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环境工程原理课程设计

环境工程原理课程设计

环境工程原理课程设计学院:专业:学号:姓名:指导老师:时间:目录1.任务书------------------------------------------------------------32.概述--------------------------------------------------------------43.设计方案的选择----------------------------------------------------5(1)换热器类型--------------------------------------------------5(2)物流的选择--------------------------------------------------5(3)水和煤油的流向----------------------------------------------6(4)管子的排列方式----------------------------------------------64.确定物理性质数据--------------------------------------------------65.设计计算----------------------------------------------------------7(1)计算总传热系------------------------------------------------7(2)计算传热面积------------------------------------------------7 6.主要设备工艺尺寸设计----------------------------------------------8(1)管径尺寸和管内流速的确定------------------------------------8(2)管程数、管数和壳程数的确定----------------------------------8(3)接管尺寸的确定----------------------------------------------9 7.总传热系数及传热面积核算------------------------------------------9(1)壳程对流传热系数---------------------------------------------9(2)管程对流传热系数--------------------------------------------10(3)污垢热阻和管壁热阻------------------------------------------11(4)总传热系数及传热面积----------------------------------------11(5)传热面积裕度------------------------------------------------118.设计结果汇总-----------------------------------------------------129.换热器结构简图和工艺流程图(附图纸)-------------------------------1210.设计评述--------------------------------------------------------1311.参考文献--------------------------------------------------------13任务书:煤油冷却器的设计1、设计任务处理能力: 20万吨/年设备型式: 列管式 2、操作条件(1)煤 油:入口温度 140℃ 出口温度 40℃ (2)冷却介质:循环水 入口温度 20℃ 出口温度 40℃ (3)允许压降:不大于0.1MPa (4)煤油定性温度下的物性数据()()C m W Ckg kJ c sPa m kg oc opc c c ⋅=⋅=⋅⨯==-/14.0/22.21005.7/82543λμρ(5)每年按330天计算,每天24小时连续运行。

1.概述在工程中,要实现热量交换,需要一定的设备,这种交换热量的设备统称为热交换器,也称为换热器。

在环境工程中,冷水的加热、废水的预热、废气的冷却等,都需要应用换热器。

列管式换热器在换热设备中占据主导地位,其优点是单位体积所具有的传热面积大,结构紧凑,坚固耐用,传热效果好,而且能用多种材料制造,因此适应性强,尤其在高温高压和大型装置中,多采用列管式换热器。

列管式换热器主要由壳体、管束、管板和封头等部分组成。

列管式换热器在操作时,由于冷、热两流体温度不同,使壳体和管束的温度不同,其热膨胀程度也不同。

如果两者温度差超过50℃,就可能引起设备变形,甚至扭弯或破裂。

因此,必须从结构上考虑热膨胀的影响,采用补偿方法,如一端管板不与壳体固定连接,从而减小或消除热应力。

列管式换热器有以下几种:1.固定管板式固定管板式换热器的两端管板和壳体制成一体,结构比较简单、紧凑、造价便宜。

当管壁与壳壁温差较大时,由于两者的热膨胀不同,产生了很大的温差应力,以至管子扭弯或使管子从管板上松脱,甚至毁坏换热器。

为了克服温差应力必须有温差补偿装置,一般在管壁与壳壁温度相差50℃以上时,为安全起见,在外壳的适当位置上焊上一个补偿圈,当壳体和管束热膨胀不同时,补偿圈发生缓慢的弹性变形来补偿因温差应力引起的热膨胀。

但壳程压强超过0.6Mpa时由于补偿圈过厚,难以伸缩,失去温差补偿的作用,就应考虑其他结构。

因此这种换热器适用于两种介质温差不大,或温差较大但壳程压力不高,及壳程介质清洁,不易结垢的场合。

2.U形管式U形管式换热器每根管子均弯成U形,流体进、出口分别安装在同一端的两侧,封头内用隔板分成两室,每根管子可自由伸缩,来解决热补偿问题。

特点是管束可以自由伸缩,热补偿性能好;双管程,流程长,流速高,传热性能好;承压能力强;管束可以从壳体中抽出,且结构简单,造价低。

但其管数少且易短流。

故仅适用于管壳壁温差较大,或壳程介质易结垢而管程介质不易结垢,高温、高压、腐蚀性强的情形。

3.浮头式换热器的一块管板用法兰与外壳相连接,另一块管板不与外壳连接,以使管子受热或冷却时可以自由伸缩,但在这块管板上连接一个顶盖,称之为“浮头”,所以这种换热器叫做浮头式换热器。

其优点是:管束可以拉出,以便清洗;管束的膨胀不变壳体约束,因而当两种换热器介质的温差大时,不会因管束与壳体的热膨胀量的不同而产生温差应力。

所以能适用于管壳壁间温差较大,或易于腐蚀和易于结垢的场合。

但其结构复杂、笨重、造价高限制了它的使用。

4. 填料函式换热器这类换热器管束一端可以自由膨胀,结构比浮头式简单,造价也比浮头式低。

但壳程内介质有外漏的可能,壳程中不应处理易挥发、易燃、易爆和有毒的介质。

根据任务书要求,设计一列管式煤油换热器,处理能力为每年20万吨,具体操作条件包括:煤油入口温度140℃,出口温度40℃;冷流体进口温度20℃,出口温度40℃;允许压降不大于0.1MPa;每年按330天计,每天24小时连续运行。

2.设计方案的选择(一)换热器类型操作条件指明,热流体入口温度140℃,出口温度40℃;冷却介质入口温度20℃,出口温度40℃,允许压降不大于0.1MPa。

由于不存在高温、高压、腐蚀性强的情形,故无需选用U形管换热器;由于煤油是易燃物质,故不宜选用填料函式换热器;根据两流体温度变化情况,该换热器的管壁温度和壳体温度有较大温差(50℃以上),最大允许压降也不高,故可选用浮头式换热器或带补偿圈的固定管板式换热器,而固定管板式换热器相对于浮头式换热器结构简单、造价便宜,故为首选。

(二)物流的选择操作条件中冷却介质为循环水,在运行过程中,随着挥发水量的消耗,水中各种杂质的浓度也会相应增大,结垢的概率也会同时增加,而固定管板式换热器要求壳程介质清洁,不易结垢,故应采用冷却水走管程,煤油走壳程。

(三)水和煤油的流向对于流向问题,可比较逆流和并流时的平均温差。

逆流时,有:△T1=(40-20)℃=20℃,△T2=(140-40)℃=100℃℃℃T T T T T m 7.4920100ln 20100ln 1212,=-=∆∆∆-∆=∆逆并流时,有: △T 1=(40-40)℃=0℃, △T 2=(140-20)℃=120℃120ln 120ln 1212,⇒=∆∆∆-∆=∆℃T T T T T m 并从计算结果可以看出,逆流的平均温差较并流的大。

因此,在换热器的传热量Q 及总传热系数K 相同的条件下,采用逆流操作可以节省传热面积,减少设备费;或可以减少换热介质的流量,降低运行费。

因此,此处优先考虑逆流操作。

为了强化传热,列管式换热器的管程或壳程常常为多程,流体经过多次折流后流出换热器,使得换热器内流体流动形式偏离纯粹的逆流和并流。

(四)管子的排列方式管子的排列方式有等边三角形和正方形两种。

和正方形相比,等边三角形排列比较紧凑,管外流体湍动程度高,表面传热系数大。

正方形排列比较松散,传热效果较差,但管外清洁较方便,对易结垢的流体较适用,此处管内流体为水,故可不考虑结垢的问题,因此管子排列可选用三角形错列的方式。

3.确定物理性质数据定性温度:一般取流体进出口温度的平均值。

壳程流体煤油的定性温度为 ℃T 902401401=+=管程流体水的定性温度为 ℃T 30240202=+=根据定性温度,分别查取壳程和管程流体的有关物性数据。

煤油在90℃的部分物性数据如下:物性 密度ρo(kg/m 3)比热容Cpc (kJ/(kg ·0C)) 粘度μo (Pa ·s) 导热系数λo (W/(m 2·0C)) 煤油 8252.220.0007050.14水在30℃的部分物性数据如下:物性密度ρi(kg/m 3)比热容Cp i (kJ/(kg ·0C))粘度μi (Pa ·s) 导热系数λi (W/(m 2·0C)) 水995.74.1740.00080070.61764.设计计算(1)计算总传热系数热流量:)/(01.7)/53.25252243301020m 70s kg h kg ==⨯⨯=(传热量:Q o =m o C pc t o =25252.53×2.22×(140-40)=5.61×106kJ/h=1557.24 kW 平均传热温差:=∆'m t 71.49204040140)2040()40140(2121=-----=∆∆∆-∆Int t In t t (℃)而 5204040140t -t T -T R 1221=--==167.0201402040t T t t P 1112=--=--=由《换热器设计手册》图1-3-6查得校正系数为0.883,所以修正后的传热温度差为C .8943.7149883.0t t om t m =⨯=∆⋅=∆∆ϕ冷却水用量:67.18)/kg (72.67201)2040(174.41061.56==-⨯⨯=∆=h t c Q w ipi o i (kg/s )由《常用化工单元设备设计》表1-6,查得水与煤油之间的传热系数在290-698w/(m 2.o C),初步设定K=500w/(m 2.o C)。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