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四章 企业价值评估的收益途径

第四章 企业价值评估的收益途径

一、收益法评估企业价值的核心问题
运用收益法评估企业价值关键在于以下三个问题的解决: (一)要对企业的收益予以界定。 企业的收益能以多种形式出现,包括净利润、净现金流量(股 权自由现金流量)、息前净利润和息前净现金流量(企业自由现金 流量)等。 (二)要对企业的收益进行合理的预测。 (三)要选择合适的折现率。
承上例资料,假如评估人员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推断,企业 从第六年起,收益额将在第五年的水平上以2%的增长率保持增 长,其他条件不变,试估测待估企业的价值。
P=100×(P/F,10%,1)+120×(P/F,10%,2)+150×(P/F,10%,3)+160 ×(P/F,10%,4)+200×(P/F,10%,5)+200×(1+2%)÷(10%-2%) =100×0.9091+120×0.8264+150×0.7513+160×0.683+200×0.6 209)+200×(1+2%)÷(10%-2%) =536+204÷8%×0.6209 =536+2 550×0.6209=2 119(万元)
二、收益法原理讲解
如果你朋友欠你钱2000元,计划归还, 方案一:现在就全部归还 方案二:现在还1000元,一年后再还1000元, 你希望是哪种?
㈠货币时间价值的含义
指货币经历一定时间的投资和再投资所增加的价值。
㈡相关概念 1.复利
每经过一个计息期,要将所生利息加入本金再计利息,逐期滚算, 俗称“利滚利”。这里所说的计息期,是指相邻两次计息的时间间隔, 如 年、月、日等。除非特别指明,计息期为1年(但是本教材基本上都是年 度的概念)。
(二)企业有限持续经营假设前提下的收益法
1.关于企业有限持续经营假设的适用 一般企业,都应该在持续经营前提下进行,特殊情况下,按照有限 持续经营假设进行。 2.企业有限持续经营假设是从最有利于回收企业投资的角度争取在 不追加资本性投资的前提下,充分利用企业现有的资源,最大限度地获 取投资收益,直至企业无法持续经营为止。 3.对于有限持续经营假设前提下企业价值评估的收益法,其评估思 路与分段法类似。
②净利润或净现金流量加上扣税后的长期负债利息折现或资 本化为企业投资资本价值(所有者权益+长期负债);
③净利润或净现金流量加上扣税后的全部利息(企业自由现 金流量)折现或资本化为企业整体价值(所有者权益价值和付息
二、收益法的具体评估技术思路
(一)企业持续经营假设前提下的收益法 1.年金法。 ⑴年金法的基本公式
P=A/r
⑵年金法的公式变形 用于企业价值评估的年金法,是将已处于均衡状态,其未来 收益具有充分的稳定性和可预测性的企业收益进行年金化处理, 然后再把已年金化的企业预期收益进行收益还原,估测企业的价 值。
=100×0.9091+120×0.8264+110×0.7513+130×0.6830+120×0.6209 =437
⑵计算五年预期收益额的等额年金值
A×(P/A,10%,5)=437 A=437÷3.7907=115.3万元
⑶计算待估企业价值
P=A/10%=115.3/10%=1153(万元)
2.分段法 分段法是将持续经营的企业的收益预测分为前后两段 (1)假设以前段最后一年的收益作为后段各年的年金收 益,分段法的公式可写成:
⑶被评估资产取得预期收益的持续时间(n)
2.应用收益法必须具备的前提条件
(1)被评估资产的未来预期收益可以预测并可以用货币衡量(A) (2)资产拥有者获得预期收益所承担的风险也可以预测并可以用货 币衡量(i) (3)被评估资产预期获利年限可以预测(n)
四、收益法的基本程序
1.搜集验证与评估对象未来预期收益有关的数据资料,包括经营前 景、财务状况、市场形势、以及经营风险等; 2.分析测算被评估对象未来预期收益; 3.确定折现率或资本化率; 4.用折现率或资本化率评估对象未来预期收益折算成现值; 5.分析确定评估结果。 从评估实务的角度看,前三步比较关键,涉及到收益法计算的3个关 键因素:收益额、收益年限、折现率;但是我们考试主要是根据已知条 件按照以上4步骤来计算被评估资产的价值,所以反而是第四步最重要。
五、收益法的基本参数 (一)收益额
1.收益额是资产在正常情况下所能得到的归其产权主体的所得额。 2.资产评估中收益额的特点: (1)收益额是资产未来预期收益额,而不是资产的历史收益额或现 实收益额; (2)用于资产评估的收益额是资产的客观收益,而不是资产的实际 收益。 客观的收益就是根据各种变量、因素合理估计被评估资产的收益; 而现实收益中可能包括不合理的因素。
3.资产的收益额表现形式有多种,不同种类资产的收益额表现形式 不同,需要合理选择收益额的种类。
(二)折现率
1.从本质上讲:折现率是一个期望的投资报酬率。是投资者在投资 风险一定的情况下,对投资所期望的回报率。
2.从构成上看:
3.资本率与折现率的关系: ⑴在本质上是没有区别的。 ⑵但是二者适用场合不同。习惯上人们称折现率是将未来有限期的预期收益 折算成现值的比率,用于有限期预期收益折现,资本化率则是将未来永续性预期 收益折算成现值的比率。 ⑶二者是否相等,主要取决于同一资产在未来长短不同的时期所面临的风险 是否相同。
2.企业收益的表现形式及其选择
(1)企业收益基本表现形式及其选择
①企业收益基本表现形式:企业净利润和企业净现金流量 净现金流量=净利润+折旧及摊销-追加资本性支出 ②应选择净现金流量作为企业的收益基础 因为企业净现金流量是企业收支的差额,不容易被改变,更 客观准确。 (2)企业收益的其他表现形式: 息前净现金流量(企业自由现金流量)、息税前利润、息税 前净现金流量等。
1.P是发生在一个时间序列的第1期期初,F则是发生在一个 时间序列的第n期(最后一期)期末;
2.没有特别说明,收益额都认为是在该期期末发生; 3.现金流量的分布如不规则时,需进行调整,灵活运用各种 计算方法。
㈣现金流量图
横轴表示一个从零开始到第N个时间序列,轴上每一刻度表
示一个时间单位,通常以年表示(也可以是半年、季度、月份)。 零点表示时间序列的起点,即第一年初的时间点。
P=100×(P/F,10%,1)+120×(P/F,10%,2)+150×(P/F, 10%,3)+160×(P/F,10%,4)+200×(P/F,10%,5)+200 ÷10%×(P/F,10%,5) =100×0.9091+120×0.8264+150 X 0.7513+160×0.683+200×0.6209)+200÷10% ×0.6209 =536+2 000×0.6209=1 778(万元)
【例】某收益性资产,经专业评估人员预测,评估基准日后 第一年预期收益为100万元,以后每年递减l0万元,假设折现率 为5%,该资产的评估价值最接近于( )万元。 A.710 B.386 C.517 D.446
(四)纯收益按等比级数变化
(五)已知未来若干年后资产价格的条件下
【例4-2】
第二节 收益法在企业价值评估中的应用
【例】待估企业预计未来5年的预期收益额为100万元、120万 元、110万元、130万元、120万元,假定本金化率为10%,试用年 金法估测待估企业价值。 ⑴先计算未来5年的预期收益额的现值
= 100×(P/F,10%,1)+ 120×(P/F,10%,2)+110×(P/F,10%,3)
+130×(P/F,10%,4) +120×(P/F,10%,5)
3.不同口径收益的选择
(1)不同口径的收益包含: 净现金流量(股权自由现金流量)、净利润、息 前净现金流量(企业自由现金流量)等的选择。 (2)不同口径的收益额,其折现值的价值内涵和
数量是有差别的。
(3)在假设折现率口径与收益额口径保持一致的 前提下,不同口径收益额现值的内涵:
①净利润或净现金流量(股权自由现金流量)折现或资本化 为企业股东全部权益价值(净资产价值或所有者权益价值);
三、企业收益及其预测
(一)企业收益的界定
1.在进行界定时首先注意以下两个方面 (1)企业创造的不归企业权益主体所有的收入不能作为企 业价值评估中的企业收益。 例如税收,不论是流转税还是所得税都不能视为企业收益。 (2)凡是归企业权益主体所有的企业收支净额都可视为企业
的收益。
无论是营业收支、资产收支、还是投资收支,只要形成净现 金流入量,就可视为企业收益。
【例】某人每年12月1日存入保险公司2000元,连续10年, 其中第三年的年末多存款5000元,设保险公司回报率为6%,每年 复利计息一次,问这些钱在第一笔存款的年初的现值总和为多少?
4.永续年金现值
5.递延年金现值
递延年金是指第一次收付款的时间发生在第二期以后的普 通年金方式,它也是普通年金的一种特殊形式。
3.在收益年限有期限,资本化率等于零的条件下, P=A×n
(二)纯收益在若干年后保持不变
(三)纯收入按等差级数变化
【例】(2005年考题)某收益性资产,效益一直良好,经专 业评估人员预测,评估基准日后第一年预期收益为100万元,以 后每年递增l0万元,假设折现率为10%,收益期为20年,该资产 的评估价值最接近于( )万元。 A.1400 B.1700 C.1800 D.1970
(三)收益期限
根据持续使用的能力,在未来多长时间资产能够给所有者带来未来的预期收 益。
六、收益法中的主要技术方法
(一)纯收益不变
1.在收益永续,各因素不变的条件下 P=A/r ①纯收益每年不变;②资本化率固定且大于零; ③收益年期无限。 2.在收益年期有限,资本化率大于零的条件下,
=A(P/A,i,n)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