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非遗青田百鸟灯舞
【江南非遗编辑】百鸟灯,是青田农村春节表演的传统灯舞。
据清康熙《青田县志》记载,青田百鸟灯,唐景云二年(公元711年)建县时就有,清乾隆年间广泛流行于青田。
至今在山口一带仍有灯队在春节等节日演出。
百鸟灯全队32人,演员手提凤凰灯、青鸾灯、白鹤灯、山鸡灯、斑鸠灯、孔雀灯、喜鹊灯、黄鹂灯、麻雀灯、青翠灯和春燕灯等多种鸟灯。
每盏鸟灯的翅羽和凤凰的尾翎均用扁型的柏叶装饰,形象千姿百态,栩栩如生。
百鸟灯表演时,以两朵“牡丹花”领队,凤凰灯和青鸾灯居群鸟之首,紧跟牡丹。
按规定舞式变换队形舞动鸟灯,队形变化连接自由,表演阵式可多可少,可长可短,全由领队根据需要而定。
新中国成立后舞灯的队形除继承原有的“龙摆尾”、“四方阵”、“双飞燕”等舞式外,还大量吸收鱼灯舞的“四角循”、“剪刀阵”、“柯山拗”、“钩连阵”、“跳龙门”、“双龙喷水”等舞式。
又根据鸟的习性,借鉴青田石雕传统题材,创造了“接龙”、“啄米”、“惊飞”、“凤采牡丹”、“喜鹊含梅”、“雀跳”、“燕惊”等舞蹈动作。
并以用锣、钹、小锣鼓等打击乐器和锁呐、二胡京胡、笛子等丝竹乐器伴奏,吹奏起“春暖花开”、“万年欢”等曲调,给新春佳节增添喜庆气氛。
舞至高潮时,锁呐声骤起,舞步加快,鸟灯高翔低掠,大起大落,热烈而奔放,犹如彩龙飞舞,引人目不睱接。
最后以“孔雀开屏”、“百鸟朝凤”结尾,寓意吉祥如意,给观众留下美好印象。
目前,青田县山口学校已创办了课外兴趣小组,定期组织排练以传承百鸟灯这一传统文化。
百鸟灯的“高飞”宏愿
当夜色笼罩之时,山口镇活动中心的舞者们便投入到丝竹管弦编织的欢快旋律中,而她们手里那色彩斑斓的百鸟灯,不能不令观者联想到热情洋溢的百鸟和鸣之声。
在这些人中,有一个身姿中等,肤色偏暗的中年妇女,便是她们的领队——韩红霞。
每逢年节时,韩红霞都会带领着35人的舞队进行踩街表演,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企盼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韩红霞从接手这个舞队至今已有八年之久了,说起百鸟灯,48岁的韩红霞似有道不完的话。
百鸟灯是我县最传统、最有代表性和地方特色灯舞种类之一。
其由来已久,据史料记载,唐景云年间,青田建县之前已有百鸟灯,清乾隆年间曾在祯埠一带颇为流行,后渐渐没落。
上世纪三十年代山口镇山口村周定和等人让百鸟灯重燃了生机,到了六七十年代,百鸟灯得到了较大的发展。
八十年代后,百鸟灯除在我县各乡镇演出并深受群众喜欢,还到丽水、温州、杭州等
地演出,并获多项殊荣。
2005年、2006年,“百鸟灯舞”还走出国门,到西班牙参加演出,成为继青田鱼灯、旱龙船之后登上欧洲舞台的又一项青田优秀传统民间艺术,受到当地华人华侨及国际友人的广泛好评。
“只是现在百鸟灯的道具都是旧式的,花样也很少,而制作艺人也大都是中老年人,我们真不知道该如何进一步地把它发扬光大。
”说着说着,韩红霞的眉间便多了些愁绪,她由衷地期待百鸟灯的继承与发展能突破瓶颈,不断地发展壮大,如同青田石雕一样为人所称道,实现向上振翅高飞的宏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