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跨国公司的建立与发展
• (二)建立跨国公司有利于国民经济结构的调整
• 二、发展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
• (一)建立跨国公司有利于广泛利用国际资源 • (二)建立跨国公司是扩大出口贸易、提高外贸
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
第三节 中国企业跨国经营的战略选择
• 一、中国企业跨国经营的优劣势分析 • (一)中国企业跨国经营的优势
– 1.资源优势 – 2.区位优势 – 3.总量优势 – 4.劳动力资源优势 – 5.政策支持度优势
• 二、中国企业跨国经营的特点
• (一)多元化的投资主体 • (二)相对集中的投资地区分布 • (三)多样化的投资行业选择 • (四)合资经营为主的投资方式 • (五)小型化的投资经营规模
第二节 中国建立跨国公司的战略意义
• 一、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必然趋势
• (一)建立跨国公司是生产社会化向国际化、全 球化发展的必然趋势
第一节 中国企业跨国经营的实践
• 一、中国企业跨国经营的历史 • (一)中国企业跨国经营的萌芽 • 1.1979年以前中国的对外经济技术
援助
– 1954-1978年,中国先后向朝鲜、越南等近70个 国家提供了成套项目援助。
• 2.20世纪70年后期兴起的对外工程 承包与劳务输出
• (二)中国企业跨国经营的兴起与发展 • 1.中国企业跨国经营的兴起
• (二)主要战略 • 1.主体战略
– (1)大型工业企业为核心的企业集团 – (2)大型外贸专业公司为核心的企业集团 – (3)金融业务为核心的企业集团
• (4)各省市主管局、行业公司、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公 司以及省市的信托投资公司、外贸公司。
• (5)有条件的乡镇企业
• 当前急需解决好如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 (1)规模结构不合理,专业化水平低 – (2)产品结构不合理
• 二、中国企业跨国经营的主要战略 • (一)政府支持 • 1.制定中国企业对外投资和跨国经营的总体
战略规划
• 2.建立国家海外投资委员会 • 3.制定有利于海外投资的各项政策 • 4.加强对海外企业国有资产的管理和监督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 5.加强政府宏观服务功能 • 6.及时制定有关海外投资的法律法规
– 1979年8月13日明确提出“要出国开办企业”。
– 1979年11月 “京和股份有限公司” – 1980年3月 “国际联合船舶投资有限公司” – 1980年7月“中芝兴业财务有限公司”
• 2.中国企业跨国经营的发展
• (1)第一阶段:起步阶段(1979-1986年) • (2)第二阶段:跃升阶段(1987-1990年) • (3)第三阶段:新的跃升阶段(1991年至今)
• (二)中国企业跨国经营的劣势
• 1.尚处于起步到初级发展阶段的过程之中 • 2.境外投资规模较小,企业的国际化程度不高 • 3.技术创新能力弱,装备水平总体落后
• 4.生产集中度低,竞争力不强 • 5.属于制造业的跨国经营企业还不多 • 6.体制问题、机制问题等仍未解决 • 7.规模结构和产品结构不合理
• (1)量力而行的原则 • (2)比较优势原则
• (3)以投资带动技术、设备和产品出口原则 • (4)海外投资与国内产品和市场互补原则。 • (5)海外投资的缝隙原则
• 针对过去投资行业层次偏低的状况,现阶段应重点发 展以下行业:
• (1)制造业 • (2)资源开发业 • (3)服务业 • (4)高技术产业
• (1)加快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重塑企业的主体地位 • (2)培养一大批从事跨国经营的大企业、大公司
• 2.区位战略
• (1)在互惠互利的原则下开展对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 投资
• (2)周边邻近地区特别是东南亚是投资的首选区域 • (3)对发达国家的投资应着眼于高新技术领域
• 3.行业战略
• 海外投资要着重注意综合运用以下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