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谈英汉习语的来源和翻译(一)

谈英汉习语的来源和翻译(一)

谈英汉习语的来源和翻译(一)
【摘要】习语是人类语言的结晶,具有形象、简练、寓意深刻、机智幽默等特点和强烈的文化特征和民族特色,所以习语的翻译是翻译中的一个难点。

本文从习语的起源说起,论述了习语的五种翻译方法,即直译、意译、对等翻译、直译加注和音译加注法。

【关键词】英汉习语;来源;翻译;文化特色
习语是经过长时间的使用而提炼出来的固定短语或短句,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也是人类语言的结晶。

英汉习语可以分为以下几类:英语习语包括习惯用语、谚语和许多俚语表达;汉语习语可以被大致分为成语、俗语、谚语、歇后语和粗俗语。

习语具有形象、简练、寓意深刻、机智幽默等特点。

英汉习语有很多共同点,都具有形象、简练、寓意深刻、机智幽默等特点。

在日常口语和书面语中适当地使用习语会在很大程度上增强语言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没有习语,我们的语言就会变得单调而干涩无味。

正确的翻译习语有助于对整个句子和文章的理解。

由于英汉两种语言和文化的不同,翻译时很难做到完全对等。

很多习语前后对称、音节优美、韵律协调,翻译时除了忠实地表达原文习语的意义外,还应尽可能保持原文习语的形象比喻、丰富联想、修辞效果以及其民族、文化特色等。

所以,习语的翻译是译者的难题,也是翻译理论者关注的话题。

一、英汉习语的来源
首先,大多数习语来自于劳动人民的日常用语。

劳动人民在工作和生活中创造了许多习惯用语,比如水手发明了很多和海洋有关的生动的短语,运动员使用运动方面的习惯用语。

这些习惯用语产生于各行各业,它们不仅简洁、口头化而且生动形象,和生活紧密相关,因此不久就被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相似的场景下广泛使用,其中最生动最有用的习惯用语逐渐地由普遍的对话演变为约定俗成的语言,最终被广为使用。

比如sharehappinessandwoe(同甘共苦)指一起分享快乐和悲伤;strikewhileironishot(趁热打铁)指利用有利条件首先采取行动;becomereconciled(言归于好)指化敌为友。

Harmonybringswealth(和气生财)指人缘好生意自然就好。

其次,习语源自古老的神话、传说和寓言。

古希腊罗马文明对英语有着深远影响,许多英语习语来源于古希腊神话和传说,它们在书面语中广泛使用。

如theappleofdiscord(不和的种子)指争端,祸事;Pandora’sbox(潘多拉的盒子)是指会给人类带来灾难,装着所有罪恶的盒子。

例如“吃不到葡萄就说葡萄是酸的”这个习语源自《伊索寓言》。

一只饥渴的狐狸想吃葡萄架上的熟葡萄,但它想方设法去摘,结果还是够不着。

最后它只好悻悻走开并自我安慰地说:“这些葡萄是酸的,可能还没熟透呢。


再次,宗教是习语的重要来源。

生活在封建社会的人们深受宗教的影响,现在仍有很多反映当时宗教信仰的习语。

圣经中也产生了大量的习语,事实上很多的圣经短语至今还出现在口头的对话中,但却很难去追溯它们的根源。

如olivebranch(橄榄枝)源自圣经,意味着“和平”的意思,其真正含义为“讲和”。

《旧约·创世纪》中说,“上帝降洪水灭世,义人诺亚一家靠了方舟得以安然无恙。

洪水稍退,诺亚放出鸽子试探水势,鸽子回到方舟时嘴里衔着一枝橄榄叶,诺亚由此判断洪水已经消退。

”后来人们就将橄榄枝看作平安、和平的象征。

现在,“伸出橄榄枝”这个习语已被中国读者广泛使用。

再有“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来自中国的佛教。

最后,古典文学作品中的许多表达也是产生习语主要来源之一。

圣经之后,莎士比亚的戏剧作品成为英语习语最丰富的文学来源,这些习语被广为使用。

如,Achilles’heel(阿咯琉斯的脚踵)来自著名希腊史诗《伊里亚特》;Talkofthedevilandhecomes(说曹操,曹操就到)是出自中国的古典名著《三国演义》。

总之,习语不仅和一个民族的宗教文化有关,还和其历史、文化遗产、生活经历、地理条件、社会习俗和心灵境界等紧密相关,这些都是习语的民族性特征的主要决定因素,因此可以将习语视为一面反映一个国家或一种文化特征的镜子。

不同的社会体系、文化遗产、科学技术
和习语的民族性特点息息相关。

英国是一个有着漫长航海历史的岛国,所以很多英语习语都和大海有关;然而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农业大国,绝大多数的人生活在乡村,因此农民的俗语形成了大量的习语,这些习惯用语成为农业生产过程中丰富体验的结晶,由农民在劳动中积累并代代相传。

二、英汉习语的翻译
英汉习语的来源丰富多彩,又往往带有各自文化色彩和民族特色。

有的意思一目了然、有的有言外之意、有的有多层含义,翻译时必须根据上下文的具体情况来确定它的意义和翻译。

译者在翻译习语时,不仅要根据实际情况忠实地传达原文的意义,还要传达出原文的文化内涵、民族特色、修辞手法等。

笔者认为,要有效地进行英汉习语的翻译,可遵循如下几种方法。

1.直译法
东西方人们对于感情、客观事物和社会经历等都有着相同的认识,因此,有少量的英语习语,不仅字面意义和形象意义相同或相似,而且隐含意义也相同。

这时保持直译,不仅保留了原文的字面意义、形象意义和隐含意义,还保留了原文的修辞和风格,且增添了语言表现力,译文读者更易于理解和接受。

例如,汉语中的“瑞雪兆丰年”就直接译为Atimelysnowpromisesagoodharvest;“糖衣炮弹”直译为sugar-coatedbullets;“严以律己,宽以待人”直译为bestrictwithoneselfandlenienttowardsothers。

英语中的Wallhasears直译为“隔墙有耳”;olivebranch直译为“橄榄枝”;atoothforatooth译为“以牙还牙”。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