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教学设计
【教材版本】人教版《生活与哲学》(必修Ⅳ)第四单元第十二课《实现人生价值》第二框【课标要求】
1.课程目标:学习相关的哲学社会科学知识,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与时俱进地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为自身的终身发展奠定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基础。
2.内容目标:
①4.11中“识别事实判断与价值判断的表现,说明价值判断的作用”。
②4.12中“剖析生活实例,表明人们认识事物的角度不同,会形成不同的价值判断:人们的价值判断会随着时间、地点和条件的改变而改变。
”
③ 4.13中“剖析价值冲突的实例;体验价值比较、鉴别、选择的过程;逐步树立为人民服务和集体主义等正确的价值观。
”
2.课标教学建议:
举例说明事实判断与价值判断是人们行为选择的前提和基础;选择不同历史时期的名人所代表的一个或几个重要的价值标准,讨论价值标准的时代因素;讨论解决某项公共问题的不同方案,确定应遵循的价值准则;自述生活中的价值冲突,或价值判断的两难问题,如竞争与友情,关爱与惩罚,勤俭与享受,传统与时尚等,探讨解决冲突的策略和方法;以模范人物为例,从价值选择的意义上,评估个人能力的发挥与集体合作之间的联系。
【设计理念】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不再把学生看作是纯粹的知识接受者,而是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形成互动的教学氛围。
同时要开展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从而使学生能够自主获取知识,使学生的潜能得到发挥。
本教学设计通过设计一系列的问题带动教学内容的讲授。
较多的学生活动设计使学生能够充分思维、积极合作、加强交流,学会通过对感性材料的分析获得深刻的理性认识。
整节课的设计都贯穿着情感教育,促进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学情分析】
从知识储备看,通过近一个学期的学习,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哲学生活基础知识,为本框题的学习准备了一定知识的基础。
从能力看,高二学生拥有一定生活体验,具备一定的信息收集和筛选能力、阅读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一定的探究能力和合作能力;
从情绪、情感角度看,高二学生即将面临高考,加之社会很多的价值诱因导致他们选择与判断的迷茫,因此学习本框题有它特有的意义。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理解价值判断的含义,掌握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社会历史性、主体差异性,在阶级社会种价值判断和选择具有阶级性。
2.能力目标:联系实际,培养认识和选择正确价值观、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能力、领悟和认识实现人生价值的正确途径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牢固奉献意识,热爱人民的情感,在价值冲突中正确处理个人、集体和社会的关系,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实现人生价值。
【重点难点】
重点:如何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难点:价值冲突及评价标准
【教法与学法】
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活动法
学法指导:发现法合作学习法
【教学准备】
1.收集和整理教学资源 2.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1.事实判断、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2.价值判断和选择的社会历史性价
值判断与价值择 1.价值判断和选择的主体差异性
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 2.人民利益是最高评价标准
【教学反思】
本课运用案例教学法,以案例为载体有效地引导学生来理解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实际意义。
教学效果较好,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学生们在愉快的学习中掌握了教学内容,并且能够学以致用,分析问题,避免了很容易出现的空洞说教。
但是教师需要依据所带学生实际情况对教学资源进行取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