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美电影的文化差异

中美电影的文化差异

摘要:电影是文化的产物,并影响着文化的发展,二者水乳交融。

中美两国同为文化大国,都有着独具特色的文化。

以好莱坞为代表的美国影业诞生了不少蜚声国际的经典大片。

而经过一百多年的曲折发展,中国电影人亦创造了许许多多优秀的影视作品。

本文将对比中美电影的文化差异。

关键词:电影,中美,文化差异
一、中美电影的发展历程
1889年,爱迪生发明了活动电影摄影机,其后又发明了电影放映机,并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电影摄影棚,这是美国电影史的开端。

从30年代到40年代中期,美国电影一直处于黄金时代。

影片产量稳步上升,随着有声电影的出现,除了早期的喜剧片、西部片、闹剧片外,歌舞片、强盗片、侦探片、恐怖片等各种类型片也迅速发展起来。

40年代末至50年代中期,由于电视业的迅速兴起和政府的反托拉斯法案的实施等因素,美国电影业经受着一系列的打击和挑战。

直到60年代末,"美国新电影"的出现和其后"新好莱坞"的兴起,才使美国电影重整旗鼓。

从80年代中期直到今天,美国电影逐渐重新称霸世界影坛,并利用雄厚的资金,将高科技带入电影制片,诞生了《007》系列、《黑客帝国》、《终结者》的炫目的经典大片。

中国第一部电影为1905年谭鑫培主演的《定军山》,民国时期平稳发展,建国后拥有了《英雄儿女》、《地道战》、《红色娘子军》、《小兵张嘎》这一类革命主题电影。

之后电影在文化大革命严重被限制,只有八部样板戏被观看。

直到文革后邓小平大大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此后,出现了中国第五代导演。

他们是指八十年代从北京电影学院毕业的年轻导演。

他们的作品特点是主观性、象征性、寓意性十分强烈,代表人物有张艺谋、陈凯歌、田壮壮等。

这批导演在少年时代卷入了中国社会大动荡的漩涡中,有的下过乡,有的当过兵,经受了10年浩劫的磨难。

在改革开放的年代,他们接受专业训练,带着创新的激情走上影坛,他们对新的思想、新的艺术手法特别敏锐,力图在每一部影片中寻找新的角度。

他们强烈渴望通过影片探索民族文化的历史和民族心理的结构,因此在选材、叙事、塑造人物、镜头语言、画面处理等方面,都力求标新立异。

第五代导演在90年代获得了世界三大国际电影节最高奖,即金熊奖、金狮奖、金棕榈奖,曾4次提名奥斯卡最佳外语片,是迄今为止中国导演最辉煌的一代。

二、中美电影的文化差异
1、主题思想的差异
美国电影热衷于通过英雄主义宣扬民主和自由的主题。

蜘蛛侠、蝙蝠侠等都是大家所熟知的超级英雄。

像佐罗、007、罗宾汉之类更是英雄专业户,生来就是救人于水火的。

超级英雄总是不停地与恶势力作斗争,以至于人们在遇到生死困境时想到的不是警察、政府,而是他们。

与美国电影中表现的具有强烈个人英雄主义色彩的孤胆英雄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电影往往表现着的爱国气息。

以《黄飞鸿》系列电影为例。

它生动地
描写了一代宗师黄飞鸿由年轻的一介武夫成长为民族英雄的不平凡的医生。

剧中的黄飞鸿武艺精湛、成熟稳重,其中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使他成为现今人尽皆知的民族英雄。

诸如此类,集体、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的思想在我国电影中表露无遗。

2、人物性格的差异
《勇敢的心》中梅尔吉普森扮演的威廉华莱士。

他本来是一个普通人,可是他最终没有过上普通人的生活,因为那个时代决定了他的的命运,而他要不屈服命运就只有反抗,于是他带领苏格兰人民揭竿而起。

当失败的华莱士被行刑前那一刻高喊“freedom ”时,彻底征服了每一个观众的心。

而在中国1993年上映的经典电影《霸王别姬》中,张国荣扮演的程蝶衣有着同样的命运,同样的压迫、反抗、挣扎、死亡。

但程蝶衣却选择默默承受,在文革的迫害中独自承担着本不属于他的种种罪责,最终在舞台上结束了自己悲剧的一生。

在美国电影中的人物往往体现了美国文化中的奔放而直接,顽强不屈,敢作敢当。

而中国电影人物则体现中国文化中的内敛、含蓄,对逆境的隐忍。

3、时代背景的差异
作为一个拥有漫长历史的文明古国,中国电影的历史素材十分丰富。

而美国作为建国时间最短的国家之一,其历史素材相对匮乏。

这也就造成了两国电影的时代背景差异。

简而言之,中国电影人偏爱于从历史中的大事件和英雄人物中取材。

而美国人则更加着眼于现代和将来。

例如中国2010年的《大兵小将》,卫国军队在凤凰山遭遇梁军伏击,血战之后惟有受重伤的卫国大将军和装死的梁国士兵二人存活。

将军有着统一诸国的宏图壮志,而小兵只想过自己的太平日子。

小兵活捉大将,企图带着大将回到梁国,换良田五亩从此过上永无兵役的幸福生活。

从凤凰山到梁国的路上,前有无数未知风险,后有卫国神秘小队追踪,小兵靠着美好信念的支撑以及自己的小聪明一次次化解危机,然而,在到达梁国之时小兵却出人意料的放大将返回卫国。

小兵在江畔目送大将驾小舟渐渐远去,可是他并不知道此时的梁国已经被秦国所破。

其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战争中生命的渺小。

而将军的称霸诸侯的宏图与小兵过安稳日子的平凡理想的对比,在情义面前即便是敌人也可以成为朋友的描述,更让我们深思。

而首发于1984年好莱坞大片《终结者》中的故事则发生在现代和未来。

在2029年,地球处于计算机的控制下,人类殊死抵抗机器人的进攻。

机器人为打破僵局,遣送强大的机器杀手回到过去阻止人类领袖的诞生,而人类亦派出机器人去进行保护。

期间发生了许许多多震撼人心的故事。

三、总结
电影承载了一个国家的文化与精神气质。

通过中美电影的对比,我们了解到了两国文化中关于道德体系、价值观的差异,其体现在美国的个人英雄主义和中国的集体利益至上。

也了解到两国人性格的差异与对时代的不同情感。

我们相信随着时代的发展,两国的电影作品将更加优秀。

参考文献:
[1] 周斌德.百年中国电影与中外文化[N].文汇报,2006年02月28日
[2] 史莹娟.美国电影中的英雄主义[J].艺术评论,2010年11期
[3] 周宇洋,郑晓岩.浅谈中外电影文化差异[J].电影文学,2008年24期
[4] 迟明赟.英雄主义主题视角下中美电影对比研究[J]电影文学,2011年08期
[5] 徐建刚.美国电影中的文化透视[J].电影评介,2008年07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