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公示:年产吨环保节能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磷酸铁锂项目环境现状与评价环评报告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公示:年产吨环保节能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磷酸铁锂项目环境现状与评价环评报告

第四章环境质量现状与评价4.1 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调查与评价4.1.1 纳污水体概况本项目生活废水经厂区化粪池处理后排入小店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A后,统一排入纳污水体大沙河中。

本项目纳污水体大沙河先流入西柳青河、然后在濮阳境内汇入金堤河,最终进入黄河,属黄河流域。

大沙河地表水功能区划为Ⅴ类水体。

4.1.2 评价标准根据新乡市环保局对本本次评价应执行标准的批复意见,地表水环境质量评价标准执行GB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Ⅴ类标准要求,具体评价标准见表4-1。

表4-1 地表水环境质量评价标准单位:mg/L4.1.3 现状监测结果评价为反映本项目纳污水体大沙河的环境质量现状,本次评价引用新乡市环境监测站对大沙河新乡市责任断面——大沙河水花堡的常规监测数据进行说明,监测时间为2013年9月1日~2014年9月30日的常规监测数据进行分析。

监测因子为COD、氨氮,评价采用其常规监测数据来说明西柳青河水质现状情况,监测数据见表4-2。

(1)监测数据表4-2 大沙河水花堡断面常规监测数据(2013年9月~2014年9月)(2)评价结果由表4-2可知:大沙河水花堡断面水质已不能满足地表水功能区划为Ⅴ类水体的要求,现状监测COD最大值为112mg/L,超标倍数为 1.8,现状监测氨氮最大值为6.51mg/L,超标倍数为2.26,该河流主要污染因子为COD。

水质超标的主要原因为沿途未经处理或处理不达标的工业、生活、农业废水大量排入所致。

4.2 大气环境质量现状监测与评价4.2.1 大气环境现状监测1)监测布点设置根据本项目筛分粉尘废气排放特点、当地常年风向情况,以及厂址周围环境敏感点分布情况,本次扩建工程环境空气质量现状监测共布设4个监测点,详见表4-3和图4-1。

图4-1 本项目监测点位及监测事项图全年,静风16.25%NNEESESSWW NW北张兴庄村魏堤庄冯堤庄张兴庄村本项 目图 例: 声环境监测点大气监测点 地下水监测点表4-3 环境空气监测点布设一览表2)监测因子和监测频次本项目环境空气现状监测由谱尼测试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于2013年12月05日~2013年12月11日进行,连续监测7天,监测方法依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2.2-2008)中相关规定进行。

本次评价现状监测因子为:SO2、NO2、NH3、PM10共4项因子,其中PM10监测日均浓度,NH3监测1小时平均值,SO2、NO2除监测日均浓度外,还需监测1小时平均浓度,监测同时记录风向、风速、总云量、低云量、气温、气压等气象条件,各监测因子及监测方案见表4-4。

表4-4监测因子及监测方案一览表3)监测分析方法及来源各个监测因子的具体分析监测方法及检出限见表4-5所示。

表4-5 各监测因子监测分析方法和最低检出限4.2.2 大气环境质量现状评价1)评价标准环境空气质量现状评价采用GB3095-1996《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中的二级标准要求。

具体标准值详见表4-6、4-7。

表4-6 环境空气质量现状评价标准mg/m3表4-7 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mg/m32)评价因子本次评价选取SO2、NO2、PM10、NH3共4项因子作为环境空气质量现状评价的评价因子。

3)评价方法根据环境空气质量现状监测结果,采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对环境空气质量现状进行评价。

单因子污染指数公式为:P i=C i/C oi式中,P i——i物质的污染指数;C i——i物质的监测浓度,mg/m3;C oi——i物质的评价标准,mg/m3。

4)监测结果统计环境空气现状监测结果统计见表4-8、4-9、4-10、4-11。

表4-8 PM10日均浓度监测统计表表4-9 SO2、NO2现状监测小时平均浓度统计表表4-10 SO2、NO2现状监测日平均浓度统计表表4-11 NH3现状监测日平均浓度统计表由表4-8~表4-11可看出:●各监测点PM10日均浓度范围0.106~0.267mg/m3,标准指数范围0.71~1.78,最大超标率为57.1%,最大超标倍数为0.78,四个监测点位的监测数据在监测时间段内的日均浓度有部分数据不能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中二级标准要求。

●各监测点SO2因子小时浓度范围0.008~0.104mg/m3,标准指数范围0.016~0.208,日均浓度范围0.029~0.093mg/m3,标准指数范围0.193~0.620;各监测点NO2因子小时浓度范围0.006~0.085mg/m3,标准指数范围0.025~0.345,日均浓度范围0.017~0.077mg/m3,标准指数范围0.142~0.642;均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中二级标准要求。

●各监测点NH3因子小时浓度范围0.029~0.093mg/m3,标准指数范围0.145~0.465,均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中二级标准要求。

5)现状评价与分析部分监测点部分时段PM10日均浓度略有超标,最大超标率57.1%;各监测点NH3小时浓度范围,SO2、NO2两因子小时浓度和日均浓度均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中二级标准要求。

项目所在区域环境空气质量现状较好。

PM10浓度超标的主要原因和北方的天气原因及当地的开发工作有关,但随着季节天气的好转和当地的经济开发建设的完工转变后,PM10超标将会好转。

4.3 地下水质量现状监测与评价4.3.1 地下水现状监测1)监测点布设及监测因子根据项目厂址位置、项目纳污河道流向和排水点位置及地下水流向等基本情况,确定本项目地下水监测点位见表4-12所示,监测点地理位置情况详见图4-1。

本次评价所监测地下水为浅层地下水。

表4-12 地下水监测点布设一览表2)监测因子及频率本次评价监测因子确定为pH、总硬度、高锰酸盐指数、氨氮、溶解性总固体、镍、钴、锰、铁共计9项,同时监测井深、水温等。

本次地下水监测时间为2013年12月05日~12月07日,连续监测3天,每天监测一次,报一组有效数据。

3)监测方法及来源地下水各监测因子监测方法见表4-13所示。

表4-13 地下水监测因子监测方法一览表4.3.2 地下水质量现状评价1)评价因子本次地下水质量评价选取pH、总硬度、高锰酸盐指数、氨氮、溶解性总固体、镍、钴、锰、铁共9项评价因子。

2)评价标准根据新乡市环境保护局关于本次评价标准的批复意见,地下水环境质量现状评价采用GB/T14848-93《地下水质量标准》Ⅲ类标准,具体见表4-14。

表4-14 地下水质量评价标准3)评价方法根据地下水质量现状监测数据的统计分析结果,采用单项标准指数法对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进行评价。

单项标准指数法计算公式如下:● 对于一般污染物i s,j i,j i,c /c S =式中,j i,S ——标准指数;j i,c ——评价因子i 在j 点时的实测统计代表值,mg/L ;i s,c ——评价因子i 的评价标准限值,mg/L 。

● pH 的标准指数为:当0.7pH j ≤,sd j j pH,pH 7.0pH 7.0S --=;当0.7pH j >,0.7pH 0.7pH S su j j pH,--=。

式中,j pH,S ——pH 的标准指数;j pH ——pH 实测统计代表值;sd pH ——评价标准中pH 的下限值; su pH ——评价标准中pH 的上限值。

4)监测数据统计地下水现状监测数据统计见表4-15。

表4-15 地下水现状监测统计表由表4-15可知,本次地下水现状监测中各监测点的pH、总硬度、溶解性总固体、铁、锰、钴、高锰酸盐指数、氨氮、镍等9项指标均满足GB/T14848-93《地下水质量标准》Ⅲ类标准要求,未出现超标现象。

为了验证本次评价地表水现状数据的准确性,避免一次监测造成的偶然误差,本次评价引用《河南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年产6000吨氨基葡萄糖盐酸盐生产建设项目》现状监测数据,该企业位于新乡延津县产业集聚区北区,距离本项目较近,位于本项目的东南侧6.5km处,该企业的浅层地表水现状监测时间为2014年8.20~22日,本次评价选取了距离该项目最近的三个监测点位的监测数据,作为本次评价的浅层地表水一次监测数据符合性验证数据。

1)监测点布设及监测因子地下水监测点位见表4-16所示,监测点地理位置情况详见图4-1。

本次评价所监测地下水为浅层地下水。

表4-16 地下水监测点布设一览表2)监测因子及频率监测因子为pH、总硬度、高锰酸盐指数、氨氮、溶解性总固体共计5项,同时监测井深、水温等。

本次地下水监测时间为2014年8月20日~8月22日,连续监测3天,每天监测一次,报一组有效数据。

3)监测方法及来源地下水各监测因子监测方法见表4-17所示。

表4-17 地下水监测因子监测方法一览表4.3.2 地下水质量现状评价1)评价因子本次地下水质量评价选取pH 、总硬度、高锰酸盐指数、氨氮、溶解性总固体共5项评价因子。

2)评价标准根据新乡市环境保护局关于本次评价标准的批复意见,地下水环境质量现状评价采用GB/T14848-93《地下水质量标准》Ⅲ类标准,具体见表4-18。

表4-18 地下水质量评价标准3)评价方法根据地下水质量现状监测数据的统计分析结果,采用单项标准指数法对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进行评价。

单项标准指数法计算公式如下:● 对于一般污染物i s,j i,j i,c /c S =式中,j i,S ——标准指数;j i,c ——评价因子i 在j 点时的实测统计代表值,mg/L ;i s,c ——评价因子i 的评价标准限值,mg/L 。

● pH 的标准指数为:当0.7pH j ≤,sdj j pH,pH 7.0pH 7.0S --=;当0.7pH j >,0.7pH 0.7pH S su j j pH,--=。

式中,j pH,S ——pH 的标准指数;j pH ——pH 实测统计代表值;sd pH ——评价标准中pH 的下限值; su pH ——评价标准中pH 的上限值。

4)监测数据统计地下水现状监测数据统计见表4-19。

表4-19 地下水现状监测统计表由表4-19可知,本次地下水现状监测中各监测点的pH 、总硬度、溶解性总固体、高锰酸盐指数、氨氮等5项指标均满足GB/T14848-93《地下水质量标准》Ⅲ类标准要求,未出现超标现象。

5)现状评价与分析从本项目现状实际监测和引用的监测数据,证明本项目所在区域的地下水水质现状较好,同时引用的现状数据验证了本项目的现状监测数据有效性和可信性。

通过以上监测数据统计可知,评价区域的地下水质量现状较好。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