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上海市奉贤区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调研历史试卷Word版含解析

上海市奉贤区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调研历史试卷Word版含解析

2018届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检测卷高三历史2018.1.考生注意:1.本考试设试卷和答题纸两部分,所有答题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得分;答题纸与试卷上的试题编号一一对应,答题时应特别注意,不能错位。

2.考试时间60分钟,试卷满分100分。

第Ⅰ卷选择题(共40分)以下每小题2分,共20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的选项。

1. 从“天下为公”转变到“天下为家”开始于A. 夏朝B. 商朝C. 西周D. 东周【答案】A【解析】夏朝建立,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标志着“天下为公”转变到“天下为家”,故A正确;商朝并不是第一个奴隶制王朝,故B错误;西周和东周也不符合题意,故CD错误。

故选A。

2. 汉武帝“兴太学,修郊祀……协音律,作诗乐,建封禅,礼百神,绍周后,号令文章……有三代之风。

”上述材料评价汉武帝的侧重点是A. 独尊儒术B. 抑制相权C. 解除边患D. 削弱封国【答案】A【解析】据材料“兴太学,修郊祀……协音律,作诗乐”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时期太学以儒家经典为内容,“作诗乐”也反映了儒家礼乐,故材料评价汉武帝的侧重点是独尊儒术,故A正确;材料未涉及抑制相权的内容,故B项错误;材料内容与解除边患无关,故C项错误;材料也无法体现削弱封国的措施,故D项错误。

故选A。

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材料关键信息“兴太学,修郊祀……协音律,作诗乐”,学生应该结合所学知识从汉武帝独尊儒术的角度出发,即可排除无关选项,得出正确答案。

3. 李白《少年行》有“落花踏尽游何处?笑入胡姬酒肆中”,岑参《送颜真卿使赴河陇》有“君不闻胡笳声最悲,紫髯绿眼胡人吹”。

诗中的“胡人”当指A. 印度人B. 大秦人C. 新罗人D. 中亚人【答案】D【解析】据材料“河陇”并结合所学知识,古代指河西与陇右,相当今甘肃省西部地区,与今天中亚地区接近,唐朝与中亚地区交往频繁,故诗中的“胡人”当指中亚人,故D项正确;印度在唐朝西南端,不符合题意,故A项错误;大秦指古罗马,不符合题意,故B项错误;新罗在今天的朝鲜半岛,不符合题意,故C项错误。

故选D。

4. 宋朝包拯记载:“今内外官属总一万七千三百余员……较之先朝,才四十余年,已逾一倍多矣”。

出现这种现象的直接原因是A. 科举完善B. 常年征战C. 庆历新政D. 文官体制【答案】D【解析】材料反映了宋代冗官的现象,结合所学知识,出现这种现象的直接原因是宋代实行文官体制,以分权来加强集权,故D项正确;科举完善并不是冗官的现象的直接原因,故A 项错误;常年征战与冗官的现象无关,故B项错误;庆历新政也没有导致冗官,故C项错误。

故选D。

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材料关键信息“内外官属……较之先朝……已逾一倍多矣”,学生应该结合所学知识从宋代冗官的现象入手,即可对直接原因进行分析,据此即可排除无关选项,得出正确答案。

5. 岳飞的《满江红》有“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句。

词中的“胡虏”和“匈奴”代指A. 契丹B. 党项C. 女真D. 蒙古【答案】C【解析】岳飞处于南宋时期,当时宋金交战,“胡虏”和“匈奴”指女真族建立的金朝政权,故C项正确;契丹没有建立金朝,而是建立辽,故A项错误;党项建西夏,故B项错误;蒙古建元朝,故D项错误。

故选C。

6. 某文献记载:“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之”。

最有可能记录该印刷技术的文献当是A. 《新唐书》B. 《宋史》C. 《梦溪笔谈》D. 《资治通鉴》【答案】C【解析】材料反映了活字印刷术,出现于宋代,结合所学知识,《新唐书》记录唐朝时期内容,故A项错误;《宋史》属于官方史书,不是记录技术发明的书籍,故B项错误;《梦溪笔谈》是北宋科学家沈括的一部笔记本百科全书式著作,世人称为“中国科学史上里程碑”,最有可能记录该印刷技术,故C项正确;《资治通鉴》也不是记录技术发明的书籍,故D项错误。

故选C。

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紧扣材料关键信息“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之”,学生可以结合所学知识从宋代活字印刷术的特点出发,即可得出文献的时间范围和记录内容的特点,据此即可排除无关选项,进行正确判断。

7. 明太祖曾作诗:“百僚未起朕先起,百僚已睡朕未睡。

不如江南富足翁,日高丈五犹拥被。

”为改变这种状况,他设立了A. 内阁B. 殿阁大学士C. 锦衣卫D. 东厂、西厂【答案】B【解析】材料反映了明太祖疲于处理国事,为改变这种状况,他设立了殿阁大学士,故B项正确;明成祖设内阁,不是明太祖,故A项错误;锦衣卫不是帮助皇帝处理政事的机构,是监察特务机构,故C项错误;东厂、西厂也是宦官特务机构,故D项错误。

故选B。

8. 主张“文史之儒,竞言才、学、识,而不知辨心术以议史德……史德者,著书者之心术也”的史家是A. 司马迁B. 刘知幾C. 司马光D. 章学诚【答案】D【解析】据材料“史德者,著书者之心术也”并结合所学知识,清代史学家章学诚著《文史通义》,主张“史德者,著书者之心术也”,故D项正确;西汉司马迁没有类似主张,故A 项错误;唐代史学家刘知幾也没有相关思想,故B项错误;宋代司马光也未提出相关思想主张,故C项错误。

故选D。

9. “竹枪一杆,打得妻离子散,未闻枪声震天;铜灯半盏,烧尽田地房廊,不见烟火冲天。

”对联批评的社会现象是A. 鸦片泛滥B. 虎门销烟C. 列强暴行D. 五口通商【答案】A【解析】材料“竹枪一杆……铜灯半盏”反映了当时中国鸦片泛滥的现象,故A项正确;虎门销烟并不会导致“打得妻离子散……烧尽田地房廊”,故B项错误;材料未涉及列强侵略的暴行,故C项错误;材料也无法体现五口通商,故D项错误。

故选A。

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正确认识材料关键信息所反映的现象,学生据“竹枪一杆……铜灯半盏”,即可得出鸦片泛滥的认识,据此即可排除无关选项,得出正确答案。

10. “工部局”“公董局”“巡捕房”等机构最早当出现在近代中国的A. 广州B. 香港C. 上海D. 天津【答案】C【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工部局“、“公董局”、“巡捕房”最早出现于我国的租界,而我国租界最早出现于上海,故C项正确;广州和天津出现租界较晚,故AD错误;香港已经被割占,主权不在清政府,因此没有租界,故B项错误。

11. 下图为位于上海中山东二路的一幢西式建筑。

该企业的建立可以追溯到A. 19世纪60、70年代B. 19世纪90年代C. 20世纪初D. 20世纪70、80年代【答案】A【解析】材料图片反映了上海轮船招商局,结合所学知识,它属于洋务派企业,建立于19世纪60、70年代,故A项正确;19世纪90年代洋务运动失败,故B项错误;20世纪初和20世纪70、80年代都不符合题意,故CD项都错误。

故选A。

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紧扣图片反映的企业名称,学生可以结合所学知识从洋务派企业的建立时间入手,即可排除错误选项,进行正确判断。

12. 20世纪初,清廷发布上谕:“世有万古不易之常经,无一成不变之治法……盖不易者三纲五常……而可变者……如琴瑟之改弦。

”由此,清政府开启了A. 洋务运动B. 戊戌变法C. 清末新政D. 辛亥革命【答案】C【解析】据材料“20世纪初,清廷……而可变者……如琴瑟之改弦”并结合所学知识,1901年清政府进行新政,符合材料,故C项正确;洋务运动发生于19世纪60年代,故A项错误;戊戌变法发生于19世纪末,故B项错误;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故D项错误。

故选C。

13. 下图风俗画反映了近代中国哪一时期的社会特征?A. 19世纪80年代B. 19世纪90年代C. 20世纪初期D. 20世纪50年代【答案】C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仔细观察图画的内容与信息,抓住图画的主要特征,从服饰、发型、用餐模式等方面入手,再结合所学知识即可排除无关选项,得出正确答案。

14. 下图是中国历史演进示意图,其中“D”处的社会政治主题是A. 原始时代B. 封建时代C. 帝制时代D. 共和时代【答案】D【解析】“D”处对应的时间是1912年后,结合所学知识,1912年中华民国建立,中国进入共和时代,故D项正确;原始时代属于A处,故A项错误;封建时代指分封制时期,属于B处,故B项错误;帝制时代指封建专制时期,属于C处,故C项错误。

故选D。

15. “家家言时务”“人人谈西学”蔚然成风,“国民”“国权”“国耻”成为流行的政治概念,“立国自强”成为思想界的共识。

这些现象当出现在A. 太平天国时期B. 洋务运动时期C. 维新变法时期D. 五四运动时期【答案】D【解析】“时务”“西学”“国民”“国权”“国耻”“立国自强”,这些都体现了反帝爱国观念占主导,太平天国时期主要反对清朝封建统治,反帝爱国观念并不占主导,故A项错误;洋务运动主张中体西用,与材料无关,故B项错误;维新变法主张救亡图存、君主立宪,但没有深厚的群众基础,不可能有“家家言时务”“人人谈西学”的现象,故C项错误;五四运动是学生、工人、市民广泛参加的反帝爱国运动,故D正确。

故选D。

16. 下图所示袖标配用的时间是A. 1931年B. 1941年C. 1932年D. 1942年【答案】D【解析】据材料图片“中华民国三十一年”并结合所学知识,民国元年是1912年,故这是指1942年,故D项正确;故ABC项都错误。

故选D。

17. 下图是20世纪50年代后期我国最常见的政治宣传画之一,这类题材画作反映了当时中国社会A. 人民生活丰衣足食B. 农业科技长足发展C. 浮夸冒进之风普遍D. 粮食产量空前提高【答案】C【解析】据材料“20世纪50年代后期”,并结合所学知识,画作反映了农作物生长重量超过儿童,体现了大跃进时期浮夸冒进之风普遍,故C项正确;材料不能体现人民生活丰衣足食,故A项错误;浮夸冒进之风也不等于农业科技长足发展,故B项错误;材料图片也无法体现粮食产量空前提高,故D项错误。

故选C。

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抓住题干关键时间,再分析图片的内容,从浮夸冒进的特点入手,即可结合大跃进的史实,据此即可排除错误说法,得出正确答案。

18. “这里见证了新时期的中国奇迹,发生了一个小渔村奇迹般的蜕变,从而成长为一个可以与对面的香港比肩而立的大都市。

”“这里”指的是A. 广州B. 深圳C. 珠海D. 东莞【答案】B【解析】据材料“一个小渔村奇迹般的蜕变,从而成长为一个可以与对面的香港比肩而立的大都市”并结合所学知识,这反映了深圳经济特区的成长,故B项正确;广州并不是经济特区,故A项错误;珠海不符合“与对面的香港比肩而立”,故C项错误;东莞又不是经济特区,故D项错误。

故选B。

19. “二十四史非史也,二十四姓之家谱而已。

”下列关于梁启超对传统史学的认识,理解最为恰当的是A. 对传统史学进行深入批判B. 肯定了西方史学的先进之处C. 对传统史学缺乏必要常识D. 认识深刻但存在绝对化之处【答案】D【解析】“二十四史非史也,二十四姓之家谱而已”反映了梁启超批判传统史学为封建统治阶级服务,认识比较深刻,但二十四史也有精华内容,不全是封建糟粕,故梁启超的认识存在绝对化之处,故D项正确;A项说法过于片面,故A项错误;材料未涉及西方史学的先进之处,故B项错误;材料也不能说明梁启超对传统史学缺乏必要常识,故C项错误。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