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关于新形势下基层干部如何做好农村工作的思考

关于新形势下基层干部如何做好农村工作的思考

关于新形势下基层干部如何做好农村工作的思考
新形势下,如何做好农村工作,确实需要我们坐下来好好的思考一下,而不能光凭老经验、老方法。

理解和熟悉农村工作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从不适应到适应,不了解到了解,随着时间的推移,将过度到完全适应,甚至游刃有余。

农村是块广袤无垠的“战场”,在农村工作,更能锤炼干部的品质、能力以及各方面的素质,同时也能为实现自我价值打下坚实的、必要的基础,这是作为一名新时期合格干部的正确理念,也是必经过程。

这些年来对农村工作的最大感触就是实践性很强,不空洞,不飘渺,看得见,摸得着。

在农村工作,基层干部要学会把上级党委和政府的文件精神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不再就文件落实文件,就精神落实精神,得把文件精神吃透,结合具体实际,因地制宜,因势利导,找出具体的实施方法,使逻辑严密化、结构最优化、效率最大化。

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结合结合我在农村工作的实际,做好农村工作,成为新时期、新形势下合格的农村基层干部,应该蓄足“五种气”。

一、练就底气
所谓底气就是能力,包括自身的业务能力、组织能力、协调能力、应变能力等,只有具备了相当的实力,才能让老百姓放心你、同事信任你、领导认同你、组织承认你。

无论
是具体的工作,还是对工作前期的准备和计划以及工作后期的经验的总结和提炼,都要求农村基层干部有较为深厚的“底气”,以丰富的知识结构作为智力支持、精湛的业务能力作为行动保障、完美的人格魅力作为工作基础。

这就要求农村基层干部要加强学习,注重实践锻炼。

学习范围要宽、学习途径要广,既要向书本学习,又要向实践学习、向同事学习、向老百姓学习。

论语说:“三人行,必有我师”,指导我们不但要有学习的深度,更要有学习的宽度。

农村的工作具体实在,多而杂、繁而重,只有对农村工作进行全面的、系统的了解,才能完整地做好农村工作,即使各乡镇党委和政府对领导、干部职工进行了明确的分工,但多数都是“一拿几”,况且在农村的具体工作中相互交叉的成分很多,工作上无法形成明晰的界限。

因此,全面系统地了解和熟悉农村工作成了做好农村工作的必然,也是作为一个合格农村基层干部的必要条件。

抓好学习,积极对农村工作中的矛盾进行合理的、有效的、科学的、客观的思考,总结经验,按照与时俱进、解放思想的要求,结合具体的实际,贯彻落实好各级党委、政府的文件和精神,力求用超常规的思维谋求超常规的发展,抓住机遇,蓄足底气,做到谋划农村工作胸有成竹、实施农村工作得心应手、总结和提炼农村工作经验游刃有余,力争成为新形势下合格的农村基层干部。

二、心存大气
所谓大气就是自身的心理素质,也是宽阔的胸襟,像大海一样能容其糟粕,也能容其精华。

农村工作面向的绝大多数客体是广大的人民群众,由于历史原因和地域原因,普遍存在文化素质和思想素质偏低的实际,对党和国家的政策不是完全的了解,对当地党委和政府的决定不是很明白,对基层干部开展工作的思路及步骤不是很清楚,导致广大基层干部行政过程中难免会遇到群众的抵触情况和不满情绪,一而再、再而三的上访事件和无休止纠缠盘问经常发生。

基层干部要清楚地认识到这是客观因素造成的,要善于理解、包容、体谅老百姓,坚决贯彻上级党委和政府将矛盾化解在基层的精神,这就要求农村基层干部要有十足的大气,做到心要阔、眼要明、耳要聪、脑要清,善解老百姓重复、罗嗦的纠缠,认真地、耐心地倾听他们的心声和要求,同时快速抓住问题的关键和矛盾的所在,对老百姓进行悉心的、细致的、浅显易懂的解释和疏导,让他们心服口服,防止矛盾激化和干群关系紧张。

坚决克服心浮气躁、眼高手低、心高气傲,积极深入了解老百姓的生产生活状况,客观地对待历史和现实,真正做到“情为民所系”,以海纳百川的胸襟对待老百姓重复、罗嗦但合理的诉求,树立当代合格干部的形象。

三、偶尔霸气
在农村的具体工作中,难免会遇到小部分不明是非、胡搅蛮缠,甚至于在群众中煽动、蛊惑、扭曲真实,给工作开
展带来难度,甚至引起群体上访、攻击政府的事件发生,严重影响政府的形象和妨碍政府的行政过程,给社会和谐与稳定带来众多不利因素。

对于这一部分人,农村基层干部在行政的过程中,态度要坚决,行动要果断,严格按照党和国家的法律法规办事,严惩不怠,把那些不法分子和骚乱分子绳之以法,坚决打击他们的嚣张气焰。

这就要求,农村基层干部要对现行法律法规掌握和了解,对文件精神吃透,在执法过程中始终做到有政策法规可依、有政策法规必依、违反政策法规必究、执行政策法规必严,坚持执政严明、执执政公正、执执政透明,让老百姓理解和清楚党委和政府的精神,该公开的要及时公开,该疏导的要及时疏导,有效地减少多数老百姓因为对党和政府的精神不清楚而随之起哄的情形发生。

正确区分恶意和无意行为,将那些不法分子从善良的老百姓中筛选出来,使那些不法分子无形可遁,让广大老百姓看到他们的非法目的和丑恶面目,做到在打击处理不法分子的过程当中目标清晰、不漏不错;对于“无意”老百姓,要进行劝解和教育。

把法治和德治有机地结合起来,人性地处理“无意”群众,果敢地打击造谣滋事者和违法违纪者,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四、始终锐气
农村工作需要激情,需要浩然锐气,需要在这块沉寂的土地上撒下富于活力的青春,让激情释放,让希望点燃,伴
随着新农村建设的绝佳机遇,为我国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作不懈努力。

但绝大部分农村的工作环境相对艰苦,交通不便,基础设施落后,物质资源匮乏,导致某些农村基层干部在情绪上产生不满,抱怨工作环境,服务人民的信念动摇,产生了“不作为”思想,与刚参加工作时相比,判若两人,工作毫无激情,整日没精打采,得过且过,工作中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疲于奔命地应付工作而不是真正的思考工作、处理工作,长此以往,导致思想僵化、陈旧,完全违背了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也违背了客观事物的发展规律。

按照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观点,事物是不断变化发展的,指导我们在工作过程中要时刻解放思想、因势利导,反对一成不变、因循守旧。

这就要求广大的农村基层干部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努力向实现自我价值的方向发展。

坚定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信念,不要把自己的得失看得太重,正确处理好集体与个人、大家与小家的关系,始终保持合格农村基层干部的浩然锐气,把青春和热血奉献给这片需要拯救的土地。

五、一身清气
清气也即是清正廉洁之气,是农村基层干部思想素养和道德素养的精辟浓缩,主要体现在工作作风上,生活态度上。

农村工作的环境条件差,往往又受不明事理的人歧视和另眼。

为找到心理的平衡,满足自己的虚荣心,不惜铤而走险,
滋生了捞点“小便宜”的念头。

为老百姓办事要有“报酬”,干工作要有“赚头”,接朋交友要有“奔头”,让腐朽和罪恶的思想一步一步侵蚀自己的灵魂,在服务群众的道路上越走越远,甚至背道而驰。

农村因条件艰苦更需要我们奉献而不是勒索,因环境恶劣更需要我们奋斗而不是享受,因贫穷落后更需要我们支持而不是盘剥。

要耐得住寂寞,经得住清苦、挡得住诱惑,抵得住自私,不为无“奔头”而垂头丧气,不为条件艰苦而自暴自弃,不为“敌人”的“糖衣炮弹”和蝇头小利而丧失高昂的人格,严格控制自己的物欲、情欲,坚持原则,时刻谨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党的教育。

老百姓经济状况、生活条件已经很艰苦,不能再雪上加霜、肆意盘剥,认为为老百姓做事是应该的,收点“报酬”也是理所当然的。

要提高个人思想道德修养,不唯权是瞻、唯物是瞻、唯钱是瞻、唯我是瞻,随时检点自己行为,生活自然、朴实、大方,不攀比、不眼红、不自卑,做到一心为民,两袖清风,努力为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贡献力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