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题第一问评分细则第38题第一问:结合材料一和所学政治知识,说明政府应该如何强化预算管理?(12分)第一个要点:满分3分部颁标准:严格执行人大审批通过的预算;按照预算法的要求编制预算和执行预算(3分)关键词:严格执行人大审批按照预算法类似表述:①依法行政或依法办事或合法行政②政府按人大通过的预算去执行或我国政府是国家权力机关(人大)的执行机关。
③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以上观点任答其中一点得3分,不重复计分)第二个要点:满分3分部颁标准:完善预算管理制度体系(3分)关键词:完善管理类似表述:①履行政府职能或履行经济职能、或加强管理与服务②科学决策或民主决策或依法决策③国务院出台了《关于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的决定》④财政部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财政支出预算执行管理的通知》(以上观点任答其中一点得3分,不重复计分)第三个要点:满分3分部颁标准:运用检查、审计等行政手段强化预算监管(3分)关键词:行政内部监督类似表述:①行政内部监督或自我监督②上级政府部门的监督或监察部门监督或审计部门监督或法制部门监督(以上观点任答其中一点得3分,不重复计分)第四个要点:满分3分部颁标准:公开预算,增加财政支出透明度,接受权力机关监督和社会监督(3)关键词:公开、透明、监督类似表述:①行政外部监督或政府权力接受监督②政务公开或阳光政府或让政府权力在阳光下运行③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或用制度管人管事管权④接受权力机关(人大)监督或人民政协监或共产党监督或社会监督或公民监督或人民监督或司法监管监督⑤建立健全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体系,一靠民主,二靠法制(若只笼统写出“接受监督”,没有具体写出内部监督或外部监督,只记3分、若写清楚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各记3分,若有“接受监督”,再加“内部监督或外部监督”则记6分)(以上观点任答其中一点得3分,不重复计分)38题第二问评分细则第38题第二问: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经济知识,分析现阶段我国增加财政赤字的合理性,并说明应该如何用好财政赤字资金。
(14分)(1)合理性:第一个要点:4分部颁标准:财政赤字是积极财政政策的具体手段,在经济下行压力下,增加财政赤字能够扩大财政支出,刺激社会总需求;关键词:积极财政政策刺激社会总需求类似表述:①财政赤字是积极的财政政策;经济政策;经济手段;②增加财政赤字有利于促进经济平稳运行;促进经济健康发展;缓解经济下行压力;拉动经济增长;扩大内需;③增加财政赤字有利于发挥财政的作用。
(以上观点答出任何一点给4分,不重复给分)第二个要点:4分部颁标准:我国目前财政赤字率虽然在提高,但低于3%的警戒线,是适度的,安全的。
关键词:适度安全合理警戒线类似表述:我国目前财政赤字率是适时的;适宜的;合理的;合适的;恰当的;低于国际警戒线;(以上观点答出任何一点给4分,不重复给分)(2)如何用好财政赤字资金?第一个要点:4分部颁标准:优化赤字资金支出结构,引导经济转型升级;加强赤字资金管理,提高使用效率关键词:优化引导管理效率类似表述:①要优化财政收支结构;②增加财政支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③合理使用财政赤字资金,促进经济结构调整;④合理使用财政赤字资金,促进资源合理配置;⑤合理使用财政赤字资金,加强基础设施建设;⑥提高财政赤字资金使用效率;⑦财政赤字资金合理用于经济建设支出,科学、教育、文化、卫生事业支出;注意:本要点的表述要突出财政的使用与发挥作用相结合。
(以上观点答出任何一点给4分,不重复给分)第二个要点部颁标准:遵循财政分配原则,维护赤字资金支出的公平性关键词:维护公平类似表述:①运用财政赤字资金,促进社会公平;②运用财政赤字资金,促进教育公平;③运用财政赤字资金,建立社会保障与基本医疗卫生制度;④运用财政赤字资金,保障和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⑤运用财政赤字资金,促进社会稳定与和谐;⑥运用财政赤字资金,统筹城乡协调发展(一体化),或统筹区域协调发展,或统筹兼顾;⑦运用财政赤字资金,缩小贫富差距(以上观点答出任何一点给4分,不重复给分)说明:1、以上四个要点,每个要点4分,答满四个要点记14分。
2、不分合理性与措施,笼统答题的不超过8分。
3、注明合理性或者措施,但所答内容不相符的不给分。
4、只笼统表述:充分发挥财政的作用,引导合理发挥财政的作用,没有具体表述的只能得4分。
第39题第一问: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记住乡愁、传承中华传统美德。
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对此加以说明。
(12分)第一个要点:原理分(满分3分)部颁标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承接。
(3分)关键词:核心价值观优秀传统文化承接类似表述:①核心价值观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或相契合②核心价值观是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或发展或发扬光大③核心价值观与优秀传统文化紧密相连或一脉相承④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特别强调:必须是“优秀传统文化”,要有“优秀”两个字,只讲传统文化、中华文化等不给分。
以上观点任答其中一点,得3分,不重复计分。
)第二个要点:原理分(满分3分)部颁标准:中华传统美德是传统文化的精华,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
(3分)关键词:核心价值观传统美德源泉类似表述:①核心价值观与传统美德相结合或相契合②核心价值观是传统美德的继承或发展或发扬光大③核心价值观与传统美德紧密相连或一脉相承④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传统美德(特别强调:只能写成传统“美德”,写成传统“道德”不给分。
以上观点任答其中一点,得3分,不重复计分。
)第三个要点:分析分(满分3分)部颁标准:乡愁反映了人们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眷恋之情,体现了当代人对传承中华传统美德的愿望和期盼;(3分)关键词:乡愁传统文化、传统美德反映、体现类似表述:①乡愁是传统文化或传统美德②乡愁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③乡愁是维系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或是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或是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或是中华民族之魂④乡愁体现了各族人民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的强烈认同感和归属感⑤乡愁显示了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以上观点任答其中一点,得3分,不重复计分.)第四个要点:分析分(满分3分)部颁标准:记住乡愁、传承中华传统美德,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重要载体和丰厚的历史文化养料。
(3分)关键词:乡愁、传统美德、优秀传统文化核心价值观载体、养料类似表述:①乡愁或传统美德或优秀传统文化,有利于推动或促进或弘扬或培育核心价值观②乡愁或传统美德或优秀传统文化,对弘扬核心价值观有重大作用或意义(以上观点任答其中一点,得3分,不重复计分。
)第39题第二问:运用认识论的相关知识并结合材料,分析不同学者从《记住乡愁》中获得不同感受的原因。
(10分)第一个要点(部颁标准):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认识受到主体状况、客体状况以及认识条件的制约。
关键词:原理类似表述: ①认识是主观对客观的反映②认识是对客观对象的反映③认识是对客观事物的反映④认识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⑤认识受主体、客体以及认识条件的制约(以上观点任答其中一点,得4分,不重复计分)第二个要点(部颁标准):不同学者在知识背景、兴趣爱好、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方面存在差异,关键词:主体差异类似表述:①由于人们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不同,②每个人的知识结构、认识能力和认识水平不同,③对同一个确定对象会产生多种不同的认识。
(部颁标准和类似表述中所列主体差异的表述,只要答到其中一个方面即可给4分,但是不重复记分。
)第三个要点(部颁标准):纪录片涉及传统村落的自然环境、人文景观、村规民约、民风民俗、社会管理等多方面的内容,导致不同学者感受的差异性。
关键词:客体差异类似表述:①纪录片涉及传统村落、古建筑,导致不同学者感受的不同②纪录片涉及历史人文景观、文化遗产,导致不同学者感受的不同③纪录片涉及传统美德、村规民约、民风民俗,导致不同学者感受的不同④纪录片涉及社会管理的内容,导致不同学者感受的不同(以上部颁标准和类似表述,只要达到其中一点即给4分,不重复记分。
)(提别提示:以上三个要点,答对一个要点给4分,二个给8分,三个给10分。
总分不超过10分。
)第39题第三问评分细则第39题第三问:在城镇化快速发展的今天,请就如何记住乡愁提出两条建议。
(4分)部颁标准:在保持原有村落形态的基础上改善居民生活条件;(2分)加强中华传统美德教育与传承,使其转化为当代中国人的道德观念。
(2分)要求:围绕记住乡愁主题类似表述:①保护优秀传统文化(民风、民俗、传统村规民约、古建筑物、传统村落、文化遗产等)②承接中华民族美德(爱国主义、诚信、崇尚尊重生命、敬畏自然等)③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④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⑤赋予新的时代精神⑥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⑦国家完善对传统村落保护的相关法律法则⑧开展保护“记住乡愁”的相关活动(特别强调:②③④⑤⑥⑦⑧表述中必须围绕“记住乡愁”谈建议才能给分。
以上所有的要点,答对一个点给2分,二个点给4分,总分不超过4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