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考数学 填空题的解题策略(1)教案 苏科版

高考数学 填空题的解题策略(1)教案 苏科版

高考数学填空题的解题策略(1)教案苏科版一、考点分析:数学填空题作为数学高考试题中第二大类型题,其特点是:形态短小精悍;跨度大;覆盖面广;形式灵活;考查目标集中,旨在考查数学基础知识和学生的基本技能;重在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运算能力。

填空题只要求直接写出结果,不必写出计算或推理过程,其结果必须是数值准确、形式规范、表达式(数)最简。

结果稍有毛病,便得零分。

二、填空题解题原则务必坚持"答案的正确性"、"答题的迅速性"和"解法的合理性"等原则。

三、填空题类型从近几年高考试题题型来看,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种:1、定量填写型,即结果为准确数值。

例1.某公司生产三种型号的汽车,产量分别为1200辆,6000辆和2000辆。

为检验该公司的产品质量,现用分层的方法抽取46辆进行检验,这三种轿车依次应抽取_6_、30、_10_。

(2003年高考)2、定性填写型例2.若正数a、b满足ab=a+b+3,则ab的取值范围是[9,+∞)。

(99年高考题)例3.椭圆22221(1)x ya ba b+=>>的焦点为F1、F2 , 点P在其上运动,当∠F1P F2为钝角时,点P的横坐标的取值范围是。

(2000年高考题)3、发散、开放型。

例4.α、β是两个不同的平面,m、n是平面α、β之外的两条不同的直线,给出下列四个论断:①m⊥n、②α⊥β、③n⊥β、④m⊥α以其中三个论断作为条件,余下一个为结论出你认为正确的一个命题:m⊥α,n⊥β,α⊥β⇒m⊥n或m⊥n,m⊥α,n⊥β⇒α⊥β(99年高考题)。

4、多项选择型例5.如图,E、F分别为正方形的面ADD1A1、面BCC1B1的中心,则四边形BFD1E在该正方体的面上的射影可能是②③(要求:把可能的图的序号都填上)。

(2000年高考题)①②③④例6.对四面体ABCD ,给出下列4个命题:①若AB=AC ,BD=CD ,则BC ⊥AD 。

②若AB=CD ,AC=BD ,则BC ⊥AD 。

③若AB ⊥AC ,BD ⊥CD ,则BC ⊥AD 。

④若AB ⊥CD ,AC ⊥BD ,则BC ⊥AD 。

其中真命题的序号是 ①④。

(写出所有真命题的序号)(2003年高考题) 5、实际应用型例7.在一块并排10垄的田地中。

选择2垄分别种植A 、B 两作物每种作物种植一垄,为了有利于作物生长要求A 、B 两种作物的间隔不少于6垄,则不同的选垄方法共有 12 种(用数字作答)(99年高考题)例8.据某校环保小组调查,某区垃圾量的年增长率为b ,2003年产生的垃圾量为a 。

由此预测,该区下一年的垃圾量为a (1+b )吨,2008年的垃圾量为a (1+b )5_吨。

(2004年春招) 6、阅读理解型例9.对任意的两个复数Z 1= x 1+y 1i ,Z 2=x 2+y 2i ,(x 1、x 2、y 1、y 2∈R ),定义运算"⊙"为Z 1⊙Z 2=x 1 x 2+y 1y 2,设非零复数ω1、ω2在复平面内对应的点分别为P 1、P 2 ,点 O 为坐标原点,如果ω1⊙ω2=0,那么在△P 1OP 2中,∠P 1OP 2 =__90°。

( 2002年春季高考题)例10.在平面几何中,有勾股定理:“设△ABC 的两边AB 、AC 互相垂直,则AB 2+AC 2=BC 2。

”拓展到空间,类比平面几何的勾股定理,研究三棱锥的侧面面积与底面面积的关系,可以得到正确结论是:“设三棱锥A-BCD 的三个侧面ABC 、ACD 、ADB 两两垂直,则:2222BCD ACD ABD ABC S S S S ∆∆∆∆=++。

(2003年高考题)四、填空题的解法1、定义法:直接运用定义来解决问题。

例11.设椭圆 12222=+by a x (a >b >0 )的右焦点为F 1,右准线为L 1,若过F 1且垂直于x 轴的弦长等于点F 1到L 1的距离,椭圆的离心率是21(99年)。

分析:本题考查椭圆的第二定义和椭圆的对称性,由椭圆的定义可知:离心率为21。

例12.若对几个向量1a 、2a 、n a a 、、⋯3存在n 个不全为零的实数k 1、k 2、…、k n 使得332211a k a a k a k +++…+0=n n a k 成立,则称向量n a 、a a ⋯、21、为“线性相关”。

依此规定,能说明1a =(1,0),2a =(1,-1),3a =(2,2)“线性相关”的实数k 1、k 2、k 3依次是-2、1、1/2。

(写出一组数值即可,不必考虑所有情况)解析:由332211a k a a k a k ++=0可得:⎩⎨⎧=-=++⇔=+-+02020)2,2()1,1()0,1(23321321k k k k k k k k ⎩⎨⎧==++⇔23321202k k k k k ⎪⎪⎩⎪⎪⎨⎧==-=⇔2112321k k k例13.若函数f(x)、g(x)在共公定义内满足|f(x)-g(x)|< 1001,则称f(x)与g(x)可以相互模拟,则函数f(x)=2x +2001sin 100x 在R 上的一个模拟函数为y= g(x)=2x 。

解析:由f(x)=2x+2001sin 100x 可得: f(x)-2x=2001sin 100x ≤2001<1001。

故g(x)=2x 。

2、直接法:就是直接从条件出发,运用定义、定理、公理、性质、法则等知识,通过变形、推理、计算等,得出确结论。

例14.如果函数f(x)= 221x x +,则f(1)+f(2)+f(3)+f(4)+)41()31()21(f f f ++=27(2002年高考试题)。

解析:由f(x)= 221x x +可得:f(1)+f(2)+f(3)+f(4)+)41()31()21(f f f ++=21+54+109+1716+51+101+171=27 3、分析法: 根据题设条件的特征进行观察、分析,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例15.如果函数f(x)= 221x x +,则f(1)+f(2)+f(3)+f(4)+)41()31()21(f f f ++ =27(2002年高考试题)。

解析:观察结论可知自变量成倒数关系,先求:1)1()(=+xf x f ,故有:f(1)+f(2)+f(3)+f(4)+)41()31()21(f f f ++=27。

例16.在等差数列{a n }中,a 5=3,a 6=-2,则a 4+a 5+…+a 10= -49。

(2003年上海高考题) 解析:由2a 6=a 5+a 7可得:a 7=-7, ∴a 4+a 5+…+a 10=(a 4+a 10)+(a 5+a 9)+(a 6+a 8)+a 7 =7a 7=-494、特例法:根据题设条件,选取恰当的特殊值、特殊图形或特殊情况进行处理,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例17.设{a n }是首项为1的正项数列,且(n+1)a 2n + 1- n a 2n +a n + 1 a n =0 (n =1、2、3、… ) 则它的通项公式是a n =n1(2000年高考题)。

解析:令n =1可得:2a 22 –a 21+a 1a 2=0,即:2a 22 +a 2–1=0,a 2=21或a 2=-1(舍去);由n =2和a 2可得:a 3=31;由n =3和a 3可得:a 4=41;故a n =n1 例18.已知等差数列{a n }的公差d ≠0,且a 1、a 3、a 9成等比数列,则1042931a a a a a a ++++=1613。

解析:设a 1=1、a 3=3、a 9=9;则a n =n ,例19.设坐标原点为O ,抛物线y 2=2x 与过焦点的直线交于A 、B ,则=•OB OA 43-(2001年高考题)。

解析:可以直接取抛物线的通径即可:设A (21,1),B (21,-1),则有: =•)]1(12121[-⨯+⨯=43-5、图象法(数形结合法):就是借助于图形,简化计算过程,从而得出 正确的探求结论,它既是方法,也是技巧,更是基本的数学思想。

例20、双曲线116922=-y x 的两个焦点为F 1、F 2,点P 在双曲线上,若PF 1⊥PF 2 ,则 16/5 (2001年高考题)解析:设点P 到x 轴的距离为h ,由定义和已知条件可知:⎩⎨⎧==+=-2221222122214||||||4|)||(|c F F PF PF a PF PF221212||||||b h F F PF PF =⨯=⨯⇔5162==⇒c b h例21、已知定点A (0,1),点B 在直线x+y=0上运动,当线段AB 最短时,点B 的坐标是)22,22(-。

(2003年上海高考题)解析:如图可知:当AB 最短时,AB 垂直直线x+y=0,由图象可知oB 点B 的坐标是)22,22(-。

6、构造法:就是根据题设条件和结论的特殊性,构造出新的数学模型和新的数学形式,并借助于它认识和解决原问题,以便简化推理和计算过程,从而达到快速解题。

例22、双曲线的两个焦点为F 1、F 2,点P 在双曲线上,若PF 1⊥PF 2 ,则点P 到x 轴的距离为 16/5 。

(2001年高考题)解析:由PF 1⊥PF 2可知:|OP|=|OF 1|=|OF 2|= c ,即:点P 在圆x 2+y 2=c 2=25∴⎪⎩⎪⎨⎧=-=+1169252222y x y x 消去x 可得:|y |= 516例23、椭圆 14922=+y x 的焦点为F 1 、F 2 , 点P 在其上运动,当∠F 1PF 2为钝角时,点P 横 坐标的取值范围是:(2000年高考题)。

解析:由平面几何知识可知:当∠F 1PF 2为钝角时,点P 必在以F 1F 2为直径的圆内,设P (x ,y )则有:⎪⎩⎪⎨⎧<+=+51492222y x y x 消去y 可得:例24、四面体SABC 的三组对棱分别相等,且依次为52、13、5,则四面体的体积是 8 。

解析:如图:将四面体SABC 补形成一个长方体,设长方体的长、宽、高分别为a 、b 、c ,则有:⎪⎩⎪⎨⎧=+=+=+251320222222c a c b b a ⎪⎩⎪⎨⎧===⇒9416222c b a ⎪⎩⎪⎨⎧===⇒324c b a 三棱锥正方体V V V SABCD 4-=abc abc 21314⨯⨯-=abc 31==8例25.在△ABC 中,角A 、B 、C 的对边分别为a 、b 、c ,若c-a 等于AC 边上的高,则2cos 2sin AC A C ++- 的值是21。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