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孙子兵法与三十六计赏析

孙子兵法与三十六计赏析

孙子兵法的智慧
孙子兵法,处世必读、宦海权术、商业天条、兵法圣典,这部流传了千年的兵家圣典,在今天的战争中仍然扮演者不可磨灭的作用。

与此同时,在商业和官场上的角逐中,它也为人们贡献着他的智慧。

孙子兵法,三十六计,计计精妙,计计令人叹服,而其中对我印象最深的便是树上开花和浑水摸鱼。

相对于三十六计中其他的诸如笑里藏刀,空城计,围魏救赵等计谋在平常的阅读中接触了很多,而对于这两计却有些陌生。

初初这么完整的接触到孙子兵法与三十六计,便是在这门课堂上了,以前对孙子兵法有着无限的好奇,却苦于古文的晦涩难懂没有下定决心去研究他。

在这门课堂上接触到了视频版的三十六计,这种方式更有利于我们理解计谋的含义与应用,虽然会被人批评说我们离真正的古典文化越来越远,但我认为无论采用何种方式,对古典文化的最好继承是将它在现代社会中继续应用下去,使用应用而不是仅仅把他们束之高阁研究。

对三十六计便是如此,与其在那儿苦苦自己钻研它的含义究竟是什么,倒不如取捷径从古人对他们的应用中自己总结出含义,再加以自己理解运用,这样即灵活却又不离失原意。

回归原题,我对树上开花和浑水摸鱼的印象首先来源于他们的计名,到底是怎样的计谋被赋予了如此形象化的名字,又想知道它们的含义与应用究竟是什么,古人又是怎样把它演绎的,今人又有何应用?一连串的问题刺激着我。

通过老师讲解,看视频和查资料,我解决了我的困惑。

在这里,我将着重的介绍树上开花之计。

它在视频中的剧情为:庞涓攻城:韩国太子仍按兵不动,韩国将士情绪激愤,许多将军以死逼太子出兵,众怒难犯,太子只好出战。

韩国军队依照孙膑"树上开花"之计,虚张声势,庞涓错误的以为,韩军主攻方向在韩国太子一路,率主力迎击太子,结果申大夫率韩军主力突破魏军包围,将粮食和援军送进成皋。

太子不听劝告,违背孙膑之意,被庞涓大军围困在城西。

孙膑再用"树上开花"之计,造成大军进城的假象。

庞涓估计孙膑将从成皋西门突袭庞涓,调集大军埋伏在城西。

谁知孙膑大军从魏军包围圈的另一方向突破,救出太子及所率将士。

树上开花与空城计其实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其妙在“虚张声势”一词此树本无花,而树则可以有花,剪彩贴之,不细察者不易觉,使花与树交相辉映,而成玲珑全局也。

此盖布精兵於友军之阵,完其势以威敌也。

意思是树上本无花,却贴上花,让外人很难察觉,利用虚张声势欺骗敌军。

读过三国演义的人可能还记得猛张飞有勇有谋的初次展现地便是在刘备败撤江陵时令张飞断后时的场景。

二三十的骑兵与曹操的大队人马相遇,胜负何须言说,然而一计树上开花:即命令麾下二二十名骑兵都到树林子里去,砍下树枝,绑在马后,然后骑马在林中飞跑打转。

而他一人骑着黑马,横着丈二长矛,威风凛凛站在长板坡的桥上。

让曹操认为林中有伏兵,从而停止前进为刘备撤退争取到了时间。

这是使用树上开花的我们最熟悉的实例,此外在商场上古尔德靠信息大赚等足见此计之妙。

介绍完了计策,不得不说一下视频中展现出来的国与国之间利益的角逐之战。

孙子、孙膑均生在春秋战国之际,满身才华虽有用武之地,却不得重用。

尤其是孙膑,在群雄并立的年代,孙子兵法为各国将领垂涎,庞涓是代表。

为得兵法,庞涓对孙膑步步紧逼,从魏国到齐国,到韩国,再回齐国,最终归隐。

在这其中,虽有庞涓的阴险狡诈,但我们仍可看见,齐王对田忌和孙膑的不信任,邹忌恐二人危及其相国地位的狭隘心理,韩王的胆小与目光短浅,韩太子的目中无
人和不顾大局。

种种阴谋,种种陷阱,围绕着孙膑展开,孙膑何其幸运,得众多高位人的重视;孙膑又何其不幸,诺大的战国时代,无一国能给予他付出全心全意的信赖。

身在韩国,他又岂不知韩太子的性格,岂不知若庞涓真正以他来威胁韩国,他必定会被韩王毫不犹豫的交出,但他仍全心全意的负起军师的职责,一日在韩国,便是韩国人,救太子,夺成皋,为韩国他鞠躬尽瘁,然对齐国他亦尽心尽力,虽被齐国抛弃,但仍身在韩国心在齐。

孙膑有经世治国之才,也有德,他的师傅鬼谷子也是看到了他与庞涓性格上的差异,才选中了他作为孙子兵法的继承人,不得不说,孙子兵法在孙膑手中真正发扬光大了,孙膑不仅理解了孙子兵法,而且活学活用,不得不说,这才是学的最高境界。

一部兵法,两代人的守候,两代人的智慧,孙子与孙膑,注定在那个年代因才闻名,又因才遭忌而满身才华无法完全施展,而他们的智慧结晶,注定在千年后的今天,因时代的发展有着新的辉煌,他们亦将名垂千古,受人敬仰。

他们的时代不在他们所处的年代,而在他们身后的时代,在后代,在现在,又在将来。

其实又有多少的伟人的时代是在它的年代的呢,这也是历史的悲剧了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