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藤野先生》 湖北省监利县第一初级中学 李海波

《藤野先生》 湖北省监利县第一初级中学 李海波

(1)初到仙台的“我”受到优待,究其原因 是“物以稀为贵”,句中的“大概”可以 用“因为”替代吗?
“大概”表示猜测,与句末语气的“罢” 合用,更加强了不肯定语气。作者用诙谐的口 气猜测他在仙台受“优待”的原因,有自谦、 自喜、感激之情.但推断为“物以稀为贵”,包 含一个弱国国民的辛酸,同时反映出作者强烈 的民族自尊心。“因为”表达不出这层意味。
思 考
其他事件与藤野先生有什么关系?
1、“清国留学生”的生活情况 2、我在仙台的生活情况 3、为什么写只记得两个地名? 4、匿名信事件于看电影事件
“清国留学生”的生活情况
—— 所作所为使我失望,促使我离开, 为后文与藤野先生的相见埋下伏笔。
我在仙台的生活情况
——为后文藤野先生更加感人的教诲与 关怀作陪衬。
解 剖: 破开。
记 一 记
疑 惑: 心里不明白,不相信。 畸 形: 生物某一部分发育不正常。 瞥 见 : 很快地看一下。 决 意: 拿定主意。 美其名曰: (把不美的事物)美化他的名 字叫。 杳: 远的不见踪影;无影无声。
喝彩hè: 大声叫好。
课文写了哪些重要事件,速读后用自己的话概括。
1、“清国留学生”的生活情况 2、我在仙台的生活情况
课文结构
(一)见藤野之前(1—3) (在东京) (1)往仙台、初到仙台(4—5)
藤 野
(二) 相识、相处、离别 (2) 先 (在仙台)(4—35) 相识(6—10)
相处(11—23)

匿名信事件 (3)离别(24—35) 看电影 惜 别 (三)对藤野的怀念(36—38)
在 东 京
所见所闻—— 清国留学生的丑态 不学无术 思想腐朽
修辞:夸张、比喻、反语
爱 国

感—— 厌恶之极, 不屑与之为伍
这是日本上野樱花烂漫的时节
研读精彩语段,体味富有感情色彩的语言. 1.精读1—2段,思考: (1)“东京也无非是这样”与后文哪几句话 相呼应?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情绪? 与“到别的地方去看看,如何呢?” “我就往仙台的医学专门学校去”呼应 以极其厌恶的情绪和辛辣讽刺的笔触,描 写了清国留学生恶浊庸俗的生活.流露出 作者矛盾、失望、痛苦、厌恶的复杂情绪. 反衬一个爱国志士忧国忧民的悲愤.
(2)“实在标致极了”改为“实 在丑极了”可以吗? 句中“标致”是反语,用以讽 刺.“实在”表示“的确”的意 思,用“实在”加强“标致”, 增强反语的讽刺力量,更强烈 表达作者对清国留学生的鄙视 和反感.而改动后语意直露,缺 乏了讽刺意味.
去 仙 台
日暮里: 触发忧国之情
去仙台
爱 国
反清志士客死之地 水户:
在东京
所见所闻: 清国留学生的丑态,不学无术 所 感: 厌恶之极,不屑与之为伍
在仙台
日暮里:触发忧国之情 去仙台 水户:反清志士客死之地 在仙台:对于“优待”非同寻常的理解 匿名信事件:个人与祖国的尊严受到侵犯 看电影事件:思想受极大震动,民族自尊 心受到严重挫伤
爱 国 主 义 情 感
这是日本上野樱花烂漫的时节
驿站
yǎo
yì jī
舜 芋梗
逊 诲
xù n
解剖
pōu
挟着 畸形 不
杳无音信

xié
匿名 诘责 瞥见
Piē

jié

cuò
huì
抑扬顿挫 深恶痛Βιβλιοθήκη 疾wù jí鲁 迅
记 一 记
烂 熳: 通常写作烂漫:绚丽多彩。 绯 红: 红色 鲜 红。 和下文的“抑扬”都是形容声音高 顿挫: 低转折和谐悦耳。 宛 如:好像。 标 致: 漂亮,这里是反语,用来讽刺。 流 言: 流传的毫无根据的坏话。 古代供传递政府文书途中换马, 驿 站: 休息,住宿的地方。 客 死: 死在异国他乡。 物以稀贵: 把稀少的当做贵重的。
为什么写只记得两个地名?
日暮里: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水户:朱舜水先生客死的地方。
朱舜水是明末思想家,明亡后曾进行反清 复明活动,事败后长住日本讲学。他是浙江 余姚人,离绍兴很近,可谓鲁迅先生的“同 乡”,鲁迅很敬重他。
目的:抒发自己的爱国主义感情。
匿名信事件
由藤野先生订正讲义而来。 用部分日本青年的狭隘来反衬藤野 先生的正直无私和心胸广阔。
“变化”的原因是: 认识到医学不能救国,更重要的是 改变国民的精神,而改变精神首先是靠 文艺。
主题思想
本文通过回忆与藤野先生相识、 相处的往事,表现了藤野先生对中 国人的热情友好(明线),抒发自 己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暗线)。
小 结
本文看似散乱,但实际上都是 围绕着歌颂与怀念藤野先生这一中 心来选择和组织材料。
同样是写老师的回忆录,试 比较本文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 屋》两文蕴含的作者的思想感情 有何不同?
作者对三味书屋中施行封建教育的 先生只是“很恭敬”;而《藤野先生》 则表现了作者对毫无民族偏见,热心诚 恳地关心,帮助“我”的藤野先生真诚 的感激和深切的怀念。
练 习
老师总觉得作者写藤野先生的外貌不太 漂亮,因此改为下面一段文字,你认为可以 吗?为什么? 他,既有高仓健一样的体魄,又有三浦 友和一样的相貌。脸色白而透红,眼睛大而 明亮,头发整齐而又有一点波浪。他穿着一 套笔挺的西装,洁白的衬衣上打着一条漂亮 的领带,皮鞋擦得又黑又亮。一走上讲台, 就用洪钟一样的声音说:“我,就是藤野严 九郎。”
本文写于1926年10月 26日。回忆了1902—1906 年留学日本的片段。
我们先前学过鲁迅先 生的作品《从百草园到三 味书屋》《社戏》
鲁 背景介绍 迅 留 1902年4月到日本,入东京弘文学院补习 学 日语。积极参加反清爱国活动,在《自 题小像》诗中发出“我以我血荐轩辕” 日 的誓言。 本 的 1904年入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学医。两年 后弃医从文,想以改变国民精神入手, 经 挽救民族危亡。 历
3、我与藤野先生的交往
4、匿名信事件
5、看电影事件
6、我与藤野先生告别
7、我对藤野先生的怀念
整体理解课文
《朝花夕拾》 《藤野先生》选自 ,体裁是 散文 。 按时间和地点转移,本文分为以下三部分: 1.在东京 ,表达对 清国留学生 的厌恶; 2.在 仙台 ,回忆与 藤野先生 的交往; 北京 ,表达对藤野先生的 感激 和 怀念 。 3.在
鲁 迅 留 学 日 本 的 经 历
背景介绍
1906年到东京开始文学活动,翻译介 绍外国文学作品,并写出《文化偏执 论》等一系列论文。 1908年从章太炎学《说文解字》,加 入光复会。 1909年8月,从日本回国。
读一读,写一写
绯红 油光可鉴 发髻
shù yù gěng n fēi jià n jì
鲁迅(1881—1936)生 于浙江绍兴,原名周树人, 字豫才,伟大的文学家、思 想家、革命家。自第一篇小 说《狂人日记》开始用鲁迅 作笔名。 著名作品集有《野草》 《朝花夕拾》《呐喊》《彷 徨》《华盖集》《坟》等。
本文选自散文集《朝花 夕拾》。
藤野先生(18741945)名叫藤野严九郎, 1901至1916年在仙台医专 任教。是鲁迅在仙台学医 时(1904-1906)的先生。
形散神聚
鲁 迅
第 三课 时
学会 整理
课文语言探究
研读精彩语段,体味富有感情色彩的 语言,体验反思,理解课文主旨。 1.精读1—2段,思考: (1)“东京也无非是这样”与后文哪几句 话相呼应?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情绪? 与“到别的地方去看看,如何呢?” “我就往仙台的医学专门学校去”呼应。 以极其厌恶的情绪和辛辣讽刺的笔触, 描写了清国留学生恶浊庸俗的生活。流露 出作者矛盾、失望、痛苦、厌恶的复杂情 绪.反衬一个爱国志士忧国忧民的悲愤。
鲁迅在仙台上课的教室
小结
文章通过以上四件事的描写,全面 地表现了藤野先生正直无私、治学严谨、 没有狭隘的民族偏见的高尚品质。
通过几件事来表现 一个人的思想性格
思 考
• 怀念先生的行动有哪些? 装订收藏讲义 悬挂先生照片
多写文章
藤野先生赠给鲁迅的照片
作者为什么要离开东京来到仙台?为什么又告别仙台?想一想文 中哪些地方表现了作者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
语文 活动
学习本文“写人抓特征”,几笔勾勒出藤野 先生外貌的白描手法,写出班内一位同学的外 貌或典型性格特征。 要求:1.不得超过100字。 2.不能有过于明显的提示语。
——写人必须抓住特征。
对于课文主旨的理解,下面的说法, 你更倾向于哪一种? (1)标题是“藤野先生”,课文主要 赞扬藤野先生的高贵品格. (2)课文大半内容写作者的经历和思 想,主要表现作者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 (3)课文写作者人生道路上的一段往 事,因此既写了藤野先生,又写了自己的 思想历程。 正确答案应选(1)
拓 展 延 伸
(2)“他们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彩”句 中的“何尝”是什么意思?
“何尝”与“不”连用,以反诘的语气 加强肯定,说明他们无一例外的幸灾乐祸, 麻木不仁。强烈表达了作者对人们精神麻木 的极其沉痛的情感。“酒醉似的喝彩”原指 日本学生看到中国人被枪毙时兴高采烈的表 现。句中的“他们”指麻木的 中国人。
(3)匿名信和看电影事件促成作者弃医从 文的转变,对这两件事的叙述侧重点有什 么不同? 匿名信事件中作者有意揭示日本“爱 国青年”的荒谬逻辑,表现在遭受屈辱后 极力辛酸和愤懑的感情。看电影事件反映 作者难以抑制的激愤。第一件事侧重写弱 国国民受人歧视,从而激发作者立志使自 己祖国富强的志向,第二件事写中国国民 的不觉悟----这是造成民族衰弱的重要原 因之一,这两件事促使作者弃医从文。
4.精读第38段,思考: “良心发现”指 作者热爱祖国、勇于斗争的思想受到触动。 “增加勇气”指 作者长期遭受反动势力的迫害,一想 到藤野先生对自己乃至中国的希望,便增 加了勇气。 “正人君子”指 帝国主义、封建势力、反动政府的 御用文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