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分析案例:归因分析
从以上统计数据起码可以得出两个对教学有指导意义的结论:
⑴ 分散性的每天复习,比集中式的突击复习,效果好得多;
⑵ 每天英语作业和复习的时间总量在 1 小时左右是最合适的,少于半小时或者多于二 小时,效果都会降低。
英语学习确实需要抓课外,于是不少教师把提高英语成绩的措施,放在布置更多的课 外复习和课外训练上。但是,这次测试和调查的数据提醒我们,课内比课外更重要,提高 教学质量更为有效的途径,是提高教师英语课堂教学水平。
表 5 学习习惯和方法对学习成绩的影响
课堂听课
课堂提问
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平均分
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几乎整节课都很专心
79.99 很积极思考,然后抢着举手
大部分时间留心,偶尔开小差 71.04 积极思考,不过不常举手
重要的、不懂的、或者有趣的内 58.48 自己想一想,等着听别人说
容才专心听课
基本不听课,大部分时间搞别的 45.35 老师点到自己的名才想
认为英语学习“有趣、有用、喜欢”的学生群体平均成绩,比感到英语是一门“无用、讨 厌”的课程的学生群体,平均成绩整整相差了 30.54 分!另外,在成绩排在前 27%的高分群 学生中,有 80.65%的学生认为英语学习“有趣,有用”的,这部分学生正是因为感受到学习 过程的“有趣”,所以从心底里感到“喜欢”,愿意学习的必然结果是获得自我满意的良好成 绩,好成绩带来的成功感反过来进一步强化学习的意愿,就这样形成了情感—态度—成绩的 良性循环。
表 6 课外复习对英语成绩的影响
课外用于学习英语的平均时间 平均分 每天作业后有否复习英语
0.5 小时以下
62.31 基本每天都会
0.5~1 小时
74.07 有英语课的那天会
1~2 小时
75.16 测验前那天会
2 小时以上
71.54 基本不复习
平均 分 77.9 8 66.5 5 67.7 8 56.7 8
学习者以什么样的情感对待学习内容,将直接影响着对学习采用什么样的态度,从而 对学习成绩产生极大的影响。这直接反映在下表所示的测试成绩中:
表 3 学习情感对英语成绩的影响 学生对英语学习的情感
很有趣,将来很有用,所以很喜欢 不喜欢,但因为要考试,还是想努力学好 困难,无用,仅仅为了应付考试 让人讨厌
平均成绩 80.24 68.11 52.09 49.70
学习策略与成绩的相关性(问题 23~25)
0.38615016248 2
课外学习时间与成绩的相关性(问题 12,13)
0.26537890370 7
学生学业负担与成绩的相关性(问题 11) 教师
老师的性格与学生成绩的相关性(问题 15)
0.22987986994 11 0.24251624407 9
这次对全市小学生英语学习状况进行的大规模质量监测,完全以改善教学为目的,按 照“抽样参加、成绩保密、学生免费”的原 则进行。监测是在我们研制和公布《广州市五年 级英语学生水平标准》的基础上进行的。测试采用的测量工具,包括了纸笔试题、听力考 查和归因问卷调查,测试后 的数据统计分析,为我们全面地了解全市小学英语教学质量和 学生学习水平,以利用测试反拨,更有效地调控教学,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习负担,提高小 学英语教学质 量,提供了很好的依据,也为今后的学业水平质量监测工作积累了经验。
教学方法与学生成绩的相关性(问题 17~20)
0.33569313832 3
家庭文化氛围与成绩的相关性(问题 3)
0.22165880007 12
家庭物质条件与成绩的相关性(问题 4~6)
0.29866501695 4
家庭 家庭辅导条件与成绩的相关性(问题 7,9)
0.27866408025 5
父母对学校和子女态度与成绩的相关性(问题 8,10) 0.19006132595 13
课外辅导班与成绩的相关性(问题 14)
0.07593621434 14
从统计看出,对学生测试成绩影响最大的三个因素依次是:学习情感和态度;学生学 习策略和方法;教师教学方法;影响最少的因素则是:参加课外辅导班或聘请家教。
二、学生的学业成就归因分析
除了相关度统计,还用另外两种方法对学生学业成就进行了归因统计:
所以,在我们的教学中,千方百计提高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让孩子们真真正正感 受到英语是一门“有趣”、“有用”的课程,学生就能主动地克服学习上的困难。将学习情感转 化为学习质量,这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所有措施中最有效的一项措施。
有了“我要学”的情感、动机和态度,还需要“我会学”的学习习惯和方法。本次测试成绩 优秀的高分段组学生中,表示“我有不少独到的学习方法”和“我有一两种比较管用的做法” 的,分别占了 36.61%和 45.33%,相反,在成绩最低下的低分段组中,接近一半(49.16%) 的学生表示,自己在英语学习中是“没有什么方法”的。学习成绩好的学生,都是有比较良 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的, 以上课时的听课和回答问题为例,不同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 法,取得的学习成绩是完全不同的:
本次调查仅从课堂教学的三个侧面分析教师课堂教学行为对英语成绩的影响:
⑴ 教师能否在课内课外尽可能创设全英环境,对英语学习成绩有明显影响。
表 7 全英教学环境对英语学习成绩的影响
项目 1
项目 2
项目 3
鼓励阅读英文报
鼓励学生课堂英语对话 平均分 老师讲课的课堂语言 平均分
平均分
刊和看英文动画
总是鼓励 比较经常 很少鼓励
表 1 影响成绩因素的相关度统计
项目
相关系数 排序
课程 开设口语课程与成绩的相关性(问题 2)
0.2344225046 10
学习动机与成绩的相关性(问题 21)
0.27003572654 6
学习情感和态度与成绩的相关性(问题 16) 学生
考试心理与成绩的相关性(问题 22)
0.44859340274 1 0.24923300560 8
平均分 79.38 71.33 71.98 53.75 53.83
明显看出,有比较明确的学习目的,认为英语“有用”、感到“有趣”而学习的学生群体 (A 群),比仅仅为了他人表扬和自我肯定而学习的学生群体(B、C 群),平均成绩高出
大约 8 分,而缺乏明确目的,在遇到困难或者诱惑时持放弃态度的学生群体(D、E 群), 成绩则明显比学习有目的、有动力的学生低得多。这种由学习动机引发的成绩差异,在成 绩优秀和成绩低下两部分学生群体中的分布也很明显:在高分群学生中,持前述 A 项学习 目的的学生占了 45.42%,比持 B、C 项动机的学生的比例(分别是 29.68%和 22.99%)明显 要多;值得我们关注的是,学习成绩处于最末 27%的低分群学生中,有 36.55%的学生持 B 项动机,是成绩低下学生中比例最大的群体。本来,对于小学阶段的孩子,为了父母高兴 和老师表扬而学习,也不失为一种学习动机,但这样一种比较本能的学习动机,如果不及 时给予引导和提升,学习的动力将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显得后继乏力。
76.06 74.19 66.81
以英语为主
74.48
英文中文各半
73.79
中文为主,偶尔英文 65.58
总是 经常 偶尔
80.31 75.88 70.57
从不鼓励
60.99 从不用英语
48.06 从不
Hale Waihona Puke 62.92⑵ 课堂上教会学生一些学习方法,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表 8 学习方法指导对学习成绩的影响 教师在要求学生记忆英语单词、语法和典型例句等内容时采用的方法
本次监测随机抽样的学生人数为 86289 人,约占全市小学五年级学生的 70%,除了纸 笔测试,还以问卷的形式,对测试反映出的学生成绩,进行了学业成就归因分析。
问卷统计的抽样样本数为 36 463 人,样本学生来自荔湾、番禺、白云、黄埔、罗岗 5 区。调查问卷从课程、学生、教师、家庭四个角度,设计了 25 个问题,从 15 个侧面对小 学生英语学习的学业成就进行了归因分析。
我市从 2002 年开始进行在小学低年段开设英语口语课程的实验。本届五年级学生有 80.26%在一、二年级开始学习英语。测试和调查的数据表明,有否参与这项课改实验的学 生,成绩有比较大的差别:
表 2 小学英语口语课对英语学习成绩的影响
项目
平均
在高分学生中的 在低分学生中的比
标准差
分
比例
例
在一、二年级学了英语的学生 77.35 19.69 80.28%
与此相关的,是学习的动机,下面是不同学习目的学生群体的测试成绩:
表 4 学习动机对学习成绩的影响 学生对自己学习英语目的和学习心态的描述 A.英语将来很有用,而且学习本身很有趣,我喜欢 B.我想争取更好的学习成绩,这样会得到老师表扬,也会让爸爸妈妈高兴 C.努力学习可以挑战自己,向同学证明我的能力 D.我也想成绩好点的,不过我天生不是读书的料,成绩差也是没办法的事 E.比读书有趣好玩的事多着呢,有时间还不如多玩玩
一、测试成绩与影响成绩因素的相关度统计
本文用赋值的方法定义相关系数,即先给每个问题各个选项分别赋分,按 A、B、C、 D、E 顺序,正向问题(第 1、2、5、6、7、9、10、13、14、15、16、17、18、19、20、 21、23、24、25 题)分别赋予 4 分、3 分、2 分、1 分、0 分;反向问题(第 3、4、8、 11、12、22 题)分别赋予 0 分、1 分、2 分、3 分、4 分。然后计算不同项目得分与总成绩 的相关程度。
方法一:选答率统计。根据测试成绩将学生分为高分群(前 27%)、中等群、低分群 (后 27%)三个群体,统计每个问题各选项不同群体的选择频率。
方法二:平均分统计。以全市为单位,统计每道题选择不同选项的学生的平均成绩和 标准差。
从统计结果中至少可以得出如下几个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