球净等同时免疫,建议提前免疫更有保障。

四是公猪接种,每年2次普
免,2 ml/次。

4.3 严格执行“全进全出”和病死猪“无害化处理”制度
不同日龄的猪不能混养。

每批猪出栏后栏舍要进行严格的驱虫和消毒,并空置1周后再进猪。

防止病源互相感染。

猪场的病死猪一律按无害化处理规范进行无害化处理,防止病源传播和污染环境。

5 参考文献
[1] 刘松,黄贤进.规模场猪圆环病毒病的临床诊断及防控措施[j].中国畜禽种业,2012,8(10):103-105.
[2] 花象柏.猪蓝耳病疫苗预防探讨[j].兽药与饲料添加剂,2008(3):5-7.
[3] 余骅.猪常发病的防控[j].畜牧与饲料科学,2011(2):130-131.
[4] 韩战强,刘长春,张红超,等.规模化猪场疫病防控体系初探[j].畜牧与饲料科学,2009(6):109-110.
[5] 马新伟,冉多良,慕泽鑫.猪圆环病毒病的鉴别诊断与防制[j].新疆畜牧业,2010(5):56-60.
[6] 陈金山,吴玉苹,陈俊杰,等.猪圆环病毒病临床表现类型及其防治[j].贵州农业科学,2010(9):135-136,141.。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