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闸坝结构布置

闸坝结构布置

6闸坝结构布置
6.1闸室底板高程确定
底板高程与水闸承担的任务、泄流或引水流量、上下游水位及河床地质条件等因素有关。

闸底板应置于较为坚实的土层上,并应尽量利用天然地基。

在地基强度能够满足要求的条件下,底板高程定得高些,闸室宽度大,两岸连接建筑物相对较低。

对于小型水闸,由于两岸建筑物在整个工程中所占比重较大,因而适当降低底板高程,常常是有利的。

当然,底板高程也不能定的太低,否则,由于单宽流量加大,将会增加下游消能防冲的工程量,闸门增高,启闭设备的容量也随之增大。

另外,基坑开挖也较困难。

选择底板高程前,首先要确定合适的最大过闸单宽流量。

它取决于闸下游河渠的允许最大单宽流量。

允许最大过闸单宽流量可按下游河床允许最大单宽流量的1.2~1.5倍确定。

根据工程实践经验,一般在细粉质及淤泥河床上,单宽流量取5~10m3/(sm);在砂壤土地基上取10~15m3/(sm);在壤土地基上取15~20m3/(sm);在黏土地基上取20~25m3/(sm)。

下游水深较深,上下游水位差较小和闸后出流扩散条件较好时,宜选用较大值。

设计闸底板高程根据坝址原水面线高程及比降推算过来确定:
H=1844.50m
整体式底板,闸墩与底板浇筑成整体即为整体式底板。

其顺流向长度可根据闸身稳定和地基应力分布较均匀等条件来确定,同时应满足上层结构布置的需要。

水头愈大,地基愈差,底板应愈长。

初拟底板长度时,对于砂砾石、砂壤土地基可取(1.5~2.5)H,对于粘壤土地基可取(2.0~3.0)H,对于粘土地基可取(2.5~4.0)H,H为上下游最大水头差。

底板厚度必须满足强度和刚度的要求。

大中型水闸可取闸孔净宽的1/6~1/8,一般为1~2m,最薄不小于0.6m,底板内配置钢筋。

底板混凝土强度等级应满足强度,抗渗及防冲要求,一般选用C15或C20。

根据底板构造要求,初拟底板长30m,底板厚拟为2.5m,砼强度等级C20。

6.2闸顶高程确定
挡水时,闸顶高程应不低于水闸正常蓄水位(或最高挡水位)加波浪计算高度与相应安全超高值之和;泄水时,闸顶高程不应低于设计洪水位(或校核洪水位)与相应安全超高值之和。

闸顶高程计算见表5—4。

表6-1闸顶高程的计算
运用情况水位/m 相应级
别相应安全
超高/m
波浪高/m 计算闸顶高程/m
挡水正常蓄水
位1873.00
3 0.
4 1.6 1875.00
泄水设计洪水
位1852.69
3 0.7 0 1853.39
校核洪水
位1854.21
3 0.5 0 1854.71
考虑到两岸建筑的连接及交通桥梁布置的需要,闸顶高程1875.00m和非溢流坝段齐平。

6.3闸室堰型选择
根据《水闸设计规范》,结合薛城水电站的大流量引流发电以及工作运行主要为发电、挡水高度较小、闸槛高程较高,河床深切的特点,本设计就宽顶堰和实用堰进行了对比计算。

经计算得出,使用宽顶堰或者实用堰均能满足泄流要求,达到预计的电站运行指标,但是,由于宽顶堰更有利于泄洪、冲沙、排污、排冰,且泄流能力比较稳当,结构简单,施工方便;实用堰施工难度较大,不利于泄洪排沙、排污等综合考量,最终拟定使用宽顶堰。

图6-1 闸室布置
闸室选用开敞式。

该拦河闸门不考虑过船,灌溉,漂木,过鱼等其他利用因素。

综合上述因素,并结合泄流能力计算,初步拟定冲沙闸、泄洪闸布置在主河床,冲沙闸一孔,紧邻取水口;冲沙闸左侧为3孔泄洪闸,其中1#、2#、3#泄洪闸为同一闸段。

冲沙闸和泄洪闸底板高程均为1844.5m ,闸前钢筋混凝土铺盖。

闸下游设混凝土护坦,其后接钢筋混凝土柔性海漫。

在冲沙闸和排污闸之间的上游设置一道束水墙,迎水面倾斜设置,墙顶高程1850.5m 。

6.4闸孔尺寸确定
根据《水闸设计规范》,闸孔总净宽应根据泄流特点、下游河床地质条件和安全泄流的要求,结合闸孔和孔数的选用,经技术经济比较后确定。

具体计算如下:
(1).由已知上、下游水位及闸底板高程,由公式(6—1)、式(6—2)可求得上游水头及下游水深 。

0v =Q/A (6—1) H 0=H+v 02/2g (6—2) 其中 0v ——行进流速,m/s ; Q ——过流流量,m3/s ;
A ——过水断面面积,m2;
H0——含有行进流速水头在内的闸前水头,m 。

推算的上游水头及下游水深见表5—1。

表6—2 上游水头计算
(2).判别出流流态
流量Q (m 3
/s ) 下游水深 h s (m )
上游水深 H (m )
过水断面积A (m 2
) 行进流速
v 0(m/s )
v 02
/2g
上游水头 H 0(m )
设计流量
1270 7.8
8.19 245.7 5.17 1.36 9.55
校核流量
1640
8.73
9.71 291.3 5.63 1.62 11.33
闸门全开泄洪时,一般属于淹没条件下的水流,所以采用平底板宽顶堰堰流公式,根据设计,校核情况下的上、下游水位及流量进行计算。

对于宽顶堰,其淹没条件为::
hs ≥0.8H0 (6—3) 式中: hs ——下游水深,m ;
H0——含有行进流速水头在内的闸前水头,m 。

根据公式(6—3)判别是否为淹没出流,其判别计算见表6—3。

表6—3 淹没出流判别计算
计算情况 下游水深h s (m ) 上游水头H 0(m )
h s /H 0 流态 设计水位 7.8 8.19 0.95 淹没出流 校核水位
8.73
9.71
0.89
淹没出流
(3).确定闸门总净宽
对于平底板宽顶堰,《闸门设计规范》中推荐的堰流公式为: ε
σ2
3
002B m H g Q
= (6—4)
式中 :0B 为闸孔总净宽,m ;Q 为设计流量,s m /3;0H 为计入行进水头在内的堰顶水头,m ;σ、ε、m 分别为淹没系数、侧收缩系数和流量系数,可由SL265-2001《水闸设计规范》的附录表中查得;g 为重力加速度,2/s m 。

nb
H n K 0
0]
)1([2.0-1ξξε-+= (6—5) 设计流量下m=0.351,校核流量下m=0.372。

表6—4 闸孔总净宽计算
流量Q (m 3
/s )
上游水头 H 0(m )
上游水深 H (m )
下游水深 s h (m )
侧收缩系
数侧收缩系数
设ε
孔流淹没
系数
σ
B 0(m )
设计流量
1270 9.55
8.19
7.8
0.87
1
32.83
校核流量
1640
11.33
9.71
8.73
0.87
1
31.19
由公式(6—4)、(6—5)求校核ε和B
取0B =34m
(4).闸孔尺寸的选择
闸室单孔宽度应根据闸的地基条件、运用要求、闸门结构形式、启闭机容量以及闸门等因素,进行综合比较确定。

根据《闸门设计规范》中闸孔尺寸和水头系列标准,选定泄洪闸单孔净宽b=10m ,选用3孔,冲沙闸1孔,单宽b=4m ,因此闸孔总数为4孔。

闸孔布置如图6—2所示:
图6
—2 闸孔尺寸布置图 (单位:dm )
校ε
设计情况 0B (m )
0.87 设计水位 32.83 0.87
校核洪水位
31.19
闸孔总宽度为:
B=(3×10)+4+(3×2+2×6+1×4.5)
=56.5(m )
根据闸址的地形条件及枢纽建筑物泄洪能力和冲沙的要求,并重点考虑冲排水库沉积的淤沙需要,结合泄洪计算成果,确定孔口尺寸为:泄洪闸3孔,单孔尺寸10.00m×7.00m (宽×高),孔顶以上设胸墙;冲沙闸1孔,孔口尺寸4.00m×10.00m (宽×高),孔顶以上设胸墙。

6.5泄流能力复核
《水闸设计规范》中堰流的计算公式为:
Q=23
00H g 2mB εσ (6—6)
式中 B 0=nb0(n 为闸孔数,b0为单孔净宽),分别按设计、校核两种情况确定计算参数,求出相应的实际过闸流量Q1,校核过流能力。

一般其相对差值不应超过5%。




设Q Q Q -≤5% (6—7)

‘校
校Q Q Q -≤5% (6—8)
根据孔口与闸墩的尺寸可计算侧收缩系数,查《水闸设计规范》(2-2),结果与假定接近,根据选定的孔口尺寸与上下游水位,进一步换算流量如下表所示:
表5—7 过流能力校核计算
计算情况 (m 3
/s )
堰上水头 H 0(m )
m σ ε
Q (m 3
/s )
校核过
流能力
设计流量1270 9.55
0.351 1 0.87 1283.4 1.05%
校核流量1640
11.33
0.372 1 0.87 1684.28 2.7%
两种情况下过流能力都小于5%,说明孔口尺寸的选择较为合理,所以不再进行调整。

泄洪闸闸孔选3孔,单孔净宽为10m ,冲砂闸1孔,单孔净宽4m 。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