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马M5的新款V型10缸发动机技术 2004年07月12日 18:44 腾讯专稿宝马新款“M5”配备的V型10缸发动机排量为5.0L,最大输出功率为378kW(507bhp),最大扭矩为520N·m。
采用自然吸气引擎,从8250rpm起进入红区限制(发动机转速界限)。
与上一代M5配备的V型8缸引擎相比,输出功率增加了25%,为了保持如同赛车般的性能,确保了1L排量超过100bhp的输出功率。
为了平衡曲轴(Crank Shaft)的运转,将气缸的倾斜角设置成了90°。
为了确保耐爆缸、高旋转及振动的刚性,曲轴箱(Crank Case)采用了舵芯骨架(Rudder Frame)结构。
支撑曲轴的轴承有6个,该公司在V型引擎上采用支架构造,尚属首次。
每个气缸有4个阀门,配备bi-VANOS(可变阀门正时结构)。
并未采用可变阀门结构Valvetronic,而是采用了各气缸均带有风门(Throttle)的设计。
排气管由不锈钢制成,宝马M车型的特征就是带有4根尾部排气管。
该引擎配套使用的变速箱为7速自动MT“SMG”。
特点是缩短了变速时间,与以前的SMG相比,变速时间缩短了20%左右。
另外,还设定了配合运动模式的11种选配可供选择。
V型10缸引擎与其它特种引擎一样,在该公司位于德国慕尼黑(Munchen)的工厂利用柔性生产线生产。
(编辑:西风)相关专题:广州本田奔驰新A系后悬采用弯曲车轴和WATTS连杆 2004年07月12日 17:42 自定义来源梅赛德斯·奔驰公司日前宣布全面改进了小型车“A-Class”,并将于2004年秋季开始上市。
车身尺寸为长3838×宽1764×高1593mm,轴距为2568mm。
与现有款式的不同之处为车长、车宽及轴距分别增加了232mm、45mm和145mm(新款A-Class的5门款与现有A-Class的标准轴距比较)。
车身后部采用新开发的弯曲后车轴以及可根据不同情况改变衰减力的减震器。
在普通行驶时具有较好的减震效果,而在高速转弯时则提高了车辆的稳定性。
新款A-Class的后部悬挂所采用的形式是前所未有的。
简单来说,就是一种直接连接左右轮毂的刚性车轴,重量由位于轮毂旁边的弹簧和减震器来承担。
不过,虽说是“刚性”车轴,但也充许多少有些变形。
车轴向前大幅弯曲,车轴中央设计有承担车身重量的支撑点。
悬挂后部左右两侧横向各设计有一根臂杆,位置比车轴稍高。
从平面上来看,两根臂杆连接于车身的安装部位采用的是WATTS式。
因此,只向车身传递未经任何变化的左右力(横力),而几乎不传递前后力。
也就是说,横向刚性高而前后向刚性低,属于最理想的悬挂特性。
后悬挂采用刚性+WATTS连杆的设计在马自达第一代“RX-7”等车型上曾有过先例,这一方式只传递横力而防止了上下运动,因此从底盘的正面来看采用的就是WATTS连杆。
由于采用这一方式要占用上下方向上的空间,因此象新款A-Class这样没有够空间的车型无法采用。
如果从底盘的平面上看采用的是WATTS连杆,就会原封不动地将上下方向上的力传递给支撑点。
而新款A-Class的情况则是悬挂臂杆一侧的轮毂以前后方向为轴转动,避免了这一问题。
在车身侧面,为了避免车轮上下振动时产生的力,应该不仅仅使用了WATTS连杆,而且还应该采用了充许变形的构造,由于公布资料并未公开车身侧面安装部件的材料,所以不得而知。
位于车轴中央、与车身的连接点采用了橡胶轴承。
如果该轴承采用的是象铁道使用的带轴套的牵引装置那样只传递左右力而几乎不传递上下力的类型,那么制动力就由这个轴承承担。
至于左右力方面,如果横向刚性设置得比后方WATTS连杆还要低,在车轮受到横力时,便可显现出Toe in(内八字)稳定方向的特点。
车轴在“Monaka构造”中配合使用两枚钢板,WATTS连杆左右臂杆采用高拉成型(High Draw Form)品,而WATTS连杆中央的连杆则为铸造品。
宝马新5系:世界上首款钢铝组合结构的汽车车身 2004年07月14日 15:07 腾讯专稿新5系是世界上首款采用创新的钢铝组合结构的汽车。
车辆前部采用铝材,前侧面板和前盖也使用铝材制造,A柱周围的车身其它部分由钢材制成。
还有,前侧面板和前盖也是使用铝材制造。
这一新技术的采用,使得整车重量(视车型不同)比其各自的前代车型最多减轻了75千克。
由于采用了包括全新设计的铝制/钢制车身结构、完善的整体创新科技理念,宝马新5系带给用户精彩无比的动态驾驶体验。
概括说来,新5系轿车在降低整车重量的同时,提高了使用空间和舒适性,增强了燃油经济性并提供更佳的动力性能,同时,车桥负载分布也更为合理,达到完美的50:50。
5系列的底盘很大程度上延续了BMW 7系列的全铝底盘,后桥体现了来自BMW7系列整体式设计原理的新特征,使5系的车桥构造完全能够满足来自悬架的所有基本要求,如极好的线路控制和行驶乐趣等。
福特变色“GloCar” 车身遍布LED 2004年07月12日 19:01 自定义来源福特汽车于4月24日发表了可以利用LED随意改变车身颜色的概念车“GloCar”。
该车车身覆盖了一层射出成形的半透明塑料面板,可利用其内部的LED改变车身外部颜色。
其优点大体上有两点,首先是夜间行驶的安全性。
由于发光的车身很容易被其它车辆看清楚,因此不仅能够减少在十字路口等处的交通事故,而且车身外板还可用作刹车和转向等指示灯。
另外,还可以用于告诉后方司机注意保持车距。
另一个优点是其设计,车身可以变为黑色以外的任何颜色。
此外,还有望简化生产过程。
由于不需喷漆,因此不仅能够简化生产过程,还能够减少大气污染。
同时因为车外板只有一种颜色,还会给流通和销售带来方便。
(编辑:西风)相关专题:广州本田 2004年07月13日 18:00 自定义来源据统计,全球每年有50万人死于交通事故,而受伤的人数更是高达1500万,这恰恰等于北京目前的固定人口总数!因此一辆优秀的汽车首先要追求的是过硬的安全性能,其次才是其它功能。
虽然世界上没有那个官方组织将“世界上最安全汽车”的称号授予给沃尔沃,但沃尔沃的确是汽车安全的无冕之王,即使如此沃尔沃依旧在不断推出新的安全措施,使汽车成为人类最安全的交通工具。
汽车安全要从“娃娃”抓起在人们的印象中汽车一般是和成年人联系在一起的,它又是如何与儿童拉上关系的呢?在沃尔沃的工程师们看来,随着汽车的普及,越来越多的家庭妇女自己亲自驾驶汽车去超市采购,这样一来她们不可避免地带上自己的孩子,甚至怀孕的妇女也会驾车出行。
但是“车祸面前人人平等”,全世界每年都有数以万计的儿童因车祸而丧生或者受到严重伤害,所以汽车安全方面的设计不能再像以前那样只考虑成年人的体形了。
3岁儿童和6岁儿童头部重量的比重分别为整个体重的18%和16%,婴儿的头部重量更是相当于其全身重量的一半!这与成年人有很大差别,因此在撞击中,儿童更容易受到损坏。
除了儿童头部比重大需要额外保护外,儿童的颈部肌肉和韧带尚未发育完全,因此即使汽车在车速低于30公里/小时的时候,所发生的事故,对车内的儿童乘客也是致命的!在发生正面碰撞时,坐在前向座椅上的儿童头部先是被甩向前方,并被迫向下朝胸骨方向急速弯曲,接着又同时朝后朝上方急速弯曲。
成年人的颈部能够有效地承受这样的张力,但是幼小的儿童则无法承受。
而后向式儿童安全座椅可将伤害减少90%,并可将撞击力对儿童头颈部的伤害减少一半。
为此沃尔沃设计了ISOFIX型后向式儿童安全座椅。
除了儿童使用的安全座椅,沃尔沃还考虑了“准儿童”——胎儿和他们的妈妈,这在目前世界上可以说是独一无二了。
沃尔沃安全中心计算机辅助工程师和生物机械工程师设计了虚拟的未来母亲及其胎儿会在多大程度上受到安全带和安全气囊的伤害母婴。
该计算机模型可用来详细记录安全带的移动过程,安全带及安全气囊对子宫、胎盘和胎儿的影响、胎儿如何进行相对于其母体的运动等信息。
它也可用来试验新的座椅和其他安全系统的设计。
由此可心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沃尔沃一定会设计出孕妇专用的汽车安全系统来!更优化的主动安全系统沃尔沃最新型的主动安全系统在以下两个方面有所突破:一是世界首创可覆盖盲点的摄像机监视系统;二是带距离监测功能的智能巡航定速系统;三是出现撞车危险时可发出警示并自动增强制动力的装置。
所谓“盲点信息系统”的主要用途就是用一个车载摄像机监视系统,不断监视车辆两侧和后面的情况。
老司机都知道,汽车行驶的过程中尽管有两个车外后视镜和一个车内后视镜,但是驾乘者的向后的视角仍然会出现盲点,但是驾乘者的向后的视角仍然会出现盲点。
尤其是在并线之前,“躲藏”在这些盲点之中的车辆就有可能导致交通事故。
以前为了减小盲区一般都在驾驶者一侧的车外后视镜上面配置了一个宽角度的附加后视镜,这就是我们经常在后视镜上面见到的一个小圆形的镜子。
“盲点信息系统”的原理是将两台响应速度极高的摄像头分别放置在每个车门上的后视镜上,当另一辆汽车进入监视区内时,放置在车门后视镜附近的警示灯就会闪亮。
驾驶者就可以知道另外一辆车正在靠近,从而采取规避措施。
每个摄像头的监视区的长度为9.5米,宽度为3米,车载电脑系统内所编制的程序无论在白天还是夜间都可监视所有汽车和摩托车,但是不会对停靠在路边的车辆、路边的篱笆、发生事故后报废的车辆以及路灯柱等物体作出反应。
只要车辆时速超过10公里,该系统就都会挥发作用,对于所监视的其他车辆,不管是速度比本车慢范围在20公里/小时的车辆还是比本车快出70公里/小时的车辆,该系统都能准确地向驾驶者发出警报。
“盲点信息系统”所采用的技术首先应用于2001年推出的沃尔沃SCC安全概念车内。
“智能巡航定速系统”的目的是让驾乘者在路况良好的高速公路上能够更加轻松地驾驶车辆。
该系统可不间断地监测与前方车辆之间所保持的距离,并自动调整车速以便与之保持适当的安全距离。
驾驶者只要设置好行车所需的最大速度和与前方车辆的最小“时间距离”之后便可激活智能巡航。
“时间距离”指的是按照当前车速本车与前车的接触时间,这项参数可以在1至3秒的范围内变动。
假如选定的时间间隔为2秒钟,则对于时速为100公里/小时的汽车来说,安全距离约为56米,而当时速降为70公里/小时的时候,安全距离就随着降至约39米。
“智能巡航定速系统”还会把进入车道内实施超车的车辆考虑在内。
与这套系统相配合,汽车必须在车前安装一台雷达传感器,它可以不间断地监测本车与前方车辆之间所保持的距离,然后调节油门控制发动机的功率,并在必要时轻柔地激活制动系统来保持与前方车辆之间设定的“时间距离”;而且汽车的变速箱也必须是自动变速箱。
这样智能巡航定速系统才能自动地根据交通状况的变化而改变车速,直至车辆完全停稳时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