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走进社会生活 (重点知识)

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走进社会生活 (重点知识)

第一单元走进社会生活
第一课丰富的社会生活
一、我与社会
1.感受社会生活P3-4
(1)人们的社会生活绚丽多彩。

(2)置身于广阔的社会之中,我们会与越老越多的人打交道,对社会生活的感受越来越丰富、认识越来越深刻。

我们会更加关注社区治理,并献计献策;会更加关心国家发展,或为之自豪,或准备为之分忧。

2.如何理解“我们都是社会的一员”?P4-5
(1)个人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

(2)人的身份是通过社会关系确定的。

在不同的社会关系中,我们具有不同的身份。

二、在社会中成长
1.为什么说人的成长离不开社会?P7
(1)人的成长是不断社会化的过程。

(2)人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社会,每个人都能从社会中获得物质支持和精神滋养。

2.亲社会行为的表现:谦让、分享、帮助他人、关心社会发展、遵守社会规则和习俗等。

P8
3.为什么要养成亲社会行为?(青少年为什么要积极参与志愿者(社会公益)等活动?)P8
(1)青少年处于走向社会的关键时期。

(2)养成亲社会行为,有利于我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塑造健康的人格,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获得他人和社会的接纳与认可。

(培养亲社会行为的意义)
(3)可以使我们体验社会生活,并在实践中发展和成就自己。

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培养亲社会行为的意义)
4、如何培养亲社会行为?P8
(1)树立积极的生活态度,关注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

(2)积极参与人际交往和社会实践。

(3)遵守社会规则和习俗,热心帮助他人。

(4)关心国家大事。

5、青少年可以参加的亲社会活动:义务植树、宣传环保知识、给灾区捐款捐物等。

小知识点:社会关系从建立的基础可分为:血缘关系、地缘关系、业缘关系。

第二课网络生活新空间
一、网络改变世界
1.网络的积极作用:丰富日常生活;推动社会进步。

2.网络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哪些变化?P10-12
(1)网络让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信息传递和交流变得方便迅速;
(2)网络打破了传统人际交往的时空限制,促进了人际交往;
(3)网络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便利和丰富多彩。

3.网络推动社会进步表现在哪些方面?P12-13
(1)网络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促进了人财物的流动,推动了传统行业转型升级,创造了新业态,提升了经济发展生平;
(2)网络促进了民主政治的进步。

互联网丰富了民主形式、拓宽了民主渠道,有利于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

(3)网络为文化传播和科技创新搭建新平台。

互联网提高了文化传播的速度,促进了创新
资源的合作与共享。

4.我们应警惕网络中的哪些陷阱?(网络的消极影响)P15-16
(1)网络信息良莠不齐。

网络上充斥着一些虚假的、不良的信息;
(2)沉迷于网络,影响学习、工作和生活;
(3)网络中个人隐私容易被侵犯,个人信息容易被泄露。

5.网络中,存在哪些侵犯个人隐私的行为?这有何危害?
信息泄露、手机窃听、窥密偷拍等
危害:给被侵权人造成困扰和伤害,给社会带来恐慌和不安。

二、合理利用网络
1.作为中学生,如何理性参与网络生活?P17-19
(1)我们要提高媒介素养,积极利用互联网获取新知、促进沟通、完善自我。

(2)我们要注意浏览、寻找与学习、工作有关的信息,要学会“信息节食”。

(3)我们要学会辨析网络信息,自觉抵制不良信息。

(4)自觉遵守道德和法律,做一名负责任的网络参与者。

2.网络生活的基本准则是什么?
恪守道德,遵守法律
3、我们怎样传播网络正能量?P19-20
(1)充分利用网络平台为社会发展建言献策,(让网络成为汇聚民智、促进社会和谐与发展的重要渠道)
(2)要在网上传播正能量,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提高网络媒介素养,共同培育积极健康、向上向善的网络文化,让网络公共空间充满正能量、高扬主旋律。

4、请你就促使青少年文明上网,提出合理化建议。

(1)国家: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大执法力度,整治网络低俗之风,为未成年人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依法取缔非法网吧。

(2)学校:加强对学生的教育引导,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文化活动,开通校园绿色网站,教育学生文明上网,自觉抵制不良诱惑。

(3)家庭:加强对子女的引导和监督,积极引导未成年人参加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动,扼制不文明上网活动。

(4)个人:遵守道德、法律,严格自律:提高自我防范意识,增强明辨是非的能力,提高自己的抗诱惑能力;谨慎使用网络支付,遭遇诈骗后及时报案。

小知识:
网络谣言的危害
(1)污染网络环境,扰乱网络秩序。

(2)破坏互联网的形象和公信力,影响互联网的健康发展。

(3)引发社会动荡,危害公共安全,损害公众利益,影响社会稳定。

如何辨别网络谣言?
(1)注意信息出处(2)关注官方信息(3)对信息进行多方验证(4)辨识信息内容(5)向他人求助。

相关主题